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请慢慢生活好么

昨晚姐夫身体突发性疼痛,实在疼痛难耐,最终去了医院。睡如死猪的我,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早晨姐姐回家我才知道姐夫生病了。

姐姐是一个人先回来的,因为八点还要去单位上班。姐夫只好一个人独自在医院等尿检血检报告。没过一会,姐夫就回来了,说各项检查都没问题,医院也不清楚什么原因引起身体不适。最后给的方案是,多喝水好好休息四天后再来医院做复查。听毕全家人长舒一口气,没事就好。

其实,最近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出现了身体告急的情况,有因为加班修图半夜开车出车祸的摄影师,有因为太过劳累导致没法工作静养在家的教育工作者,再到昨晚姐夫身体出状况。一直觉得离我很遥远的健康问题,原来就在身边。

导致这些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都可归纳为工作太忙休息时间太少。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或者某某行业猝死的人急剧上升。,此种情况不胜败数。

所以现在时间管理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如何进行时间分配,如何调配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而时间管理的出现离不开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放眼望去,加班是生活的常态,熬夜是生活的正常态,如果说工作不加班,那简直天天是五一。

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好像永远做不完,这波刚结束,另一波又来了。

就像历史学家帕金森所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所以我们想借助时间管理让生活和工作轻松点,但是时间管理真的是万金油么?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时间管理。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通过设定任务目标,对事情列清单,分清事情的紧急、重要和非重要,从而有侧重点的去一一击破,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时间管理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方法教我们走的更快,因为只有走的更快,才能空出时间做其他事情。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烦恼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工作而走的太快。

进行时间管理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呢?

通过对时间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确实对我们的日常起了一定的效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大量时间被节省出来。但长期以来的后果是,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时间管理归根到底不会让我们摆脱工作学习生活的束缚,只是教会我们严苛精细分割时间的方法。

李欧梵教授的《人文六讲》里有一段这样的话: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做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会喘不过起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

想起我自己的经历,到今年七月我工作刚好满一年,在这一年里其实并没有经历太多次的加班。但在刚开始工作的半年里,不到晚上十二点,我绝对不会躺在床上。当时熬夜的原因是因为刚进入教师行业,从业经验的匮乏和课程的陌生,迫使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和做PPT。这在工作之初是非常正常的。

当时我满脑子就是上课,每天跟个陀螺一样,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除了备课就是上课,可想而知,这一年过得是有多糟心。连续工作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身体变得虚弱头发开始掉。

然而回想研三去设计院实习的那段时光,早上五点起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设计院,工作到十一点半吃饭,趴桌子上睡一个小时,两点继续上班到五点半,在食堂吃完饭挤公交车回学校。来回奔波加上设计院烦躁的工作,一天下来整个人都是处于虚脱的状态。但我还是坚持下班后直接奔健身房练一个小时。实习三个月,基本周内都是这样过。虽然很累,但是身体健康睡眠质量杠杠的。

对比下来,我一年的工作可以称之为“赶日子”,三个月的实习可以叫做“过日子”。工作的这一年,我被生活赶着走,忘记了事业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而短暂的实习期里,我却能够很好的把握生活的节奏。这真值得好好去反省。

我们总用“快”与“慢”描绘时间,却忘记还有一组词可以用来描绘时间,那就是时间的深度“深”与“浅”。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周末两天,如果决定睡个大懒觉,一天的时间走的会相当快。因为这一天的时间是从起床时的十一点开始,等到吃完饭玩会手机又到了吃下午饭的时间。混混沌沌看看电视磕磕瓜子,一天就结束了。

但是如果选择周末早起去跑步去爬山,一整天都精力充沛。而且还可以在周末完成好几件周内无法完成的事情。

可见我们从“被动式的休闲”所收获的放松和满足感远远比不上“主动式的休闲”。这所对应的关系就是时间的“浅”与“深”

所以,想要安排好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仅仅依赖时间管理是不够的。

如果工作的时候,我们通过时间管理进行“快”与 “慢”的时间分配。在闲暇时间,对时间进行“深”与“浅”的搭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拜托,请慢慢生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