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清明祭祖散记

      喧嚣与浮躁已经是这个社会的主题,喧嚣与浮躁已并不是全新的贬义词,然而正是这种主题诞生了新生的产物,催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一种逻辑:如果人类都能长生不老,人们都不会急于干自己理想的事情,也不会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然这种用生命的长度来衡量时间的长河,只能是短之又短,从而激发了人类的珍惜和留下了一些遗憾。这或许正是喧嚣与浮躁的缘由。

    既然如此,找一点浮生清闲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一〉

      油菜花,小时候,我们只知道她能让我们吃上焖香的清油。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忙于小家庭、事业,倒是遗忘了春暧花开的春季清明节。老祖宗孤独的静候着我们的探寻。这不得不说是给了我们一次春游,一次消遣的大好机会,一次五湖四海的亲人大团聚的契机。心在祭祖扫墓的同时是无比的宁静。

       这次,发了狠心的我抛弃了一切借口,和我的兄弟一起从近万里的地方赶回老家,一起进行扫墓祭祖。首先申明的是,我们都是无神论者,那么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一次可以交流的团聚,一次理所当然的心慰,更多的可能在于过程的享受与和谐了。

〈二〉

       我们在回去的飞机上,一对小夫妻,带着才5个月左右的婴儿。孩子估计是没坐过飞机,随着飞机的起降、震动,不停的吵闹、哭啼。

       我们一时坐在飞机上也无所事事,再者归心似箭,便腾出手,和这个小孩逗起来了。我们的孩子都已经大了,曾一度带孩子的辛苦,让我们对孩子都有点忘而却步。如今看着孩子清澈的没有一点杂质的眼睛,让人是如此神往。那绝对是想睡就深睡的结果,这是现在成年人不曾拥有的,即使有,也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吧!如此看来,人间烟火对人的影响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偶尔逗起的孩子的“咯咯咯”的笑声,也让我们抿嘴一笑,可我们僵硬的表情就算是开怀大笑也比孩子的爽朗笑声逊色不少。孩子的形、声,如同山野里的一处清泉绿叶,让人心情开心不少,也令孤单的旅程增色不少。

〈三〉

     一早,三、四辆车,浩浩荡荡的慢行在乡间小路上,是如此的默契。这一次,到此春游祭祖恐怕是相当全的了,父母也煞是开心。这些年,我竟没有找一个像样的时候,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春的味道。每年的清明,只有居住此地的二哥挨个坟前走一遍,想来,真是惭愧不已。

油菜花,应该还是以前的油菜花,一片一片整齐的如同阅兵军列般的油菜地闪过眼底,那绿油油的杆子,那金灿灿的黄色耀眼的让人敬畏感油然而生。我不由自主的摇下车窗,阵阵青草香夹杂着浓郁的花香飘逸而来,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居然肥料味也沁人心脾。我有些醉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久居于此的我居然没有发现,相恋竟然是若干年后的偶然,只是越来越清晰了。那么久居于此一辈子的乡亲们有这种感觉吗?或许有,或许习以为然了,确实,司空见惯的东西也许就不足为奇了。我倒有了一种以前人们常说的“农村人进城”的久违了的感觉。

偶尔瞟见田埂上三三两两的老农民,佝偻着腰,驮着农具,闲散地锄锄草,看来,留下农村干农活的年青人真的是不多了,多的只是留下了看家护院的老人们。村看来是空了不少,城也因此而繁华起来了。再路过一排树边,桃花盛开,尽情绽放,已有落花化泥之势。确有一番“人间三月芳菲尽”的场景。

〈四〉

担心母亲晕车,我收敛了点发散的思维,谨慎的、尽量稳稳的行驶在乡间窄窄的小路上。不一会儿,我们便到第一处坟墓。这应该是爷爷奶奶的上辈了,当属老袓坟,地处村间。我当年应该就是在这个村子出生的,老屋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翠绿的竹林,前面同样蔓延着无尽的油菜花。

