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选的

双十一要到了,天猫的红包已经在各个微信群里漫天飞舞起来,各个品牌的预售和优惠策略都开始打得火热,每个商家都打起了精神准备这一场全民的狂欢,每个人都各种比价想要淘回最省钱的物件。

回头看看家里橱柜里的各种化妆品日用品,是不是还有去年双十一买了却还没用完的。

“买买买”是一件变得越来越火热的事情,每个人对物品的购买欲和拥有的欲望,决定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而《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这本书,就明白的写着有这么一群人选择过『极简主义』的生活,以及这样的生活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一、什么叫“极简主义”

“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

“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

这本书中提及的极简主义并非是提倡东西越少越好的理念,而是强调“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是在减物的过程中,了解自己,通过自己舍弃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了解自己究竟下意识的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了解自己内心的决定和方向。

以物观人,大抵如此,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看别人的物品和生活方式来鉴别一个人的性格一样。

二、为什么物品变得如此泛滥?

习惯并厌倦自己拥有的物品,会使人失去刺激感。因为神经网络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感知不出“差异”的。为了产生“差异”,只能消除、改变、增加或放大刺激。

以物质来比喻,必须通过换购新商品(改变刺激)、增加数量(增加刺激量)、提高价值(放大刺激)来制造“差异”。

这一点很符合当下“买买买”越来越风靡的风气,我们对拥有的“刺激感”太短暂,往往只是在购买或者最初几次的使用过程中感受得到这种“刺激感”,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对所拥有的物质再打不起兴趣来,这时候就又要通过购买新的物品来引发新的“刺激感”。

当然,物品的泛滥也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原因,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各种定位准确广告清奇的商品,也是造成物品泛滥的原因。

三、如何“减物”?

作者列举了减物的多个原则,旨在针对不同的难以割舍的具体物品给出具体的心理应对机制。

一共55项原则,看过之后我的想法就是五个字——活在当下,扔。

就以此时此刻的幸福感来决定是否留下,不仅面对生活必需品是如此,面对各种纪念品或者礼物、明信片时也是如此。

如果实在难以舍弃,可以拍张照片留念,然后丢掉这件物品,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其实真的回头去看这些照片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后来可能就直接打包删除掉所有的照片了。

四、“减物”后我得到了什么?

丢掉东西之后作者收获了12件事:

1、拥有更多时间

2、享受更好的生活

3、感受自由,获得解放

4、不再与他人比较

5、不再害怕他人的目光

6、成为行动派

7、专注度提高,忠于自己

8、勤俭节约,环保生活

9、身体健康,内心平静

10、人际关系发生变化

11、活在当下

12、懂得感恩

五、你没有变得更幸福,而是更好的感受幸福。

丢掉“幸福范本”,你并没有“变”幸福,而是更能“感受”幸福。

极简主义生活给每个人带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或许是帮你走出一段感情失败的痛苦,或许是帮你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许什么都带来不了。

但是究竟结果如何,其实重要的是你真的这样去做了,去尝试给自己的生活做个减法,哪怕最后自己又一件一件加回来了,其实这个过程中,也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至少,证明你自己不能过极简主义的生活,可能也是一种不错的自我认知。



亲爱的小伙伴,很高兴你关注我的公众号,『言立立立』的文章都是『东言立』自己写哒,均属原创。往后会继续分享生活、读书、手帐、学习上的点滴。
极简主义: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选的_第1张图片
微信号:言立立立

愿你安好。

所爱之人皆能携手,所想之事都能成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简主义: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自己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