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

閱讀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_第1张图片

2011.2.2

Randy 的死雖然已是事實,但閱畢「最後的演講」之後,我幾乎無法接受。我與他摯愛的老婆Jai和其他千千萬萬關愛他的親朋好友一樣,都會抬頭仰望天空,問上天:「為什麼?」為什麼上天將他帶離他所熱愛的? 這些看似無法真確了解的才是最困惑的。

閱畢我眼前不斷地撥放那幕: 終場,Randy在講台上推出蛋糕,在四百名觀眾面前,刻意為Jai慶生。在生日歌聲的簇擁中,Jai像少女般,喜泣、羞澀地緊擁、吻著Randy,在他耳邊悄悄地說:

「求求你不要死。」

這一幕讓我心碎了,也讓我無法自己流下淚來。我們要如何平靜地去接受一個既定的事實呢? 尤其當我們明瞭在往後的歲月裡,我們必須承擔無止境的思念?

 Randy 縱然在書中輾轉藉由生命的歷程,忠告承傳其「智慧」的言語,但,這些都無法比擬他遺留世人的愛。他的離世讓我們的心刺痛著。誠如他自己在書中所提的:

我的一部分的哀傷確實來自於「我將沒有機會,我將沒有機會,我將沒有機會…」可是有更大的一部分卻是為了他們感到難過。我一再想到:「他們不會有機會…他們不會有機會…他們不會有機會…」在我消沉的時候,最讓我心痛

為此,他與Jai常常相擁在床上哭到睡著,然後醒過來繼續哭。隔天早晨縱使眼淚在眼眶打轉,他們仍必須打起精神,為三個孩子準備早餐。

 這是一本能讓人再三捧讀的書。Randy以淺顯的文字—那些也算是「老生常談」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若未曾經歷時,我們很難從中咀嚼每個忠告所給予我們的啟示。也唯有反覆閱讀,而待我們處在類似的情境當中,我們才能豁然開朗,而明白如何自處。例如: 在人與人之間尖銳的摩擦中,我們常站在「自我」去論斷事情,而未考慮在「利他」的角度去思考。反過來說,凡事須論斷的當下,如果我們無法以「愛」為根源去思考,那我們與聖經所言,與那些酷吏又有什麼不同呢?

在人生當中我們或多會少都會經歷挫折,而我們是否將挫折當成過程,或將其視為人生最終的結果,完全由我們自己去決定。比爾蓋茲曾說:「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人生原本就沒有所謂的「公平」,所以何不以Randy為榜樣,把握當下,珍愛你所擁有的,學著當熱愛歡樂的跳跳虎(Tiger),而不是那個自怨自艾的驢子咿呦 (Eeyore) 呢?

寫到此,Randy,謝謝你,我終於明白你留予給世人的。我們會因為懷念你,更堅強、更勇敢在人生當中闖蕩,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你留下,對我們所期許的「愛」。

你可能感兴趣的:(閱讀蘭迪.鮑許「最後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