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Sir推荐过《风骚律师》。
Sir尤其推崇它的“慢”。正因为“慢”,你才能实在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境,引发共鸣。
最近,Sir又发现一部慢剧。
这个剧不但慢,而且还小,正如它的名字——
《小镇疑云》
Broadchurch
今年二月,它播出了第三季。
口碑上乘。
这剧在英国播出时,一度成为收视冠军。第一季曾在推特上引发轰动,大结局播出时,以每分钟8493条推文,成为英国地区讨论度最高的电视剧。
接着,美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都买来翻拍。
虽然《小镇疑云》每季都是一个独立案件,但Sir还是建议从头看。因为第一季罪案的阴云,会一直笼罩小镇。该剧的魅力之一,就是这些人物如何被犯罪撕裂,又渐渐愈合的。
如果缺了前面的伤,后面的愈合就失去了力量。
第一季开始于海滩上一个男孩的尸体。海水冲刷一夜,有用的证据几乎全部散入汪洋。
字幕来源@人人影视,下同
此时,一位本镇的女探长和一位突然上任的外来男探长,着手对居民进行调查。
片头用一个长镜头,让我们跟随死者父亲,认识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每一个居民都很平凡。
但,他们真的平凡吗?
这件谋杀案,不仅一瞬间打破所有的“岁月静好”,还让我们发现,这些平凡的居民,每一个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随便说几个想不到的。
当晚女探长回到家,把惨剧告诉儿子。儿子抱抱妈妈一脸难过。可妈妈一走!
儿子就立即打开手机,把跟死者来往的短信全删了……
接下来,探长跟随线索找到了一位独居中年妇女。探长知道她是保洁阿姨,知道她还顺便卖游艇观光票……但他不知道,这个女人在橱柜里藏了一个滑板——这正是警察苦苦搜寻的死者随身物品。
受害者小孩常去送报的报亭,老板是一位老头,看起来很本分,居然被查出曾涉嫌娈童。
这些也不算啥。关键是,连这个被害者家庭,都不正常。
警察搜查死者房子,发现死者姐姐藏毒;死者,这个11岁男孩子,床下还有五百英镑的“巨款”。
悲痛欲绝的父亲,看着可让人心疼了。
可随后探长就发现,这个父亲撒谎,连不在场证明特么都是假的!
我们拿到了荆棘崖顶停车场里的监控录像
七点半时 你在那里
警方,方了。
每个人似乎都有嫌疑。你还别说小镇人淳朴,人人都不说实话。
……个个都搞得和凶手有一腿似的。
疑云密布,警察如同无头苍蝇。
如果探长不平凡,这个疑案似乎还有救。可《小镇疑云》的两位探长,也有点掉链子。
女探长艾莉·米勒(奥莉维娅·科尔曼 饰),最大的槽点,就是颜值低。也别怪网友,她的气质的确土土的,作风婆妈,又无脑,还常常口无遮拦说一点不着边际的客气话。
要Sir说,《小镇疑云》选择这样一位长相平平的演员,不是没道理的。
我们看多了那些神通广大的侦探,要么记忆超群,一目十行;要么智商惊人,看一个细节就能猜出背后的密码。
厉害的家伙,容易出彩,也……容易套路。
但一个平凡探长,就是这剧的“非套路”。
剧中,没一个人介绍过女探长。但观众都知道,她平庸、看似破案能力低的另一面,其实是友善亲和、同理心强、靠得住。
旅行回来,她会给同事们带一圈礼物。
送走精神崩溃的受害者,她不停地伸手擦拭眼睛。
记者过分骚扰受害家庭,她挺身赶人。
镜头移开 不然我踢爆你们的蛋蛋
感动之余,似曾相识——她就是我们身边那些平凡、善良敬业的老警察。
连翻拍版的美国人都get到了这重要的一点——FOX电视台请了《绝命毒师》中扮演老白妻子斯凯勒(Skylar)的演员安娜·冈,饰演美版女探长。
凌厉的安娜·冈
安娜·冈,身高一米七七,一看就像个大毒枭夫人,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不好惹,同原剧情设定的亲和形象,是有出入的。
再看同一场戏的表演——
奥莉维娅·科尔曼用手拍车。同事经过,一秒收怒,有点羞涩地打个招呼。
安娜·冈则狂踢柜子,一点不收敛。
女探长之所以要发泄,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疏忽酿成了错误。两个人的表演看似一样,但安娜·冈用力踢柜子,显然更张扬,怒不可遏,如同一切责任都在他人。
一个小细节的表演,人物性格就歪楼了。而塑造这个角色所必需的“自责感”,在这个小动作的区别上,大打折扣。
再看这位外来的男探长(大卫·田纳特 饰)。
他是空降的,带着空降者那种理所当然、不近人情的一面:冷酷、不讲道理、新官上任三把火。
戏中,下属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臭脸(Shit Face)”。
他们叫我臭脸多久了?
