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

纪念简德林系列公益微课

张莹老师(微课笔记)

时间:2017年8月3日19:30~20:30

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今天分享的,是聚焦练习的心得体会,是非技术层面的东西,希望可以给初学聚焦的朋友们一些借鉴,提高聚焦练习的效率和质量。

聚焦是一个大家族,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特色。我今天所讲的前提是针对初期的一对一的经典聚焦练习,也就是一个聚焦者和一个陪伴者的设置。

既然是葵花宝典,我们就按招式来说明这些心得,大家开开心心的放松下来学习。

起式:以身来学

有很多朋友听说我在学聚焦,就很感兴趣,马上会问有没有什么专业的书啊,都买过来仔细研读一番,但是能够开始练习的却寥寥无几。

很多事情在开始阶段都没有“聚焦”对身体练习的要求这么高。有些理论构架精美宏大,开始时读一些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聚焦学习,如果没有身体练习的参与,没有身体的直接体会几乎是无法开始的。

我下面讲的每一招式都是要用身体去学,只有在身体里验证到了、体会到了,通过身体记忆了、感受了,才算是聚焦学习的开始。

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招: 锁定中心

锁定中心指的是要从头到尾地锁定“以聚焦者为中心”的宗旨,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招数毫无新意,老调重弹。但我在聚焦学习中深切感受到,如果忽略了从头到尾贯彻“以聚焦者为中心”这个核心思想,后面的结果就不会令人满意。

有大量的聚焦失败都和这个原则走偏有关系。聚焦是要置于以聚焦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底色之下的,如果没有这个底色,聚焦就会走偏方向。

什么叫以聚焦者为中心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为了更明显的做说明,用的都是艺术聚焦的例子。

比如说聚焦中的绘画聚焦,因为是聚焦之下的自由绘画,所以画出来的很多是不符合通常的艺术审美的。

色彩搭配不一定协调,这个线条乱七八糟,那个形状也不逼真,有的简直连个形状都没有。按照通常的美学观点,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惊悚,有的很奇葩等等,我碰到很多情况就是这样。

当自由绘画展示出来后,画者开始聚焦这幅画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各种状况。有的说,这幅画好吓人,我今晚都睡不着觉了;还有的说,看了这幅画我都想呕吐;或者,这幅画真好看,我想起了我脑中的某种意境;还有的人说,我学过绘画解释,我来给你解释这幅画是啥意思……

这些评论者的站位都是有问题的,他都不是以画画的人为中心来聚焦的,而是把自己的观点放到了这个画中去评论,或者借助这幅画来聚焦自己,或者使用已有的一些框架去套用。这些也许对于评论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聚焦者却是一种阻碍。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在绘画聚焦的练习中,作手指画——就是手指沾着颜料来涂抹出图案。画完了以后,画的作者在陪伴者的陪伴下,对这幅手指涂抹出来的画做聚焦。

这位陪伴者呢,正好是一位中国画的高手,他几乎是一个专业的画家,他有非常棒的绘画作品。

等聚焦者说到画面的左下角部分,那是一些螺旋形的、咖啡色的、抽象的线条。大家猜聚焦者说了什么?他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大便!我的手指沾满了棕色颜料在纸上尽情的画圈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在涂抹大便。”

还好有这位儒雅的画家陪伴着,虽然他自己拥有高雅的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但是他依然站在了聚焦者的角度上,非常接纳地继续陪伴,于是这个大便就形成了一个“把手”,聚焦由此推进下去。

聚焦的过程,其实很真实,没有办法伪装。如果陪伴者当时对这个大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甚至是批判,即便是不说出口,这种反感也会被聚焦者微妙的捕捉到,很可能会阻止聚焦者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第二招 不破不立

不论是陪伴者还是聚焦者,每一次聚焦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过程。陪伴者首先要忘掉所有的经验,忘掉之前学习的各种理论框架。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种个性的独特是如此美妙,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去充分的构建这种独特的美妙。

即便是同一个聚焦者,他每个当下的状态也是独特的,他的感受模式会随着时间精进,陪伴者的特质,随着当时他自己的暗在滞留的不同而变化。

只有丢掉经验模式的束缚,变成一个好奇的小baby,去学习一个新的聚焦过程,你才能经历到这个过程的美妙。

这个过程就是聚焦者当下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一个生命之流不断地流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化。

有时候,因为陪伴者已了解了有很多不同流派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容易把聚焦者在聚焦中出现的一些反应去套用某个理论模型,这是聚焦的大忌。

比如有朋友问我在和聚焦者做聚焦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情况,他是不是产生了阻抗,这是不是一种防御?

