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

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_第1张图片
生而为人,不要对不起。

1.

打开订阅号,满屏的《盘点我的2016》、《如何避免新年计划一时爽,年底打脸啪啪啪》、《告诉我,2017你想要什么?》...

连和好友互相发个“元旦快乐”,还要被出其不意地问“新年愿望是什么”。没有。

好烦哦。我不想反思自己2016年的计划到底完成了多少,也没打算过2017要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

让我安安静静挺尸床上,附带吃吃喝喝,围观脑残剧,就这么让人看不下去?就这么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不随大流吗?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我就该有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负罪感咯?

很久之前,大概三四年前吧,还在浙大读书的妹妹给我打过一个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大意就是各种糟,各种差,各种down,各种黑暗,各种人生无望吧。

是持续了一个阶段的差,一个阶段的不顺,不只是一两天、两三天,忍忍就过去了的。

彼时我也正经历着一个时期的灰。这下,情投意合,情意绵绵,我俩隔着电话抱头痛哭,互诉衷肠,甚至还迷信起来:彼此的命运莫非冥冥之中息息相关?

打完电话,日子依旧。大抵说出来就好,办法还得自己想。

现在的她,在哈佛。当然也有各种压力山大、各种糟心的事。可这几天,她朋友圈一会是海明威的故居,一会是在Belize浮潜,一会又在墨西哥度过了新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不是没有难过的阶段,只是,都过来了。

朋友圈里,又有谁晒得出鲜血淋漓的伤口?还不是暗自舔舐,最多装成风轻云淡的模样,晒晒刚长出的结痂。

社会只教我们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安安静静度过那些不顺心的日子。

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_第2张图片

2.

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中,当丈夫病情严重,妻子建议他睡个午觉休养精神时,丈夫痛哭流涕:

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_第3张图片

高中的时候,我花特别多的时间读书,但不能说是努力,花时间多和努力是两个概念。

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强烈意识到读书是为自己读,把书读好是很好的。

那时候只觉得读书全为父母,所以有一种外在的无形压力逼着我去读书。读书的过程说不上愉悦。精神好的时候,还好,可以看很多书。

但更多的,是精神不好的时候。可又不敢休息,不敢玩,不敢睡,死活硬撑。实在困得不行躺床上又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要不要再爬起来刷几道题呀。

因为,不学习的话,太对不起爸妈了。

下课,看书。午休,看书。放学回家吃个饭,看书。课余活动更是一概不参加。现在想来,看书看书,那时候都看进了点什么。休息不好效率低,白白忙活瞎努力。

有时候听老师讲课,明明这几句话是传进了耳朵里,可大脑就是死活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听不懂。

高二下半学期,上的一节政治课,下课后一时兴起,跑出去截住了回办公室正走在半路的老师。

老师看见我,就这么站着,一手抱着笔记本电脑,跟我讲了我这辈子不会忘的话:

“你知道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你这弓弦要是一直绷着,绷得太紧,那迟早有一天会断。你要有玩的时候。玩的时候还要好好玩,要开开心心玩,不要去想到半点儿学习的事。困了的时候就睡觉,该睡觉睡觉。这样,该学习的时候,你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注意力去学。关键是效率。”

我就是这样准备司法考试的。我没有熬过夜。白天困了就趴桌上,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头脑清醒了就继续看书。看书的时候不碰手机,保持全神贯注。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仍坚持每天跑步。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弓弦老是绷着,会断。

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_第4张图片

3.

推送完上次的文章,收到读者留言:“然后心情差时到底咋办呢”。

好友前几日失恋了,特别特别难过,跟我打电话的时候还一直哭个不停。她问我该怎么办,且自问自答提出了建议:“我是不是这几天要找各种好友出来嗨啊,各种玩啊,喝酒啊唱歌啊,这样我就不会想起分手这件事了。”

我们总急着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虚、绝望、恐慌、无奈,有时候甚至是莫名其妙、毫无缘由的情绪低落、沮丧。

没有一个人可以全天候24小时积极阳光、努力向上,但我们总是不自觉苛求自己,就应该这样,就应该时刻振奋精神。

一旦发现自己有了负面情绪,我们免不了自我批评、自我厌弃,恨不得这个颓废、脆弱的自己立刻马上死掉,换成一个开心精神、积极向上的自己。

《意志力》一书中指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在个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更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到东西。

生而为人,不要对不起。

给自己一点脆弱的时间。

接受它,让它慢慢过去。

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我一点脆弱的时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