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是什么样,你适不适合这里?

今年二十九岁,马上三十岁了。已经毕业四年,目前呆在一家研究所。

谈谈研究所里边的生活状态。

读书时候读的是理科,专业叫做等离子体物理。冷门得很。刚读研的时候,同学们对我的专业两种理解,一种是说好好干,以后可以去做电视。另外一种是,你这个专业和等离子体烫有什么关系?

不管怎么说吧,冷门专业,难找工作,一番折腾后,转而到了一家研究所工作(上网搜,全国只有他家招我们专业的人,当时感动的要哭了)。

研究所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依照我的观点,研究所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研性质比较强的,这种地方科研水平为王,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可以将科研水平等同于论文水平。类似高校,这里的人一张嘴,大约都是影响因子几点几,谁谁又发了什么杂志,谁谁又在为谁审稿之类。另外一类做产品,当然,也做科研,很大程度上像是两者的混合体。或者按照我们这个系统的说法,是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其实,就是也写论文,也做产品。如果你进入了这种单位,一定要做一个选择,是朝着产品设计师发展或者是纯研究型学者前进。

听着差别不大,实际上差别巨大。

做产品,考核你的是合格率、任务节点完成率等等。一入侯门深似海,一旦开始这个流程,就别想停下了。即使做的是国家的任务,但是东西做不出来怎么办?合格率远低于预期怎么办?花出去的都是钱哪。这个系统当中的许多中年人,当年是从小地方拼杀出来,作为当地的前几名考入七十、八十年代的大学中,再分配至各个单位经过许多历练,担任了各项关键职位的。从这点来看,这些人的智商、能力、吃苦耐劳的程度都很不差。然而,在任务的重压下,即使这些国企的骨干,也难以支撑住巨大的压力,凌晨三四点睡不着,念念不忘试验的人多得是。时间一长,即使国企发的工资再高,也不愿意拼下去。倒不如退一步,静候退休为好,说不定返聘回来做专家,那种生活实在理想。儿女都已经学有所成,成家立业,自己收入不错,社会地位也很为人所认可。何苦熬下去?

有次看电视,实际上是讲早期造两弹一星那些人的,看有位总工,在产品成功发射之后,暗暗的背过头,冲着墙角抹把泪,实在动情。我不认为 这是电视台故意煽情。人之常情,处于那个位置上的总工,一个产品下边无数的分系统,一个分系统下边许多的单机,一个单机下边又是许多的部组件,部组件下是无数的零件。零件之间有可能采用的是螺接、有可能是用焊接也有可能干脆就是特殊胶水将两块金属粘合在一起的。这样的产品,蓝图、工艺文件、过程记录无数,哪怕你是大罗神仙,也 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怎么控制?只能相信下边的人。一层一层的努力,严格控制质量,最后才能收获成功。到了那一刻,哪里是简单的就像是考大学一般收获喜悦,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有次,我爸带我去买皮带,挑了半天,犹犹豫豫的买了一条五十元的。老板娘看出来,在旁边看着笑,说,“唉,当父母的都这样。舍不得给自己买。都给了儿子女子。”这之前不久,家庭矛盾,父子吵架,老爸终于忍不住说,有一天当你自己做了父亲,就能够理解个中滋味了。吵归吵,两个月之后还是给儿子买东西。就像现在,我都二十九接近三十,他还是放不下,从老家跑回来看着这边买房,一划拉出去,就是十几万。玩呢?我们家一年才赚多少啊?养儿子姑且如此,一边骂,一边流泪,一边坚持,一边以儿子为荣。一个总工为一个产品投入所有精力,几乎连家都顾不上,天天晚上梦见产品失败。白天又得继续欢笑着鼓励大家,甚至哄着也许年龄已经很大的小伙子们干活,产品成功发射,你说那泪水之中混合着多少东西?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吧?

