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

【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地西语称亚马逊流域的海豚是”Delfín Rosado",意为“玫瑰海豚”,这种海豚特征是在阳光的映衬下,其玫瑰红的皮肤色泽会显得通透柔和,很为当地人所喜爱。

由于玫瑰海豚栖息的流域离我们的住有很长一段距离,凌晨4点前大家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穿泳衣,涂防晒霜和防蚊液,希冀与其来个“鸳鸯戏水”。

午后的烈阳尤为毒辣,贡多拉来回反复地穿梭在玫瑰海豚经常出没的几片区域。每次将船停靠在河岸,Rubini都会让我们下河尝试寻觅海豚的踪迹,可惜这天的海豚像是故意和我们做捉迷藏,寻迹无果后只得无奈折返。

为了不让我们败兴而归,回程的路上Rubini带我们去他最喜欢的地方,每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到那里总能消解愁绪。

贡多拉停靠在河岸边,山坡的大树上垂挂着一根简易的滑翔木棍通向河域,回忆起儿时看电影《人猿泰山》的场景,很快便联想到这是让我们玩丛林跳水。

大家的热情瞬间点燃,争先恐后的排队等待纵身一跃,为了在异性面前显摆装帅,使出浑身解数演绎花样跳水,不过到头来千奇百怪的跳水姿态总是令人捧腹大笑,尴尬收场。

看着眼前这群放肆纵情欢笑的年轻男女,不禁令我重新审视“玩”这个概念的中西方差异。

中国人年轻人的“玩”大多以网游为主,曾看过一篇报道说,18-25岁的青年玩网游的成瘾率达87.3%,他们享受着虚拟世界带来的刺激与快感,不惜花大量的金钱买虚拟的装备提升角色的形象和能力以此满足他们那可怜的优越感。

西方世界的年轻人也爱玩,不同的是他们大多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人兴趣爱好上。有人说外国人因为有钱,所以可以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此必须矫正这个错误的观念,就我这些年旅行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一群穷游背包客,很多人是在校期间省吃俭用、打工攒钱,或是经得支持后,向父母贷款出来旅行,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享受,他们热衷于各种体验挑战,上山下海,蹦极跳伞。

而如今我们对“玩”的概念早已扭曲妖魔化,其等同于“吃喝嫖赌,狐朋狗友”。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

在这个凡事讲求收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不比较哪种“玩”更高级,不乏有能将网游打入世界竞技比赛的能人,玩转赌桌的高手,将成瘾的兴趣成为一门手艺或艺术的狂人,不过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只能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仅仅愿意活在虚拟幻想世界消耗着自己真实的生命。

有人说个人选择不同,但我认为其实最后是殊途同归的,无非是在为了让自己和在乎的人过得更好而努力,区别不过是程度上的不同罢了。

我不知道那些沉溺于赌场、网游、酒吧的人在未来怎么向他们的子孙后代炫耀今天他们所获得的“战绩”,我只知道此时此刻在亚马逊的这群年轻人会将这份快乐永远铭记于心。


【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要我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在亚马逊的起居生活,只能说:一切为了能活下去

记得第一天晚上吃饭,餐盘的菜里时不时钻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黑色爬虫,还能依稀的用肉眼辨识乳白色的蛆虫在米饭中蠕动,早已习惯了出门在外不拘小节的我,面对这一幕都做不到熟视无睹。

Rubini见我迟迟不动,走近揪起一只爬虫往嘴里送,有滋有味的咀嚼着跟我说,这可是好东西。环视其他的小伙伴们好像都津津有味的享用着,我也不好意思故作矫情,将饭和菜搅拌后大口大口的吞下去,然后惺惺作态的对着Rubini竖起大拇指说“¡Bien!"(好吃!)顿时引得哄堂大笑。

还有不少朋友关心的鳄鱼肉和食人鱼,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常识即好的食材只有在优秀的厨师手上才能将其最完美的味道表现出来,不然只是暴敛天物罢了。

【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吃饭还能勉强凑合,上厕所是无疑是噩梦的开端,臭气熏天的茅厕充斥着满天飞窜的蚊虫,混有尿水的地面令人作呕,没有马桶盖的坐便器泛着蜡黄的污渍,只能用纸巾围成圈垫在边缘处才能勉强如厕。当然还要特别留意身体裸露部分是否有蚊子的踪影,呆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在亚马逊被蚊虫叮咬是无法自然消退痊愈的,必须服用特殊的药物方能解毒消肿。

能源在这片原始丛林里是极度稀缺的,每天都要等到19:30才启动那个古老的电源发动机,21:00便结束供电。在短暂的供电时间里,我们要完成吃饭、排队洗浴,晾洗衣物等一系列事情,所以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必须有条不紊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将一切处理完毕。

亚马逊的蚊子几乎是无孔不入,常规的蚊帐根本无法抵御它们的“攻击”,所以这里的蚊帐采用的是密不透风的丝绸材质,虽然避免了蚊虫的袭扰,却因此增加了闷热的程度,说是热到呼吸困难一点都不为过,通常只能冲个凉水澡后再回来睡几个小时,循环往复。

这可能是一部分我在亚马逊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原因,实行计划生育后的80、90普遍吃不起苦,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亚马逊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动物园,本质上和地方动物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何必作死来这种地方受苦。

这种模式还可以套用在很多场合。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1、“随便读个大学就好,何必要这么努力拼个好学校,反正进了社会主要靠关系”;
2、“再拼命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的工资涨幅和形同虚设的岗位提升,何必要卖命工作,吃力不讨好”;
3、“生活过得去就行了,何必让自己活得这么累。”

这种对生活没有憧憬意识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们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的滞后——虚妄的享乐主义以及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

何其可悲。

【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美】寻找传说中的玫瑰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