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1张图片

林徽因的头衔有很多: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但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却往往想到的都是那些真假难辨的花边新闻,甚至被一些人污为“绿茶”。可须知,只靠“炒作”是成不了林徽因先生的,林徽因之所以被称之为“先生”,凭的是自身的“硬实力”。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她的家庭并不简单,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民国政界是响当当的人物,曾担任过政治部部长、国务院参事,反对曹锟贿选,义无反顾,反对张作霖倒行逆施,不避斧钺,最终死于非命。她的堂叔林觉民、林尹民都是参加广州起义牺牲,同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大英雄。她的弟弟林恒是牺牲于抗战中的空军英雄。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也注定了林徽因不会走上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之路。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2张图片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在双方父辈的有意撮合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赴美国留学。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梁思成在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好注册在美术系,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3张图片

1928年春,毕业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

科学家顾毓琇感叹:“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婚后不久,夫妻二人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成为当时建筑系仅有的两位任职教师。他们从无到有,短时间内赶创出完整的建筑系课程体系,开设了机械制图、铁筋三合土计画、河海工程等四十余门丰富全面的课程,白日不间歇地备课讲课,到了深夜也还在教辅学生。东北的极端寒劣气候,使林徽因的健康遭到严重损坏,肺病愈重。且张学良易帜不久,时局尚患,匪祸丛生,他们往往觉都不敢睡。

1929年,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凝练庄重,最终被采用。今东北大学校徽就是在其原基础上进行简化的。

1932年,林徽因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这是首次由中国专业的学者发表的关于论述中国建筑的理论性文章。那个年代,国外对中国建筑有极大的偏见,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没有一本自己的建筑史。中国建筑在国际上一文不名,仅有的基本著作,全部都是由日本学者编纂的。日本学者甚至声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4张图片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勘测建筑时,常常需要爬到建筑的各种刁钻处进行精确的测量,林徽因的身体一直不好,梁思成的体质也不强。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最繁冗的工作,在两千多只猪群里挤着赶车,住爬满苍蝇蚊虫、打开窗就是牲畜的客店,吃的是干粮和罐头,如今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走走停停地跋涉两天,连车也搭不上的时候,就背着笨重的行囊和大套考察器材步行,往往考察点还没到,人已经先累虚脱了。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5张图片

他们在山西五台县所发现的佛光寺,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在中国大陆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

他们所保护的何止是中华民族的古建筑,更是战争年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操。林徽因先生所做的事情,远远比敲击键盘和信口开河要难的多。

林徽因在给小女儿的信中写道:“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即便是七尺男儿,也不过如此吧?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6张图片

在战争时期,许多大学生走上了实业救国的路子。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去报考航空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代空军。而林徽因成了这些远离家乡的小伙子们毕业典礼上的名誉家长。后来他们每战死一个人,政府就把遗物寄到林徽因先生家。这其中,就有她的胞弟林恒。

这种不断的情感打击也加重了她的病情,得知噩耗的林徽因道:“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抗战爆发,林徽因先后辗转长沙、昆明、重庆。战乱的时候,她肺病爆发,日日咳血,在李庄这个偏僻的村落里度过了贫病交加的五年。

在孩子们眼里,林徽因乐观且坚强,虽生于大户人家,她却可以在菜籽油灯的微光下,缝着孩子的布鞋,买便宜的粗食回家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病痛的折磨中,她还协助梁思成完成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而在这之前,以伊东忠太为代表的日本学者,曾想编纂一本《中国建筑史》,只因为他们觉得“这实在是日本学者的工作”。

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林徽因毅然拒绝了。她说:“中国在受难,我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7张图片

梁从诫回忆自己在1946年问过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母亲略有所思之后说出:“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林徽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短短一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

1946年,战事方休,林徽因第一次离开李庄到达重庆,然而医生警告说,她的生命已不足五年。但这时,她已经将自己的的目光投向了重建家园。她被聘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委员会委员,她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参与设计国徽,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成员,设计了纪念碑底座和花环图案。她为清华建筑系的学生开设了《近代住宅》课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在北京要拆除旧城墙时,林徽因全然不顾已经烧穿的肺部,与市长彭真争辩说:“你们拆掉的是八百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她据理力争的说保护中国古建在当时比设计现代建筑更有意义。

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_第8张图片

1955年4月1日,受尽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终于闭上了眼睛。那个写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林徽因,结束了她颠沛流离的一生。

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碑,上面只写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追悼会上,挚友金岳霖为林徽因撰写了一幅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我们现在的人,往往更乐于谈论林徽因那些真真假假的“八卦”,而忽略了她实实在在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拖着病体徒步几百里考察建筑?自己能不能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专注于研究?自己能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将生死置之度外?用八卦的方式谈论林徽因,本就是对林先生的不尊重。

文/恋上果酵素果冻,转载请注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近现代女先生之三: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