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大数据之随想 - 草稿 - 草稿

大数据在电网里可应用的地方应该蛮多。

凡事有开始就要好好地做然后好好地收尾。但15号的任务一直拖到了今天,这中间有太多的杂事需要去处理。于是,我也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假使未来仍有许多杂事要去处理,那么怎么做会更好些呢?

这个问题现在暂时解决不了,先留下这疑惑,等到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再去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重新回到大数据的随想话题上。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完成这个话题,毕竟对其知之甚少。没有想法和灵感的主要原因还是对其不了解,对一件不了解的东西去天南地北地一阵海吹,这有点不太现实。

我倒是认为,不如边看文章边写自己的想法。这样,文章看完了,想法也写的差不多,最后把想法一综合,把数据一归集,一篇文章基本就形成。

前天的任务还包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写这个文章,这个任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可行性不强,因为还没到那个程度。因为能够实施这个策略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否则,要完成一篇用思维导图所构思的框架文章,难度是非常地大。

大数据在电力上的运用,可能要结合部门来看更合适。比如对于生产部门有什么影响,对于调度部门有什么影响,对于营销,安质,党群,人资,物资管理,财务等部门又有什么影响等。这些如果一个一个去分析,可能就能慢慢抓住一些规律。进而再用更高一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接近事物的本质了。

昨天涛哥说,看问题要高两个层次地去看问题,做事情则要高一个层次去做,我想还是有其道理的。那么现在我要写这个大数据的问题,也是要高两个层次去看待才行。比如现在我是生产一线的班组,那么高两个层级,就要看到检修公司一个层次才行。涛哥的说法还是更接地气的,老K的说法虽也有些道理,但他毕竟只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看问题。南公司在人才密度上相比于甲公司还是低很多,所以竞争压力相对小些。当然,就老K的经历来说,就已经是个传奇了,我给他的定义是一路打怪升级。

他的神奇经历,除了能抓住机会,被人赏识外,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打下的扎实基础以及一贯的努力。所以在关键时刻总能脱颖而出,在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反观自己,其实在心态和个人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一直都不敢有太多的放纵。如今这次被他说了一通后,心间的波动其实蛮大,倒不是说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的压力,更多的则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否定。可能自己前期的付出,他人并不知道,痛与苦只有自己才知晓。然而当这些努力被人一言就否定时,只觉得价值观要重新塑造。可能他对长远的发展观点是对的吧,我所想的没他那么远。

但是,既然他提出了建议,那我就要选取好的适用于当下的建议对自己的短期目标进行更改。这样的话,才不会辜负他对我的教诲与期望吧。但愿今后能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幸运。

今天是随写,但不是关于大数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1115大数据之随想 - 草稿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