在聚焦的过程中,其实陪伴者是要把自己抛出去的,扔掉理论、扔掉概念化、扔掉自己先前的经验,和聚焦者一起去经历这个全新的过程,让自己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预设。

有一次,上交互聚焦课程的时候,从日本来的两个老师,千田老师和伊藤老师,她们都六十多岁了,在聚焦教学方面非常非常有经验,这是两个非常可爱的日本老太太。

这两位老师在做示范的时候,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块小手绢,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要拿着小手绢,后来聚焦展开以后我就知道原因了。

我看到伊藤老师随着聚焦的推进,涌出了眼泪,然后眼泪就开始流淌,她拿着小手绢不断地在擦眼泪。

原来,这次的示范聚焦,居然打开了一段她尘封已久的师生情谊,是几十年前一段非常感人的记忆。伊藤老师最后反馈的时候,她非常感慨,因为她完全没有想到这次聚焦会打开这一部分。

这两位老师,肯定已经教过很多很多次聚焦课程,也做过无数次示范聚焦了,但这个过程仍然可以如此的生动鲜活,可以如此的走心。

当时我就很震撼地体会到,真正的聚焦完全是关注在当下的,每次都是全新的生命体验,即便是一个做过很多遍的教学聚焦的示范。

上面几章,主要是从原则和态度的角度谈聚焦,下面呢,我们针对聚焦练习做更为具体的说明。

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招:空间搭建

这主要是从陪伴者的角度来讲的。我看到不少朋友,教他练习中间作为陪伴者的时候,往往关注于聚焦中的推进步骤,追求如魔法般的让聚焦者去领悟。之后,回顾总结,只着眼于探讨这个过程中的细节的技术技巧,而缺少了对陪伴者基本职责的关注,以及对每个聚焦过程的独特性的好奇和尊重。

什么是陪伴者的主要职责呢?一是负责搭建和维护安全稳定的聚焦舞台,二是守护聚焦者的体验过程。

怎样搭建安全稳定的聚焦舞台呢?我们打个比方,这只是针对初期学习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今天我指的是两个人的聚焦——一个人聚焦另一个人陪伴的情况。

聚焦练习基本上可以看成一个聚焦者独自的舞蹈。而陪伴者的作用呢,他是搭建舞台,保证这个舞台可以帮助聚焦者好好的跳完这支舞蹈,能够展示出舞者的内心,并且开始让感受流淌起来。

这个舞台,就是聚焦中经常被提到的“空间”,“空间”就像一个立体的画卷一样,逐渐展开,陪伴者甚至成为舞台的一部分。陪伴者好像是舞台的地板,它稳稳地承托出聚焦者。

陪伴者也是舞台的音效,他反馈着舞者的心声,让舞者逐渐进入状态;陪伴者又是舞台的帷幕,守护着这个空间,隔离干扰,让聚焦者很安全很安心;陪伴着又是聚光灯,把需要聚焦的地方照亮一些,聚焦者可以稳定住,找到“把手”凝聚能量;陪伴者又是追光灯,他一直追随着聚焦者,不急不忙、从从容容地一直跟在聚焦者的后面。

陪伴者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在场稳定。

在聚焦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必急于开始,先安静下来。陪伴者先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是否是稳定的在场的,有没有一些波动,有没有心跳不齐,头有没有感觉有点晕,或者好像什么地方有点燥热等等这样一些微妙的状态。

然后,我们再感受一下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干扰的声音,再感受一下对面准备聚焦的伙伴的状态。如果对面的聚焦者有些躁动,有些微微的不稳定,有微微的波动,那么聚焦的在场就应该做得更加仔细一些,甚至需要先做空间整理。

在实际的聚焦中,聚焦六步的第一步“整理空间”是否要做到某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对此时搭建的空间状态的判断。

首先陪伴者的状态是应该在场而稳定的,其次, 聚焦者是否可以在陪伴者在场的影响下,调整到在场而稳定的状态,如果不行的话,就要建议做整理内部空间。

当然,准确判断空间的状态,这个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是陪伴者非常重要的功力。辨识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在场状态怎么样,聚焦者的状态怎么样。

大家可能会问,那我作为陪伴者我怎么会知道聚焦者的状态呢?这就需要比较多的练习。首先,陪伴者要具有对自己状态的核查能力,他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稳定,可以评估自己的在场质量。

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所处的状态有了较多的了解,并且可以迅速的稳定在场,那在这个基础之上,就比较容易感知到对方的状态。

那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么能够做到陪伴者有良好的在场质量呢?这又回到了第一点,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只有通过练习,不断的练习,你才能轻松地在身体里找到这种稳定的感觉,这种在场的感觉,你要在身体里去记住这种感觉,渐渐的你就比较容易进入这种状态。

等你在身体里建立了一个很平稳的基准线,你和他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在场状态。那么在这个基准线上,就比较容易去核查到对方的状态,当然这个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

聚焦舞台的稳定安全、陪伴者的在场稳定,它将给整个聚焦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体验过程可以开始,并且能够较为容易地达到领悟的位置。

