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2017年8月24日

D15/阿尔法号/阿基米德舱/谢颖

一、今日任务

晨间早读 :第一次专题讨论《一场心理学大伽的论战》

    几位大咖的论战,我看了几遍,有点云里雾里,不太懂他们的论点究竟从哪来最终往哪去。然而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词:“百善孝为先”和豆瓣小组中的“父母皆祸害”。我想假设两种场景。

    场景一:在父母皆祸害场景中成长

    在这种场景下成长的孩子想法会是怎样的呢?从小敌视父母?不,不可能。毕竟刚出生的孩子在生存上还是很依赖父母。而外界对他的影响是,你父母都是不好的,都是害你。从小孩子就有了这个意识,最终要么这个孩子厌恶父母,极具逆反心理。要么有想法的孩子独立自主。那么继续假设,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为人父母后,会怎样?从小和父母建立的关系就很不好,为人父母后看起来将会是一场恶性循环。

    场景一:在百善孝为先场景中成长

    百善孝为先,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事事以父母为先。抛去自主,抛去理想。孩子小时候认为父母最大,当孩子成为父母后,或许会认为子女都该听从自己的。毕竟百善孝为先嘛。不过这样看起来也是一场恶性循环。

    两种场景,于我而言都不算好,过于极端若要综合一下,应该是父母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错。但是我们也应该理解,提出这两种观点的的场景。百善孝为先在古时候提出的,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不过现在21世纪了,有些想法在当下场景不一定适用。对打着百善孝为先为口号而绑架了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我们还是需要有清晰的认知。毕竟父母是个体,而我们自己也是个体,都有为自己幸福的权利,不过面对父母,有时候这样的观点他们不一定接受,我们也要学着去理解。那么对于提出父母皆祸害的呢,从李雪的角度上说。我的理解是用一些过激得言辞刺激人们的内心,从而让人们去思考。毕竟信息是放在那里的,最终留在你心里的是什么,还要看自己。从提出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成员来说,他们有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父母大多都是中小学老师。这是我所感悟不到的。所以不做评论。

    其实说的再多,几位大咖们最终的想法是,李雪是从父母是错的这个角度上,去思考孩子们遇到的父母过度的责骂时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徐凯文则是担心在这个过程中,在面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一但父母是祸害的想法根植于心中,那么从内心中也会促发更多的心理问题。而希望个体在面对父母的责骂中去追根溯源,理解父母,原谅父母。宽容别人,也放过自己。其实这不过是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孰好孰坏,在遇到具体的个案中根据情况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