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另一种人生)06期:如何向牛人提问?

(“说”出另一种人生)06期:如何向牛人提问?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前两天一位大学生读者朋友跟我讲,他们大学举办的某活动邀请到了某位名人来做演讲,安排的是演讲结束后让几个学生代表提些问题。他想准备一下,但又不知从何下手,想让我说一说向大神提问时应注意的事项。

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修读的都是新闻传播方向,也在报社实习过,关于采访这一块确实有一些心得体会;

而且我发现,不光是读书阶段我们会面临向高人请教的状况,即便参加工作后,也经常会出现领导在会上噼里啪啦说了一通后,让员工提些问题的情形,轮到你了不提还不行,说的深了也不是浅了也不是的,蛮坑爹。

如何向牛人提问题?如何让你的问题既能体现出自己的睿智和用心又能充分的满足对方的表达欲?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提问时应注意的一些事。

1.问题不要收的太紧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一点一点走过来的,脑海中的学生式思维根深蒂固,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问问题时喜欢问标准答案式的问题,类似于选择题,即便是问到一些论述题,也巴不得对方为你总结出几条几条,几点几点。

然而,真实的世界是多元和复杂的,很多事物并非黑白两面,越是牛人,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多维,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也越辩证越客观。这时我们提一些好不好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基本相当于逼着对方敷衍我们,即使人家不想敷衍,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说。

例如,我们常会在一些讲座现场看学生代表起来就问:我毕业后该考研该工作?当公务员好进企业好还是自主创业好?我要想月薪过两万我应该这样还是那样?您觉得您和王思聪哪个适合做我老公?股价是涨是跌?买哪只股票能让我暴富?

这种问题,让对方怎么答?如果我们是被提问的那个,一方面,不敢轻易说定论,担不起那个责任啊;另一方面,这些事也没个定论,没法说。

这时对方还必须得回答,于是他只好说:都好都好,每个人不一样,看情况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句托底的话都没问出来,白白浪费了一次提问机会。

我们在向牛人提问时,重要的是获取人生经验,而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的宗旨是激发对方的兴趣,让对方聊得嗨,多分享点干货,要把对方当导师而不是顾问。

如果这些问题我们真的急于想知道,那也可以换一下表达方式,这样问,如:

您当初做面临这些选择的时候,是怎样决定的呢?是哪些细节让您坚定了选择?

您在选择买入和卖出的时候,主要是以什么为选择依据的呢?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

您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有哪些小习惯呢?

这样一来,问题一下子落到了具体,对方在回答时有的放矢,也没大压力,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的经验,而我们提问的目的,也正是套取他的一些经验做参考嘛。

这个突破口打开,我们就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信息与观点。

2.问题不要放的太开

开放性问题可以问,但千万注意别太漫无边际,这样对方一时间不知从哪下手,他要么回答得不痛不痒,很游离;要么一脸懵逼,甚至不爱理你。

切忌问以下的问题:您有什么感想啊?您现在什么感觉?您的座右铭和人生目标是啥?您对我们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您幸福吗?

这么问,不仅无聊,而且还给了对方一个机会去尽情吹牛逼。亦或是,既然是牛人,这种场面他们见过太多,就会用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漂亮话去应付你。

这类开放式的问题如果真的要问,那就注意,问的尽量具体点,尽量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这样可以让对方的回答有着力点,也不至于太水。

如:

在您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我跟您一样有过某某经历,您觉得这份体验对您的事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呢?

像我们有这方面经验的人适合在哪个领域做下去呢?

