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有两个学姐,简单归纳为,一个是埋头苦干型,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社团活动,都踏实努力,按部就班;而另一个学姐,各种玩,各种作(zuo),能不上课就不去上课。在2000年左右还相对保守的大学校园,这位学姐高调跟校外人员恋爱,甚至很少在学校宿舍居住。
实干型学姐每天以学习为主,宿舍和教学楼的两点一线间,经常看到她背着沉重的大双肩包,胸前还抱着一摞书或大水杯。当然,她也是每学期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
很显然,她是好女孩的典范。
而爱玩的那位学姐,很少见到真身,偶尔见到一次,只见她打扮时尚,无论是服装还是包包,都是走在当时还与时尚绝缘的校园前列。每次她都鹤立鸡群般地逆行穿过人群,留下一身香氛和如有神聚的倩影。
作为学生,她是人们口中的坏女孩。但她偶尔也能因为成绩排名而获得奖学金,所以说她好的人不多,但说她坏的人也心虚。她也不在乎,我行我素,高傲的样子让一切非议都显得有点见不得光的样子。
有一天,为了赶第一节早课,很多人背着书包,拿着包子豆浆在教学楼里的电梯门口急切地等电梯去教室,包括那位好女孩学姐。
电梯门开的一刹那,看到那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坏女孩学姐挎着时尚小包,咖啡色的秀发上顶着一副大墨镜,淡定而高傲地从电梯里走出来,向教学楼外走去。
那画面,后来我的舍友说,一个或一群人急切地赶去教室上课,而另一个人却淡定地离开教室。真是不一样的人过不一样的人生。
对比鲜明,却又让人疑惑:到底谁的选择是正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努力踏实学习的好女孩学姐每个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而且是优秀毕业生,虽然曾经互有好感的恋爱对象最后移情别恋,但她喜悲不形于色,只能看到她日复一日极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毕业后也回到老家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那位坏女孩学姐,大学期间逃课、恋爱、游玩、能做的疯狂事都做了,最后也顺利毕业。大四到北京实习期间,最后留在了北京,还轻松拿下又帅又有才的小领导,双双回校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大家竟然有长出一口气的感叹。
那时候没经历过太多世事,在疑惑和不解中看待所谓的好女孩和坏女孩的故事。如今觉得,人们约定俗成中的好,有时候只是一种合规距、不出挑的生活方式,按部就班,中规中矩,说不出不好,但是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像坏女孩那样不按常理出牌,但是能否在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跳出世俗的常规,尝试一下不一样的生活,说不定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体会不一样的快乐。
那种即作(zuo)即死的世俗因果论调已不适合多姿多彩的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太过中规中矩,太过平常安稳,好像生命就是一眼望穿的直线,没有波澜和惊喜。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戈医生》里写道:
我不喜欢正确的、从未摔倒的、不曾失足的人。他们的道德是僵化的,价值不大。他们面前没有展现生活的美。
踏实的另一面意义是思想僵化,好女孩的另一面意义是行事保守,思想僵化,价值不大。最终收获的也只是一个“好”字,仅此而已,让人展不开想象。
而坏女孩意味着敢于突破常规,敢于冒险,乐于寻求惊喜和刺激。在不断地触摸这个世界的过程中,
视野和见识都在快速增长,在一次次地惊喜中培养了自信。在见识和自信的基础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最适合自己。
曾经认识两个“85后”女孩,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个踏实朴素,一个花枝招展意见不断。
那个踏实的女孩根据领导的安排,任务多就多做,任务少就少做,忙而不怨,闲而自得。每天坐在自己的角落里,不求表现,也不会偷奸耍滑。
另一个女孩,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工作外的安排,因此,工作任务不均时会提出意见,工作饱满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不甘平庸,勇于表现。
由工作表现,我们很容易看到她们职业发展的未来。
两个人的爱情也同样,踏实的女孩等待命运赐予,在有个人来爱她时,全力投入,毫无保留。最后还是被伤得遍体鳞伤,很久都走不出来,只能独自疗伤。
而另外一个女孩,敢于追求,欢喜交往,发现不合适时也及时抽身而退。跟好友总结上一次恋情的经验教训,在下一次爱情来临时,依然勇敢投入,但多了一份清醒和理智。
我发现,所谓的好女孩大都是内敛的、执拗的,而所谓的坏女孩大都是开放的、变通的。
好女孩的眼前是一条笔直的大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在框架内努力,稳重多一些,惊喜少一些。
坏女孩的人生之路是九曲连环的,走得不合常规,但是时不时就会柳暗花明,看人待物多了视角,做事为人多了见识,收放自如,自得其乐。
这里的好和坏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更不是提倡大家都去不走寻常路,而是希望大家,生命要多体验,见识要丰富而高远;不要过早把生命的车辙固定,求新求变,不随波逐流,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