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册-登录」的业务逻辑

今天总结一下APP交互设计中注册-登录页面的业务逻辑。


关于「注册-登录」的业务逻辑_第1张图片
登录页

「功能内容根据业务逻辑来进行特定选择」

1.什么样的APP需要注册-登录?

从产品的业务形态出发,分类出几类APP是否需要登录的情况。

①必须登录:像微信、支付宝之类的产品,需要依托具体账户建立和提供产品服务。

②按需登录:像京东、知乎、网易云音乐在使用购买、收藏、评论等功能时才提醒注册。

③无需登录:像墨迹天气、智能计算器等小工具型软件。

所以不同的产品,本质上对注册登录有着不同的要求,而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产品人员也希望通过用户注册来搜集用户数据,以便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探索商业化的道路。所以APP注不注册完全依据产品自身的要求和目的来定义,在不影响产品体验的基础上,都可进行相应拓展。

2.注册-登录需要的内容有哪些?

用户名账号:用户登录的唯一凭证,大部分网站还依旧使用,基本上以字母加数字为主要形式

邮箱账号:web时代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产品表现,那个时候移动产品并不发达,而网易、腾讯的免费邮箱大行其道,所以邮箱账号盛极一时,在后面的发展上虽然被手机的发展而逐渐取代,但是在国外,人们还是更倾向使用邮箱注册和登录,毕竟受到邮箱通讯的传统影响和相比手机号码容易弃用、更换更加具有稳定性。

手机账号:这个不用多说,移动时代到来的一大明显特征,尤其在验证信息这一块,不需要 再登录邮箱→点击验证邮箱 的繁琐操作,手机接到验证消息直接填入验证即可,安卓端甚至可以直接读取短信验证码,更加方便快捷注册使用,对于产品方而言,可作为用户唯一ID的标识,代表真实用户数,用于产品数据的统计,同时获取用户通讯录信息对社交类产品而言,能更方便导入联系人增强用户和产品的互动性,对于用户而言,手机账号除了方便好记之外,更换密码,找回密码的成本也能极大降低(只需验证手机号码即可通过)。

注册密码:移动端目前大部分都采用了隐藏和显示明文密码的开关来摆脱输入两遍验证密码的传统方式,解决了用户在小屏幕中重复输入带来的痛苦。随着现代设备的更迭和升级,像声纹、指纹、脸部扫描的方式作为账户密码也开始逐渐发展。

用户协议:目前也基本是一句话“注册即代表同意XXX用户协议”,无非就是理清确定双方责任,僭越协议之外概不负责之类bulabula……如今都基本通过文案“注册即代表同意用户协议”之类的字眼,更加弱化操作流程。

第三方登录:通过社交账户(微信/QQ/微博等)来进行快速注册登录,好处是减少了注册流程,能让用户快速体验产品,但是对于产品方而言,则缺少了一部分的用户数据,影响后面的运维服务,所以大部分第三方登录后,还是会需要填写一部分用户资料来补充账户信息。

3.注册-登录页面具体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注册-登录方式需要根据产品逻辑来决定

目前移动端基本都是通过验证手机号码来进行注册验证和找回密码,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杜绝了“一人多号”的情况,保证了用户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用手机验证可获得详细用户信息,方便后期运维的维护,以及对产品功能的改进。根据这一特点,市面很多产品也推出了 手机号+验证码的登录方式,但这一方式也因为缺乏对多终端使用产品的场景扩展(我用电脑的时候还得通过手机来登录?)而被用户所诟病,美团之前也是如此(到后面才补充了其他方式登录)。一部分产品还是依靠邮箱+密码来注册登录,除了历史缘故之外,还可能是因为面向的群体正是邮箱的使用者或者产品业务跟邮箱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作为注册和登录,都应该更具产品的业务逻辑来决定,没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必要性和市场化趋势来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根据自身特点来设计。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对功能加以拓展和改进

例如对支付宝之类金融理财的产品,对安全要求比较大,对注册密码复杂程度的要求也成为注册要求里的一个标准(六位以上数字字母特殊符号混合密码),同时还要求提供安全问题或者二次密码设置(支付宝的支付密码、百度云的私密空间密码)都是出于对后期账户安全的考量;而社交类产品注册是还需要额外提供昵称、性别、头像等要求,注册成功后立即提示绑定通讯录或者推荐关注用户都是根据产品调性来有意为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注册-登录」的业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