我们刚才一直在讲陪伴者,那么大家肯定要问,那聚焦者应该是怎么样呢?这就是下面要讲的。

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四招:独自起舞

这一章主要是讲聚焦者的位置。我们看到很多聚焦中的聚焦者,往往渴望快速达到有如神助般的领悟的位置,帮自己解决一些困惑,这是聚焦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如果忽略了基础条件的培养,那后面的领悟就不容易实现。

聚焦者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他是独舞的舞者,他是真正的主角,他是创造者,他是艺术家,这是对于聚焦者的基本的位置。

这个创造者,他需要带着开放的态度和身体一起,把头脑和逻辑暂时放到一边,只是和自己的身体在一起,让身体去自然的呈现、表达、流动。

这支舞蹈,在最好的状态下,可以跳得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展,如画卷展开一样开启久远的故事。

第五招  行云流水

等搭建了很好的舞台——在场而稳定的舞台,要避免有意的去塑造、去控制,给他充分的允许,聚焦者就比较容易找到“把手”,聚焦者的流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

聚焦的流动可以是无逻辑的,结构上不连续的,时间、空间是混乱和交错的,也有可能是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可能的,就像童话一样。

但是不论流动的是什么,只要是此时自然的流动出来的,那是在有效的在场状态下体验到的,那就是有效的聚焦。聚焦者凝固的部分就会开始融化,改变就会发生。

如果讲的比较细的话,那第四章、第五章就应该详细介绍一下聚焦练习的具体技术步骤。比如初学训练,我们常用的聚焦的基本六步的模型,或者一些更为简单的模型。我们假定这个部分大家已经基本知道了,之前的微课有过介绍。

第六招  松定结合

这个松定指的是聚焦中的放松和专注,这两个品质在聚焦中是非常重要的。

放松和专注,对于陪伴者来说更为重要,因为陪伴者要保证聚焦中的放松和专注,他要用自己的状态来带动聚焦者的放松和专注。特别是面对高焦虑的聚焦者,陪伴者维持放松和专注的品质非常关键。

放松,一方面指的是身体上的。如果开始聚焦的时候,在场的质量很高,那双方自然应该是放松的状态,还要注意在后面的过程中一直保持。一直保持放松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的个人经验是双方尽量都一直把双脚稳稳的落在地上。因为我们可以观察到,紧张的聚焦者往往会把脚垫起来甚至悬空挂在椅子下的横档上面。这个时候我会建议他把脚放回地面,保持和大地的接触,让他去体会一下重力和支持感。

面对高焦虑的聚焦者,对于陪伴者来说这种放松是有是蛮考验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陪伴着能够一直稳定的放松的扎根于大地,会比较容易维持聚焦舞台的放松而稳定的状态。

放松的另外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因为聚焦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情况,那陪伴者也会有可能被激起一些反应,比如说困惑呀,烦乱呀,羞愧呀,愤怒啊,后悔啊,焦虑呀,等等情绪。这个时候更是要放松,要保持开放心态,允许这些反应发生,允许它们流过你的身体。

关于专注,往往在聚焦开始的时候会有比较好的专注质量,但随着聚焦的推进,专注力就不容易一直保持,这其实是在考验陪伴者的定力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在聚焦中,最好能一直保持双脚稳稳的落于大地的姿势,当可以一直稳稳的扎根于大地的时候,这是比较容易保持定力的方式。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聚焦者的问题比较难以面对,或者是他本身很疲惫的时候,也会逃避。这个时候,就需要陪伴者在保持专注、保持在场的情况下,灵活而柔和地采取应对。

第七招 整体阴阳

聚焦针对的是一个整体感觉工作的。这个整体感觉,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部分,有点儿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

聚焦者可以感觉到的部分,我们认为是阳性的部分;而聚焦者非常模糊、还没有呈现出来的、暗在的部分,可以认为是阴性的部分。

阳性的部分和阴性的部分是同时存在的,是交感互生、相互转化的。只有我们保持一种开放的、接纳的态度,允许接纳一切出现的东西,答案在那个部分才能逐渐展开。

允许接纳一切是陪伴者要赋予这个聚焦空间的品质,这个品质从聚焦开始到结束都是需要的。陪伴者需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把允许和接纳的品质散布在整个聚焦的空间中。

陪伴者的允许接纳将有助于聚焦者允许那些暗在的部分呈现。陪伴者的允许将带动聚焦者内在的允许,陪伴者的接纳会带动聚焦着内在的接纳。当聚焦者内心拥有了允许和接纳,这个阴阳的太极图就可以开始转动。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当我们建立了整体的阴阳概念,知道自己是工作于这个整体的,我们也就更容易打开自己的身心允许和接纳。允许和接纳地进行这个聚焦的整个过程,允许和接纳聚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

因为无论聚焦做到什么程度,无论展现出什么,都是这个整体的呈现。

以上介绍了聚焦宝典的所有招式,总结一下。先是起式:以身来学,然后是七个招式:锁定中心、不破不立、空间搭建、独自起舞、行云流水、松定结合、整体阴阳。

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聚焦初学之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