村子里面老人家们一看来了这么多人,都出来了。真是““老人”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依稀能记起的一点面容,却也忘了怎么称呼,真是惭愧得很。

烧纸,烧纸钱,烧香⋯⋯现在的“天地银行”造出的纸钱币值也是大得很,小则上千、上万,大到百亿、千亿,时隔不久,阴间通货膨胀应该很是厉害了。

磕头的时候,我看只有父母最虔诚,我们小辈楞是严肃不起来,也只好作罢。更有甚者,大哥直呼袓辈的姓名,我们也是哈哈大笑。不过,我相信父母已经把我们的心意都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五〉

后面几处坟墓应是在山上,山下有个大型水库,应也算得上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了。全民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环保及森林防火,所以都统一在水库的水坝上烧能烧的东西了,山上是不许见明火的。可想而知,阴间应该是秩序井然的,隔岸的钱财断然是不会有人抢走的,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了。

然后就是沿着山,往上爬,寻找墓碑。山上没有路,一部分人从这边走,一部分人从另一边走,一部分从中间走,其实大家都不准确具体的位置。这时,一贯以严格、不苟言笑的父亲突然说了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们轰然大笑,什么时候开始父亲也开始关注文化了,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说了出来。到了山上,对着几个墓,也不能确定是哪一个,我们只有扒掉墓碑上久积的灰尘进行辨认。这时,我想,要是文化与时俱进一点,把网络拉进来该多好,直接扫码确认,并标明路线。这该多好。山上看山下,黄一片,青一片,绿一片,真像染缸的颜色,那么了然,那么纯正。

父母精神真好,上山下山,竟还要去另一边山上的庙里。74岁的父亲,竟然兴致盎然。我偷偷的问母亲:“累吗?妈!”“不累呀!上山锻炼身体的。”以前我怎么没觉得母亲坐完车,还这么有精神。

据说母亲是上山还愿的,至于许的什么愿,我并不知道。我估计就是问了,母亲也不会说的,天机不可泄露吗!那既然是还愿,那母亲的愿望自然是实现了,得愿所偿,该是多美妙的事情,怪不得精神头这么足,连长期锻炼的我也有点自叹不如了。母亲虔诚的拜着各路神仙,那种如愿所偿的喜悦也同样喜形于色并慷慨为之。

〈六〉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大姐大””。下山后,大家都给折腾饿了,直奔在当地工作的二哥、二嫂安排的大姐大饭店。大家其乐融融,谈着这些年的经历、快乐、人生观,又谈到了文学。我们都直指二嫂文章写的好,二嫂却羞涩的自称小文;偶尔也说到写字,讨论字的进步与方法;倒没有人高谈阔论工作与生意了。看来人到了一定年龄上,都低调收敛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还是家庭文化这东西来得实惠些,我也就自充一回文化人吧。

菜陆续上了,竟然都是我小时候恋恋不忘的家乡土菜。我顿时食欲大开,开始闷头大吃。抬头一看,满桌人没有一个喝酒的,就连有点贪杯的姐夫也不喝了,也好,大家都以茶饮料代酒互相敬畏着,吃着、喝着,忙的不亦乐乎。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融洽,乐在其中,幸福在当下。酒看来真不是粮食的精华了,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了,充其量只是酒精勾兑出来的产物。现在,每个人都懂得珍惜身体了。照顾好自己,其实这些在一个大家庭里,也就是让大家省心了。

茶足饭饱后,因外甥女怀孕,肚子有点不舒服,我们只得依依惜别。我也考虑到明天要给干妈扫墓,这是去年就说好了的。信誉这东西有时候有人认为一钱不值,有人却永远信守承诺,不管是对谁。

我也就没有勉强挽留他们。

〈七〉

多少年认为不可能、没必要、没时间的事也悠哉悠哉的过了。其实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生活也可以这样不紧不慢的生活着。生活本身就是生活!

难忘就是记忆,开心就能舒怀。惊喜往往就在不经意间。这样的大家庭,让我们这辈珍惜、久恋,深深怀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清明祭祖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