为什么民营医院一直在提倡服务,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总感觉没有执行到位?

问题

为什么民营医院一直在提倡服务,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总感觉没有执行到位?员工应该不是等待服务要求,而是主动去发现患者需求,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探索

服务问题一直我们在谈,做过很多努力,大会小会进行强调,现场直接进行指导,还请培训师进行培训,可是总感觉全员的服务力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

医院提升全员服务能力可以调整薪资,高薪养人;可以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可以培训,调整心态……等等,但我们发现都不能达到“长治久安,一劳永逸”的效果。相信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者都在面临这样的场景,最终近乎放弃,随他去吧。

其实,这些方法自然没有错,错在哪里呢?

所有的服务提供者,如我们的员工向患者提供服务、管理者向员工提供服务,我们需要明白其属性是怎么的,然后才能给予正的管理方案。那我们来看一下,服务提供者的属性都有哪些呢:

1,核心属性:也就就是人,服务提供者首先人。人之所以形形色色,主要的决定因素为内在因素,如:自我管理能力、价值观、世界观等;

2,岗位属性:人到岗位,到医院,就可以加上一些岗位属性了,成为某个岗位的人,某家医院的人,这时就要按照这个岗位、这家医院的要求,附加了医院价值观、文化,可以这样来理解,不认同医院价值观、文化或者不遵守医院规则制度的,就不是这个医院的人;

3,增值属性:加上岗位、医院的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再附加如:优秀、卓越等属性,变成某个岗位优秀的人,或某个岗位普通的人;

三个属性层层递进,层层叠加,构成了我们主要的管理对象。当然还可以以其他方式来分类或研究,但在这里我们以这样方式,更加方便理解。

以这样的角度再来看我们提出的服务要求,主要是针对哪个层次的人呢,显然大多数都是直接针对第二个属性的人而言的。这里就要会遇到一个核心的问题,越过第一层属性,直接面向第二层属性的服务管理,可能暂时有效果,但始究要面一个问题:核心属性一变,整个管理或服务就受到颠覆性的伤害与变化。

回到开始的问题,提倡服务是医院对岗位属性的人的要求,而执行不到位,通俗一点说,就是第二属性没有干过第一属性,第一属性起了主导作用,所以执行不到位。每次员工培训,特别是请外部老师进行培训后,热情高涨,但没有过多久热情就消失殆尽了,就是第一属性把第二属性给干掉了。以后我们再找机会说明,在员工核心属性与附加属性打架的时候,管理人员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与角色定位。

为什么医院管理都要走向文化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要用文化对“医院的人”的核心属性进行调整,所以文化更加强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内容。(当然,现在很多医院还没有进入到文化管理,整个管理的要求已经进入到哲学共有的层面,这个在【医院强势发展策略】中都有详细内容)

现在我们再来聚焦一下:既然核心属性那么强大,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就简单多了,一是要么直接选择属性好的人,这是招聘的问题;二就是入职后首先调整核心属性,这个应该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所以很多管理者的问题或方向,是越过了核心属性的:老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能够执行到位,更加积极主动呢,来点直接的。这一个“直接”,害了很多人,也害了很多医院,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医院是不够负责任的,因为拥有良好核心属性的员工,才是医院的核心资产。

如果给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定义,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医院会更有帮助:如何在平衡核心属性与附加属性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服务目标或管理目标。

总结

我们的管理对象,至少有三重属性

越层的管理或约束,始终会被前一个层次给颠覆

医院咨询培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民营医院一直在提倡服务,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总感觉没有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