走产品这条路线的,走到最后大约就是总师了。

预研,我没有太过关注过。因为产品是干货,是卖钱的,是大家的饭碗,是民生。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的盯在产品上。预研,也就是预先研究的意思,反倒不那么惹人注意。我见过有人做预研一直做到退休的,很有成就,也很赢得大家的尊敬。不过,在做产品的研究所中,大家还是期望你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成真金白银,也就是进入产品序列。这之前的过程,叫做原理样机,按照我的理解,大约和很多行业当中的protype类似,是个demo之类的东西。之后,原理样机经过各种环境试验,才能够成为工程样机。工程样机完成后,就可以按照阶段,假设以字母为代号,A、B、C的一直走下去,直到出所。我见过一次出所,所有人那个眼神,你说不清是种什么东西。是欣慰?是忐忑?是终于完成一个任务的轻松?都不是。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再说产品交出去还没有完事儿,事实上,从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说,才刚开始而已。

不过好在产品的生命周期长,人们的任期却没有那么长,一次读关于总统的小段子,乐死了我。说前任总统给现任总统留下三份信,说你遇到困难就拆开一份看,切记,一定要按顺序拆开,不可以一起拆。现任总统心高气傲,活似现在那个说西南普通话的总统,斗志满满的想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不料,也就一年,就遇到了问题。无奈之余,拆开第一个信封,上书三个大字,“骂前任”。现任顿悟,于是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渠道痛斥前任执政的失策,于是顺利度过一年。第二年,作了一年,又出兵打仗,又搞各种改革之类,但是毫无成效,年底熬不过去,又拆开一份信,依旧是三个大字“骂国会”。现任依计而行,又度过了第二年。第三年乞求上帝也没用,到了年底还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想起还有一份信,放了心,觉得自己能够顺利的度过第四年。回去拆开一看,上书一行字,“准备三个信封。”

类似于段子当中说到的情况,很多时候,产品实际上不可能不出问题,那怎么办呢?就是先想办法把自己的任期支撑过去吧。

相比,实际上纯研究虽然听起来非主流,还算是一种比较舒服的活法。毕竟,这种工程类研究所也是有对论文的需求的。有人很神,即使在这种每天杂事一大堆的单位依然能保持极高的高质量论文的产出。作为我们这些小白,只有羡慕的份。有时,也有比较缺德的,会在背后骂人家说一点都不贴近实际,就会瞎掰活。其实主要可能还是嫉妒人家的“掰活”功夫。当你累成一条狗的时候,也 的确好像是没有时间写论文了。毕竟,一个个节点在那里不等人呢。

总之,人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这里有退休又被返聘回来的老专家,有中流砥柱的中年人,也有正在拼搏的年轻人。总体来说 ,研究所是个相当不错的成长环境。不是特别以业绩定人成败,也不会说因为你缺少某门技能就辞退你。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想赚大钱、或者特别想要成为大人物、但是正好恰巧腿脚勤快,不厌烦于各种杂务,对理解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去做产品的话,来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过上三到四年,你可以付起一套商品房的首付,而银行因为确定你会有常年的稳定进账,也会愿意为你提供贷款。如果你是单身,而且你长得还算是五官端正,在入职的三到四年中,你会得到平均每年10个以上的相亲机会。对方,基本上都是各传统意义上的好的事业单位,比如地税局、比如财政局、比如银行、比如移动联通等单位的员工。事实上,我身边,几乎90%以上都是这种组合。年轻人们,绝大多数,在入职的两年内,都会解决个人问题,然后,剩下的,就是顺着这条长长的进阶通道,一个一个的刷怪,一点一点的提高经验值,一级一级的往上升。直到有一日他们由量变实现质变。也成为新一代的骨干。当然,也有许多人会沉沦下去。

来这里后,听过一些老员工说过的话,觉得很好 ,他们说,人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大浪淘沙。剩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至于怎么理解,就看你了:-)

哦,忘说一句,研究所,一般都提供住宿。一个月下来可以省不少钱:-P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究所是什么样,你适不适合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