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做过这样一种大胆的猜想——我们把精子和卵子放到一起,装进盒子,再找来机器,把盒子放到里面,摁一下保温,定一下时间,然后时间一到,“腾腾腾”一开门,“啪啪啪”一群孩子都跳出来,然后我们一人抱一个回家养。然后每个孩子按照我们设想的——循规蹈矩,乖巧听话。对于妈妈们来讲,理想又美好,可是,这样的生命还有意义么?
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却是我一直以来的渴望。渴望我淘气的女儿有个开关,我让她停止,她就安静的坐在一边;我让她向东,她就绝不会往西;我想让她不淘气,她就乖巧的停下绝不会有异议……我知道很多妈妈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渴望。
直到昨天下班后拿到《淘气的拉拉》绘本,四十分钟的回家途中,我一遍一遍的翻阅,绘本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拉拉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一肚子鬼点子,只要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就会想方设法反击,成功之后才会善罢甘休。这样的她,在别人眼中非常淘气,但是自己却蛮不在乎,直到有一天,她被请到了“淘气鬼王国”,在那里,拉拉一次又一次的捉弄,尝到苦头的她迫不及待地逃走,暗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恶作剧了。但是她想变乖的时候,却被小伙伴们联手“整”了一把。她却没有生气,而是想办法怎么“报复”回来。
陪伴一个淘气的孩子,也是对父母的疗愈
这本是一本童书,但是我认为应该是写给每一位父母的心灵疗愈读物,每看一遍我都觉得舒心和愉悦,似乎满葬在内心深处、那个久远的童年的自己被唤醒。作为八零后,我们无疑是被压抑的一代,退回到二十多年前,如果我们像拉拉一样,踩坏别人的玩具,把垃圾粘在别人的汽车上,扎破别人的气球,送恶作剧的礼物,得到的一定是惩罚,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经历就是,一旦做错了事情,得到的便是评价、责备、批判、教训、教化、警告和命令。
于是我们开始每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然后逐渐的丧失了自我,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但是在内心,我们依然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渴望被理解和关注,比如当我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还要做饭做家务,但是孩子却过来淘气和“捣乱”,我们肯定会怒火冲天,气不打一处来,对孩子开始语言暴力,埋怨他们不能体谅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淘气的孩子,因为我们在拥有孩子之前的生命过程可能没有正常发展,没有完全释放的天性,使我们没有心力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但是,人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反思和自省,不让错误继续发展,因此,我们何不尝试着接纳一个“淘气”的孩子 ,在陪伴他的同时,又疗愈自己呢?
不要误解孩子的淘气,你会一不小心抹杀他的天性
但是接纳孩子的“淘气”,不意味着一味的纵容,需要父母有一双“慧眼”,来识别“淘气”和“天性”。
长期以来,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总会一不小心就抹杀孩子的天性。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个性和创造力是划等号的,而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接纳的“淘气”,应该是一种有创造力的个性,而不是无理取闹和胡思乱想。
火车会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我们成人的常识,当孩子不厌其烦的用玩具火车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我们会说:“不对,你怎么可以这样,火车应该在轨道上走!”但是你也许不知道,这可能是一个与火车无关的探索,也可能他在复习或者延续他的昨天。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淘气”。
但是当他拿起火车,不可理喻的砸向别人,这不叫有创造力的淘气,而是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的行为。这个时候需要学习《大卫不可以》里面的妈妈,温和而坚定的说出“不可以”。
不要随便定义孩子的淘气,它会让孩子变成你所讨厌的样子
如果你的孩子像拉拉一样将包装好的“便便”当做礼物送出去,你会不会说她太有心计?如果你的孩子像拉拉一样去反击别人,你会不会说她报复心太强?我尝试做一下猜想,事实证明,自己不可接受,但是我绝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有一个13岁的女孩这样描述:“他们(父母)经常说我,说我有多坏,说我的想法有多么愚蠢,我是如何不值得被信任,但我会故意做更多让他们讨厌的时期,反正他们已经认定我又坏又蠢,我就干脆一路笨到底,肆无忌惮做各种蠢事给他们瞧瞧。”这个女孩非常聪明,她懂得那句古老的谚语:如果你总是和孩子说她很坏,她真的就很可能变成很坏的那个人。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作为父母,我们队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谓掷地有声,比其他任何人的言辞都更有分量,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可能一锤定音,决定未来许多年里孩子的自我认知。美国心理学家塞西·高夫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写到:“人们大脑中经常回放一种声音,叫“磁带”,通常都是父母评价我们的时候在我们大脑中留下来的印记,其效果往往是让我们怀疑自我。”
面对孩子的“有创造力的淘气”,我们不是无能为力
对于“淘气”二字,我们又要接纳,又要辨别,还不能随便定义,对于父母来说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没错,父母是天下最难以胜任的岗位,但是又是能收获最多爱的角色。面对孩子的“有创造力的淘气”,我们不是无能为力——
给他一个可以释放天性的场所:比如,有的家长会在车库或者后院的一角设立一个特殊区域,让孩子可以自由挖土、捣泥巴、搭建、图画、弄得乱七八糟以及创作,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释放天性,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而不会损坏东西。孩子其实就像成人一样,需要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来打发时间。
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家里换成不易打碎的被子,修好磨损的电线和插头、浴室里放上防滑垫、楼上的防护栏。
给他一个替代品:如果孩子正在玩一把锋利的小刀,可以给他一把钝刀;如果她正要撕掉一本重要的书,可以给她一本不要的杂志;如果要用蜡笔在墙纸上画画,可以给她一张大包装纸如果在没有给孩子提供另一种活动之前就阻止她做一件事,通常会带来挫败感和眼泪,但是孩子常常能毫无疑义的接受一个替代品,前提是父母用温和平静的态度把这个替代品给她。
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想到我不到四岁的女儿,在我冲她发完脾气之后,看着我说:“妈妈,我不听话的时候,也是爱你的。”她是如此接纳一个不完美的我,我有什么理由不能接纳一个像拉拉一样古灵精怪淘气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