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中聊老爸

这么多年来,虽然信手涂抹,写下不少粗粝的文字,但真正以父亲作为谈话主体的文章只有寥寥几篇。在父亲节到来的日子里,看着各种各样关于父亲节的祝福语占据各种宣传媒体的不同版面,觉得很有必要为年近九十的老父写一点东西。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对我们这个家族来说,作为年纪最长的健在者,父亲除了实体存在的意义,更有象征性的作用。

因为目不识丁,父亲在浩繁的文字中既发现不了乐趣,也体会不到伤悲。这样,父亲的生活就变得简单平面得多。作为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父亲认准的死理就是“人勤地不懒”。正是这样,对联产承包责任后分到的属于自己的几亩薄田,父亲可以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进行精耕细作。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时,一家人就没有太多冻馁的威胁;一旦造化弄人,旱涝频发,一家人的衣食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面对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却是收获甚微,甚至颗粒无收,沉默少语的父亲只是独自一人蹲在一个角落,默默地抽着劣质的纸烟。也许只有富含尼古丁的烟气的熏烤,才能多少减轻他内心的悲凉。

出身在老实本分的农民家庭,作为兄弟中排行老二,父亲同大伯和小叔相比受到的苦最多。因为爷爷是场面上的人,说公了事占去爷爷大部分的时间,大伯体质不好,小叔是家中的老小,受到娇惯和宠爱在所难免。这样,父亲成为家里的主劳动力。吃大锅饭时期,父亲是全家中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挣取工分的挑大梁者。农村人憨厚耿直是天性,这在父亲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每当看到不公平的事情,父亲就会“不平则鸣”。这样,与生产队的干部隔三差五地发生冲突在父亲这是常有的事情。也正是因为父亲不善言辞,不懂圆融,做起事来有棱有角、有板有眼,无形中就成为少数掌权者打压刁难的对象。同样条件下,同工同酬在父亲身上是不存在的。脏累差的环境中工作,不但得不到“特殊工作环境特殊工种”额外的补贴,有时还可能会因为种种人力不可抗性影响工作,导致无法如期完成而遭到批评,克扣工分。

文字是文明的承载,文字识得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思想开化的程度。由于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父亲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时就变得死板,有时较起劲来两头老黄牛都拉不回来。可能是由于多年繁重农活的超负荷劳作所致,父亲对农田、农活以外的事物都心存芥蒂,特别对一些超出农民身份问题的认知。这样,围绕着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问题,思想守旧的父亲与思想相对开明的母亲间经常会发生冲突。在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让孩子脱离农田劳动,坐在教室里念书识字,这对父亲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父亲始终认为,没有钱,没有势,没有关系,农村孩子上学也是白花钱。但在母亲固执的坚持下,三个孩子还是走进了学校。“战争”是“战争”,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父亲只能接受,并默默地支持。而由于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的增加,全家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尽管父亲比平时更加忙碌,脊梁过早地佝偻,但依然不能改变全家“举步维艰”的生活状况。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一家人因解决温饱问题战天斗地时,迎来了联产承包责任和改革开放。这样,经过父母起早贪黑的劳作,自家田地的收成基本上可以帮助度过难关。

农村人是耐不住寂寞的,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更加害怕孤单和冷清。在母亲的执意坚持和父亲默默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哥和我实现了“跃龙门”。从农村逃离,从一定意义上说将会与世代沿袭的身份进行切割。当我们兄弟俩在偏远的小县城有了自己栖身的小家庭之后,父亲也年事已高,无法再承受繁重农活的挤压。而随着我们生活境况的改观,父亲也就渐渐与他热爱的土地告别。把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本想让他享受晚年的生活。但是,由于我们居住的都是筒子楼,活动的空间小,加上我们都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他。时间一长,父亲就唉声叹气。看到用意与现实相左,我们只好遂了老人的心愿——跟随二哥一家到千里之外去漂泊。

如今,年近九十的父亲由于年轻时超负荷的体力和身体的透支,身体的零部件大多数已经损耗和变形。面对快节奏发展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身居繁华都市的父亲是无法感受到的。在他的世界里,整个世界是模糊并接近无声的。虽然四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但由于他大部分时间与呼吸艰难作抗争而无法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回到家乡,因为他害怕孤寂和冰冷。也许对老人来说,每天能够感受到大人小孩在自己身边转来转去就有安全感。不过,在时间利刃的切割下,在病痛对其孱弱身体的折磨下,一部运转不息的机器几乎已经没有完好无损的部件。在老父还能够隔着薄纱看世界,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时,为他写下这些文字表达一份厚重的祝愿,但愿明年的这个时候可以为他筹办一场热热闹闹的九十岁的寿辰庆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节中聊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