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换一种眼光看《大明风华》皇太后孙若微

由张挺编剧和导演的“大明风华”2019年12月17日首播于湖南卫视,“大明风华”的电视剧的内容,改编自莲静竹衣写的小说《六朝纪事》,小说基本上是按明史的记载,用真实的名字和历史的故事,来还原明朝部分历史的真相?《大明风华》电视剧开场的情节采用了倒叙的形式,只见——公元1435年,宣德十年。

皇后孙若微坐在那里由宫廷画师在画像,背景传来一女子在朗诵汉代古诗十九首的其中三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公元1435年,宣德十年是明宣宗朱瞻基执政的最后一年,不久明宣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这些诗句是张挺编剧在告诉我们——皇后孙若微在怀念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徐滨吗……?接下的一幕便是张挺编剧加出来的——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被围困,建文帝朱允炆被燕王朱棣带人包围。

“靖难之役”是莲静竹衣写的小说《六朝纪事》里没有的情节,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之一,原因在于大头王子朱标是嫡长子,《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朱标在朱元璋26个皇子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但是朱标的儿子建文帝即位后,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争,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张挺编剧着意刻画朱瞻基是如何对靖难遗孤孙若微一见钟情?但是在莲静竹衣写的小说《六朝纪事》里,孙若微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天资聪颖,被太子妃张研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陪朱棣最喜欢的女儿咸阳公主伴读。然后才是朱瞻基来找小姑姑时认识孙若微后,两人兴趣相投,无话不谈……。

有一网友说,张挺编剧和导演着意刻画是一位传奇人物——孙若微,但是从《大明风华》电视剧的情节来看,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朱瞻基留下的遗诏:“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

从朱瞻基留下的遗诏来看,他是一位思想非常开明的皇帝,“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但是我们在《大明风华》电视剧里看到了什么呢?在张挺编剧的笔下,把朱瞻基描写成——因为误听三叔的谗言而杀了求死的二叔朱高煦,然后由于自责而一蹶不振……。我们看不到朱瞻基大力推广新政,废除不合时宜的旧制,在任期间开创了明朝百姓安居乐业,一种明朝盛世——仁宣之治的局面。

事实的情况是朱高煦模仿老爹朱棣的行为,想赶侄子朱瞻基下台——起兵造反。起兵不久便以失败告终。投降后的朱高煦,群臣的意见是明正典刑。但明宣宗朱瞻基最终没采纳,他顾忌亲情只将三叔朱高煦父子等内人废为庶人,软禁在皇城西安门内。对于那些起兵造反的同盟军将领,没有手软全部满门抄斩!后来明宣宗朱瞻基路过皇城西安门,便想去看看三叔,朱高煦不仅冷嘲热讽,还伸腿绊倒了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大为恼火,命人取来防火用的大水缸将其扣住,不料力大无穷的朱高煦竟然顶起300斤重的大水缸,忍无可忍的明宣宗朱瞻基让人在大水缸四周堆木炭,然后点上火将其活活烤死,最后命人杀了朱高煦的十个儿子。朱高煦的下场见证了——自作孽,不可活!

“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朱瞻基的母亲皇太后张氏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太皇太后的张氏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去世、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驾崩,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

张太皇太后在世时,太监王振等人不敢在皇帝面前兴风作浪,但是张太皇太后去世后,孙若微皇太后根本压不住大太监王振!皇帝朱祁镇又全听太监王振的忽悠。正统十一年(1446)正月十三日,皇帝朱祁镇下旨——赏赐司礼太监王振等,并授王振侄王林锦衣卫指挥佥事,授太监钱僧保之侄钱亮、高让之侄高玉、曹吉祥弟曹整、蔡忠之侄蔡革副千户,且令世袭。宦官世袭官职实始于此开始。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以后,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皇太后孙若微才走到大明风华的前台来——风光20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忽悠下,不顾群臣劝阻,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在土木堡被瓦剌兵包围后被俘,这时候明朝内外交困,瓦剌兵向京师进攻,明朝陷入空前危机。皇太后孙若微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

但是在《大明风华》电视剧里把皇后胡善祥描写得如此不堪?说她用箱子偷运男性进后宫?这有点违背历史了?皇后胡氏,名善祥,济宁人,永乐十五年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元年为皇太子妃。宣宗即位,立为皇后。这时孙若微贵妃受宠,皇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朱瞻基令皇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孙若微为皇后。张太皇太后怜悯胡皇后贤慧,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位置排在孙若微皇后的上首,孙若微皇后常常怏怏不快。

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驾崩,胡皇后痛哭不已,正统八年胡皇后亦崩,用嫔御礼葬金山。天顺六年(1462年)孙若微皇太后崩逝,钱皇后向英宗进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英宗问大学士李贤。李贤回答皇帝:“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然臣以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称陛下明孝。”天顺七年闰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电视剧《大明风华》反映了明朝三位皇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历史学家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朱棣是一位强势帝王,而且精明强干,让大臣们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噤若寒蝉。朱高炽以仁政爱民治理天下,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史学家称作为开创了“仁宣之治”。朱瞻基之所以能继承仁宗朱高炽的遗志,继续了十年“仁宣之治”,主要是在一德政治国,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等名贤,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明朝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评价孙若微:“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历朝通俗演义》成为《二十四史》之外最为畅销的中国历史书籍,这部书的作者,便是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浙江历史学家蔡东藩,他在明朝的历史中评价孙若微:“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乎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但是莲静竹衣写的小说《六朝纪事》中,永乐皇帝朱棣对孙若微的评价:“若微那丫头也太不知分寸了,原是想送她到观中,好好收收性子。不承想,倒成了出笼的鸟。”(文:夏金根/笔名:六盘水评论)

2020-01-20_第1张图片
张挺编剧和导演的“大明风华”
2020-01-20_第2张图片
2020-01-20_第3张图片
2020-01-20_第4张图片
2020-01-20_第5张图片
2020-01-20_第6张图片
2020-01-20_第7张图片
2020-01-20_第8张图片
2020-01-20_第9张图片
2020-01-20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