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敬慎__一、微渐

群书治要360


一、微渐

28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卷一·周易)

【白话】积累善行的人家,必然给后世子孙带来福泽;积累恶行的人家,必然给后世子孙带来祸殃。

28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卷一·周易)

【白话】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树立名声;恶行不积累也不足以身败名裂。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作出小小的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以为做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所以日积月累,恶行积累到不可掩盖的程度,罪责大到无法解脱的地步。

284.夫十围之木,始生而如櫱,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卷十七·汉书五)

【白话】十围粗的树,是从小小的嫩芽长起来的,当时用脚一碰就会折断,用手一提就可以拔出来,因为它还没有生长,没有成形。在磨刀石上磨刀,看不见磨刀石被减损,到了一定的时候,却被磨损殆尽了;栽种树木饲养家畜,看不见它们在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却不知不觉长大了;积累仁德和善行,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好处,而到一定的时候却发生作用;抛弃仁义,违背天理,并没有感觉到它的坏处,到一定的时候却走向败亡。

285.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卷七·礼记)

【白话】傲慢不可滋长,欲望 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过于自满,享乐不可没有节制。

286.盖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臧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卷十八·汉书六)

【白话】见识高明的人在事情还未萌生前就能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形成前就能避开;祸患大多藏在隐密细微之处,而在人们疏忽时发生。

287.子曰:“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深远的思虑,他必然随时遭遇不可预测的忧患。”意谓,就办事方面,无论大小,目标要远大,办法要周详,又要预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远大的志向、长久的规划,否则忧患就在眼前。

288.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卷一·周易)

【白话】孔子说:“凡是招致危险的人,都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灭亡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败乱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理稳定。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易经》上说:“心中时时警惕着,将灭亡了!将灭亡了!天下的治安,就像系在坚固的桑树根上一样安稳。”

28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卷三十四·老子)

【白话】灾祸啊,福气倚靠在旁;福气啊,灾祸潜伏在它之中。谁能知道它们转化的微妙呢?意谓人遭祸能反躬自省,断恶修善,则祸去福来;人得福却骄奢婬逸,则福去祸来。

290.“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燋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岂夫独突薪可以除害哉?……后世多损于杜塞未萌,而勤于攻击已成,谋臣稀赏,而斗士常荣。(卷四十四·桓子新论)

【白话】“教人改弯烟囱、移开柴草的,却不认为有恩泽;帮助救人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反而成为贵客。”这是痛感失火人家的本末倒置,哪里仅仅是指改灶移柴可以免除灾祸的这件事情呢?……后世的人大多在防患于未然方面做得不够,却努力于抢救已经造成的后果,谋臣们很少受到奖励,而斗士常常受到尊崇。

【注释】①典故出自班固《汉书·霍光传》。有客人看见主人家直灶旁堆放着木柴,好心劝告主人将烟囱改建成弯的,并将木柴搬走,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劝告,后来果然失火,幸好邻里奔告救火才将火势扑灭。主人为了答谢邻家出手相救,便设宴款待那些救火的人,却将提出建议的客人给遗忘了。

29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卷二·尚书)

【白话】不尊重他人,随意轻慢戏弄,就会丧失做人应有的道德;沉溺于所喜好的事物之中,乃至于不能自拔,就会丧失自己原有的志向。

292.箕子者,纣亲戚也。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卷十一·史记上)

【白话】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纣王开始使用象牙筷时,箕子感叹说:“纣王既然用象牙筷子,接下来必然用宝玉做杯,制造了玉杯,必然还会渴望得到远方的奇珍异物以供自己享用,车马、宫室逐渐奢侈华丽,从此开始,国家将无法振作、挽救了。”

29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卷三十四·老子)

【白话】图谋难事要趁容易的时候下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做起。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入手;天下的大事,必从小事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只是踏踏实实从小地方做起,最终能成就大事。

294.煖曰:“王独不闻魏文侯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也。’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割肌肤,而名出闻于诸侯。’”(卷三十四·鹖冠子)

【白话】庞煖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魏文侯曾问过扁鹊吗?魏文侯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好?’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其次,我是最差的。’魏文侯说:‘为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看病人的神色,在疾病还没有形成的隐微阶段,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名声不出家门。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刚发作时,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不出巷子。而我治病,用扎针来疏通血脉、下有副作用的汤药、动手术来救治病人,因此我的名声响遍诸侯。’”

你可能感兴趣的:(伍、敬慎__一、微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