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历史撩男神(二)拯救大将耿恭(完结篇)

著者:幽明


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援军具体的到达时间,但耿恭唯一残存的一点希望,那位肩负生死局的范羌,带领的两千兵马,终于到达疏勒城下!

中国的文言文大概是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寥寥数字,其内容量也许就相当于相同涵义的异国文的一两百字,但今人看史书,往往对着一行字就打发了一桩历史事件的记载非常抓狂,好像史官在记录时,一点也不担心后世人会看不懂、看不够。

援军到达疏勒要塞就是如此,《后汉书》压根没提范羌等人亲睹要塞的惨状是什么反应,只提到,此时的疏勒城外已经没有北匈奴人了,他们到底是熬不过守军的顽强意志,仓皇撤退。

那么疏勒城外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死人,死人,到处是尸体,连同吸饱了血的沙土被大雪掩盖,这座要塞变成了死神的狂欢地。

范羌等人心早已寒透,心想又来迟了,还是要尝试喊话叫门。宛如奇迹般,城内似乎有人回应!但范羌不知道的是,城内的人以为这两千兵马是匈奴前来增援的人,而他们,这些似乎已经没有了活人气息的士兵,依然艰难地站起身,要作最后的决战!

他们至死不放弃,誓死坚守!只要尚存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口气,疏勒城依然屹立不倒。

耿恭好一会才明白来的人正是他派去求援的范羌,终于等到了援军,但他手下的士兵,历尽战死、脱水、饿死等所有最残酷的摧毁,包括他在内,只剩下了26人。

范羌带来了东汉朝廷要弃守疏勒的旨令,不管耿恭是不是还要坚守,他们都必须要随援军撤走。至此,耿恭的守城职责已完结,以他的品格,说不定会问心有愧,拼死护城一年,朝廷说弃城就弃城,我耿恭对得起这许多白骨蔽于野的死难兄弟吗?

必须要走了,还要快。26人残军随两千援军迅速往东汉玉门关撤退。风雪暴虐,更加不利于汉军,他们早有预料到的匈奴骑兵再一次如恶魔降临,一路追杀他们。

终于,终于,回到了玉门关。城门打开,十来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黑影慢慢走进,除了一双依然明亮的眼睛,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出一丝活人的迹象。

26人,一路拼死抵抗匈奴骑兵追杀,最后能够活着回到家的,仅剩13人!

深扒历史撩男神(二)拯救大将耿恭(完结篇)_第1张图片
左国顺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

全城轰动!等得太久的鲍昱以最高礼节接待了这最后的十三英雄,往后,鲍昱将会竭尽全力为十三英雄争取应得的荣誉。

消息传到京城洛阳,也是朝野震动,每一个人都在热烈地议论着,仿佛看见当年卫青霍去病横扫大漠的汉军雄风,又回来了!

但汉章帝刘烜的“皇帝素质”就和他老爹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根本不觉得朝廷对西域的种种举措简直是对万千浴血奋战的将士的背叛!对耿恭等十三英雄的军功赏赐也几乎算不上“奖赏”,只是草草地给他们各人升了点职,加了点工钱而已!皇帝要放弃整个西域了,并不认为将士们是此时该好好珍惜的宝贵财富。

也许是时候离开了吧。耿恭回到了家,却正遇上老母亲去世,苦苦等候儿子归家的老人,终于是没有等到儿子回来的那一天。深受打击的耿恭开始陷入沉寂,在家一待就是数年,直到西北羌族战事再起,朝廷这时候就又想起了他。

耿恭依然是那个赤胆忠心的耿恭,西北与羌人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因为得罪了上司,被削职为平民。他的姓氏仿佛是诅咒,耿直的人,没有好下场。

这一次,是彻底离开战场,回了家。

就此郁郁而终。

耿恭铁血守疏勒的事迹从此为后世所称颂,但赞颂他的人基本上是在朝者和文人,例如岳飞就为此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而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却非常莫明其妙地被忽视了,史书对他的记载也非常吝啬,那些鼎鼎大名的名字:卫青、霍去病、岳飞、韩世忠、戚继光等等这些超级英雄,后世百姓多有知晓并加以渲染演绎,但对于胆魄和功绩并不逊色于他们的耿恭,除了史学界的专业人士,相信要没有有心人到历史深处将之扒拉出来,今天几乎没多少人会知道。

只有四百年多前,明代的宰相叶向高评价耿恭的一段话,今天读之仍为之泣下:“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扒历史撩男神(二)拯救大将耿恭(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