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开发了两个APP以后,才发现市场推广运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这些以前都被我忽略了,甚至有些时候还有些看低了运营的同学们,在此先道个歉。
刚好同事买了一本《从零开始做运营》(以下简称《运营》),我就抢过来先看了一遍。
这本书的虽然说是运营的入门书籍,但既介绍了理论知识,又结合实践讲了不少方法论。作者将一些基本的“常识”有条有理的归纳总结出来,称得上字字珠玑,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而且我看完一遍以后,过一周再次翻阅,又有更多新的收获,所以反复阅读更能充分掌握其中精髓。
运营是个筐
运营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因为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
运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
运营的核心任务有两点:流量建设,用户维系。
运营工作一般被分成三类: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
以上是《运营》书中对运营的解释。
但结合自身我这两年的经验来看,运营应该远远大于上面的定义,因为运营不应该限制在产品的范畴。
人人都是运营
互联网圈常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因为产品经理的门槛其实是不高的,而每个人都总能对一款产品吐槽一二。不过产品经理要做好却是不容易的,至少我还没有遇到过让我觉得很佩服的产品经理(各位同事不要打我。。。)。
但是我想说,人人都是运营!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个还算有上进心的程序猿,我从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写博客,维护github项目,做个人应用开发。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博客没什么阅读量,github没什么star,个人应用也没几个下载量......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内容不给力(这在《运营》中也重点介绍过,原创的高质量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关键),不过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运营不给力!
读书的时候,写作文是我最头痛的事情,经常一整天都憋不出个屁来。毕业时还想着:老子学理科,以后又不当记者,一辈子也不用写作文了!没想到转头就被啪啪打脸,因为现在早已经到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出产不了好的内容,如果无法把精品内容呈现出来,如果呈现的手段不够丰富多彩,人们根本无暇一顾。
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需要博人一顾?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活好自己就行了。
然而现在可以说是一个知名度的社会,人和事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可以用他的知名度来衡量。且不说明星大咖们一夜闻名天下知,和各种营销大号天价广告费,光是去年重审的各种冤案,哪个不是上了头条以后才翻的案。
正是基于这种比较功利的认识,我才在博客、github上发一些东西,试图提高一点知名度,心想说不定哪天跳槽的时候就用到了呢。。。
但是作为一个习惯看帖不回帖的人,也就是《运营》中所谓的内容消费者,突然需要去创造内容,变成内容生产者,确实需要做相当大的思维模式的调整。
一开始我会觉得,很多内容都已经有人写过了,甚至有很多人都写过了,我写个毛啊!所以一开始我都写一些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不是通篇去对某一种技术进行介绍。这样的内容相对来说确实是不够吸引读者的,只能给从百度上找答案的同学提供解决方案,所以阅读量不高。而我也写过一些工程实现方面的博客,明显能看到阅读量是更高的。所以《运营》中的对内容生产的指导确实是值得好好学习的,因为读者的定位更多应该是想通过阅读对某方面技术有一个又宽又深的了解的,在这点上我明显跑偏了。
除了对内容的把控,更应该好好学习的可能是对渠道的选择。有次我在github看到一个项目,是用来查看手机中是否安装了某个应用的,总共两个类,直接调用系统API,代码不超过100行,居然获得了20多个star(其实不高,只是比我的不少项目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它被一些知名的安卓学习资讯网站推荐了,我不知道编辑是咋想的,这种明显含量不高的项目居然能通过审核,而我自荐的很多项目却被打了回来。但这不正是《运营》中降到的对内容推广渠道的选择和研究吗?可能只是因为这个项目的readme写得更规范,名字取得更有吸引力呢?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运营》的时候想到的,相信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调整的话,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从我的例子应该能看出来,如果想利用媒体矩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内容运营是必修课。
延伸下去,基本上所有人都需要做好内容运营的功课:小商店主需要把店铺装修得符合顾客的调性,这是内容运营;机关职员可以把上司当做用户来对待,这是用户运营;商家做促销活动,这是活动运营。
运营做得好,成长没烦恼
上面所说的也可以说我是牵强附会的套概念,我也不否认,谁让运营是个框呢。
不过这本书所讲的很多知识,确实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或者是以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凡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的人,都应该反复研读《从零开始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