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德云社风波:如果郭曹都曾深读《西游记》

再谈德云社风波:如果郭曹都曾深读《西游记》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年的9月25日,相声江湖里,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郭德纲凌晨在微博里一纸长文《天涯犹在,不诉薄凉。》又掀起了滔天巨浪。郭对曹在《是时候了,也该做个了结了。》一文中所言诸事,悉数作了回应。

文章好似郭对曹撰写的个人小传,从他倒卖光盘到大红大紫,再到离开师门,不胜云云。全文可谓言辞恳切,爱恨交织,处处体现着作为师父的无奈与叹息。笔者多次阅读文章,作为一名吃瓜群众,对于事实真相不置可否。只是这一场闹剧却让我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几次被唐僧逐回花果山。

一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里,孙悟空刚被降服便杀了六个强盗,唐僧道:“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散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还是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见《西游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下同。)孙悟空因受不得气回了花果山。

二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长老圣僧恨逐美猴王》,即我们通常说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因打死了“白骨夫人”幻化的三个凡身,被唐僧再次逐回花果山。该回中,孙悟空曾说:“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最后怒回:“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最后孙行者含泪回到花果山。

细细品味,郭曹的师徒恩怨和唐僧、孙悟空有许多相同之处。曹云金从卖盗版光盘到被郭德纲引入正途,一如唐僧解救了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美猴王。

曹云金学艺之路可同取经之路,虽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也曾受过诸多苦难。笔者看来,郭曹二人的爱恨与三藏、行者之间无出其右,奈何最后结局迥异,多年恩怨,撕得满地鸡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关系情同父子,按照传统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家丑不可外扬”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惜,郭德纲终究未成唐三藏,曹云金注定难比美猴王。

抛开事实的真相,无论谁对谁错,作为特殊的师徒关系,徒弟拜师定是仰慕师父的才华,师父收徒也应是看上了这个苗子,而后欲将这门传统的艺术发扬光大。无论今天结局如何,郭曹二人早期必定情分颇深。

曹云金的才华被郭发掘,然后走进世人的视野,到最后红得发紫,这一切都与郭德纲分不开,就如美猴王无论取经途中立了多少汗马功劳,唐三藏的解救之恩必不能忘,这才是后面一切的基础。

在相声江湖里,那一套规矩和现代文明的融合,笔者在《德云社风波下的江湖规矩与现代文明之争》里已经谈了一下浅陋的意见。树挪死,人挪活,一套死规矩本不应该成为师徒决裂的根由。我想,一个人从草根到众星捧月,心态必定会发生变化,至于郭在长文中所描述曹的种种事件,真伪待考。

愚以为,纵使曹云金不能像美猴王一般不计前嫌,至少不管发生何事,因爱结缘,离开也得好说好散。即使不能以涌泉之意报滴水之恩,也不应相爱相杀,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传统的师承关系并非只是传授技艺,首先应该是教人做人,曹拜师时年纪尚幼,三观未成,如能多方面加以引导,必定今天也会是另一番场景。孙悟空如此顽劣,唐三藏也有紧箍咒,改掉其泼猴本性,最后助美猴王求取真经,师徒情分,终成佳话。

不管曹云金品性如何,也不论郭德纲是否有“紧箍咒”。至少,师徒一场,情同父子,儿子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该惩的惩,该罚的罚,又何必将种种恩怨大白于天下,将多人置于舆论的漩涡中。局外之人,有几人能真正看清他们二人多年纠葛里谁对谁错,又有谁能切身理解他们二人的处境,不过是坐山观斗,一笑置之,终究是一滩浑水。

一天之内,你方唱罢我登台,摆事实、讲道理,曹云金随后发文《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中甚至还拿出了当年的发票,有趣的是,底下的评论里,居然变成了一场发票知识的普及课。如此种种,不愿多言。

时间的洪流注定会带走郭曹的故事,如今二人撕得满地鸡毛,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不知二人可有想过,这场论战里,谁也不会是赢家。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德云社风波:如果郭曹都曾深读《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