这个称号一出,观众无不会心一笑。
你看,搭档给他一个线索,他接过就走,谢都不谢。
泡茶只泡自己的那份。
就只有你自己的份吗?
可他真是天生矫情么?
不,美版《小镇疑云》 把大卫·田纳特请到美国来饰演,足见这个臭脸探长多受欢迎。
臭脸怎么受欢迎?《小镇疑云》的答案是——让他一面臭脸,一面悄悄抖出一点小善良。
第二次泡茶,他就给搭档泡了一杯。
搭档在女厕独自难过,他直接闯进来安慰。
身患重病,随时可能猝死,还说要先破案。
我一定要了结这件案子
臭脸的他,其实是带着心病来的(之前的案子办糟了,搞得满城风雨)。
小镇,是他自许的赎罪场。
随着破案深入,他的心病也将逐渐在小镇解开,他紧缩的赎罪心态也会逐渐被周围暖化。
他就像投入小镇的一条不安分的鲇鱼,把原本不动的沙丁鱼群都搅开了。
两个主角,一个平凡、一个讨厌,组合到一起就引发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要感谢《小镇疑云》提供了教科书式的人物塑造。
奥秘在这个字——小。
剧里,大远景镜头随处可见。人物在这样的镜头中显得无比渺小。
但本剧的镜头,又偏偏诱导着我们的眼光,追寻着这些渺小的人影。导演用轻于鸿毛的细节,制造了每一个人物的重量。
谋杀案给小镇带来重重一击:旅游受影响,孩子上学受影响,每个人都仿佛成了疑犯,不能安心生活……
对受害家庭更是五雷轰顶。
但剧作者没有给观众看他们哭天抢地的模样,沉重的伤害肯定不是哭两声就可以显露的,它更深刻、更隐蔽、更可怕。
于是他们另辟蹊径,把伤害藏在另一个地方——人的变化。
谋杀案后,死者父母交给警方一张名单——
死者母亲:我们列了个嫌犯的单子
女探长:这些人都是你们的朋友
曾经善良的他们,开始怀疑朋友了。
当死者父亲看见,小镇牧师在电视中鼓励居民——
在这非常时期 我们会尽一切力量支持他们
他暴怒着冲向教堂,教训牧师。
你的上帝见死不救
我们不需要你 不需要你的支持
他失去了信仰,还用伤害回报好意。
谋杀的伤害,逐渐引发了善良人们心中隐藏的恶意。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吗?
《小镇疑云》的前两季如此成功,理应扩张预算,打造更宏伟的视觉冲击。但它没这么做,反而带着英剧一贯的矜持,变本加厉地“小”了下去。
最终季第三季,《小镇疑云》用了一个更“小”的案件——性侵案。
不,它带来的伤害其实一点也不小,而且更容易被忽视。
性侵从来得不到杀人那样的重视
剧中的受害女性崔茜,被袭击后两天才报警。报警时,她仍然处于慌乱状态,连自己的姓都说不出来。
提取DNA时,一边啜泣,一边死死抓着工作人员的手。
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探长,也很难感知她的心态:
没错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下面的对白又让Sir回忆起,前几天写过关于性侵案的长文——
——你当时为什么不想报案?
——我知道我这样的女人会遭到怎样的对待
我喝了很多酒 再加上短裙 漂亮上衣 化了妆
你以为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待我吗?
是的,在英国,性侵的受害者同样孤独无援, 一样会受到社会上的“荡妇羞辱”:
《小镇疑云》通过它的细腻,把受害者的折磨、社会的症结,一起静静地呈现给我们看。
但Sir也发现,它用心做出的“小”,有些观众受不了,尤其是习惯了《犯罪心理》那种快节奏破案剧的观众:
终于追不下去了,实在是太墨迹了
其实所谓“墨迹”,不过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众多的角色及心理刻画、频繁的慢镜头以及低沉的配乐。
但正如Sir之前强调过的——慢,是它的优点。小,是它的闪光之处。
就是在这种呈现细节的缓慢间,你才看得见犯罪怎么毁灭一个人,而伤痕累累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不起眼的小镇,就像我们生活的周边。平凡,却暗流涌动。
虽然那些优秀的大制作,那些重口的剧情和画面,活色生香的灵与欲,能直接带来爽爆的感官刺激。
但平凡如我们,繁忙如我们,也总需要那些泡一杯茶、慢慢跟随故事静心思索的观影时刻。
《小镇疑云》的小,其实对中国人而言,应该更懂它的意义——在这十四亿人的泱泱大国,小,就是我们自己啊。
这样看,《小镇疑云》真是值得尊敬——
因为,它在乎我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