这样一问,对方也有得吹,大家也有收获,双赢。

3.从对方所说的话引出提问,切忌另起炉灶

我们经常能在报告厅的观众席上看见这样的少年,抓起话筒后无比亢奋,满腔豪情滔滔不绝,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题干长的嘉宾都快打哈欠了还没切入正点,最终好不容易说完了,大伙发现,他全在说自己的事儿,而且貌似和今天的主题没啥关系。

嘉宾也听得糊里糊涂,于是他很尴尬地说了一句令观众绝望的话:不好意思这位同学,请您再说一遍……

长篇大论后什么都没问出来是多么的坑爹啊,怒刷存在感后更坑爹的是:我还有一个问题……

情不自禁地扔鞋。

下次轮到我们提问时,可以选择从对方的话里抻出一个由头来,然后再把自己的问题续上,这样做一来能体现出你的尊重和礼貌,二来能提升你提问的逼格,也能引起嘉宾足够的重视。

给大家举个例子:网红白岩松先生都知道哈,他在给嘉宾做采访的时候有句口头禅:“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您在刚才……那么我的问题是……”

你会发现,他几乎每次都注意人家细节。其实有的时候他注意到的细节跟他接下来的问题有呼应,很契合,也有的时候,两者基本没太大关系。但是有了这么句话,就让人觉得他很用心,受访者也觉得自己刚刚没白说,他就很乐意继续解释下去。

就像读者向我咨询如何向牛人提问的问题时,他就附加了一句:我注意到您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您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爱看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籍,所以想听听您从这个领域给出的一些建议。

然后我就乐得屁颠屁颠的来写这篇文章了。

4.将受访者的发言做简要归纳总结,先理解,再延伸

有一阶段我坐办公室,一次领导开会,发言稿念了一下午。

念完之后,领导为了树立亲民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高大形象,逼着大伙向他提问题。

大家都程式化地溜须拍马,言必提及“啊,您讲的多么对,多么好,我的问题就是,这么完美的发言稿您是怎么做出来的?”

领导听这话早听腻了啊,不是很爽。

不一会,轮到一位女同事,她站起来说:嗯,刚刚赵主任的发言,主要为我们理清了以下几点。

然后她一二三四五地说出来。

接着,她说:对于第三点的某个方面,我还是没太懂,所以我的问题是……

那天领导答的那叫一个爽啊。

为什么?因为是女同事么?呃……不完全是!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讲领导的长篇大论做了提炼和总结,这样无招胜有招的拍马屁让领导受用得很啊,他觉得:嗯,这位员工果然是认真听了我的发言,还很用心。而且,老子自己都没发现我说的那么全面,被她这么一总结,好多我自己想都没想到的点都出来了,真是有成就感啊。

那有人说:哎呀,我万一总结不好可怎么办,领导不会怒吗?

没事的,你可以先加一句:我才疏学浅,可能总结的很片面,不知道对不对。另外,总结的不好就对了,你总结的那么无懈可击,你让领导怎么领导你啊。

先理解,再归纳,再从归纳的成果里延伸出自己的问题,这不仅适用于职场,同样适用于向牛人发问。

爱因斯坦顺着牛顿的体系推演下去,问道:如果一个人按着光速一直跑下去,他会看见什么呢?

这千古一问从牛顿的运动参照系理论总结延伸,顺着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思路想下去,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大拇指。

很多时候,看一个人水平高不高,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答案多精彩,而是看他的问题妙不妙。

5.适当地开脑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问题足够精彩,想让你和对方的思维碰撞出火花,甚至博得受访者的赞赏和好感,那你的提问可以尝试下以开脑洞的方式进行,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来自不同的领域,都有着不同的专业与学科背景,事物都是一致的,只不过人家从他的视野角度里,为你深入地展现了其中的某一面。

而我们也可以就此出发,看一看如果将这一面得出的结论,放到事物的另一面上,是否依然适用,这个层面得出的经验,如果放在另一些问题上,是否可以作为借鉴。这样一来,有意思有逼格的问题就出来了。

例如:

一位经济学家作报告,说了一大堆经济学理论,你就可以拿出其中一个问他:这个结论,如果放在解决企业管理上,放在人生规划上,放在生活观念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是否对我们其他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呢?等等等等。

这样思维就发散开了,问答也就不止停留于简单的问答,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也会被激发出来。

诚然,这确实需要在平时多积累多思考,脑洞也不是天赋,也是需要一点一点训练打磨的。

所以我们说,一个好的提问者,绝不是拿起话来就问;而提问,也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拼到最后,拼的还是底蕴和智慧。

今天跟大家聊了聊关于“如何向牛人提问”的话题,相关心得一共总结出五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出另一种人生)06期:如何向牛人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