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改,让素质教育根植于教师的心灵

依托课改,让素质教育根植于教师的心灵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十二期长安大讲堂在十二月底举行。突然想起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作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有十二地支;有十二生肖;一天有十二时辰;一年有十二个月,古代皇帝王冠上的摆穗也是十二个……中国文化,需要我们继承,更需要开来。

刘希娅,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款款走来,带着南方的温暖,在北方的数九寒天,用智慧点燃二中报告厅里一群人的热情。

刘希娅是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

这些光环的背后,凝聚着她对教育赤诚的情怀,对孩子全心全意的热爱。

喜欢她的话“站在孩子的立场,保持教育的初心,始终敬畏和虔诚的对待教育和孩子”。

刘校长提出了“六年影响一生”的教育理念,她所实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感受幸福的心态,真正做到以孩子的发展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她让每一名孩子都接受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一名孩子都有选择的机会,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二百多个社团的建立,因为孩子们的需要。孩子们都有自我管理的机会,都是自己的主人。三千多名学生的校园,没有上下课的铃声,自助式吃饭,自由上厕所,自由坐立,环形的桌子……一切都基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反思自己,我做到了吗?没有。我保持着初心,却经常忽视学生内心的需求;我坚守着梦想,却经常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爱着语文,却少了对它的敬畏……

喜欢她的话“最浪漫的事情,是慢慢陪你长大”。

喜欢刘校长脸上自信的笑容,喜欢她躬下身子注释学生的眼神,喜欢她在餐厅和学生亲如一家的态度,喜欢她抓拍学生的一张张笑脸,喜欢听她说学生叫她“希娅”……

孩子们喜欢她,都愿意和她交流。这就是对一个校长最大的褒扬。她用大爱,爱着每一个孩子,并引导全校的教师,爱着每一个孩子。谢家湾小学的孩子,带着笑容到校,带着快乐离开。学校是他们的乐园。教师用无私的情怀,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培养他们成为大写的人。刘校长认为这是最浪漫的事情。

我也喜欢孩子,喜欢课堂,却少了耐心,持久的爱心。

喜欢她的话“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良知和良心”。

素质教育已经说了二十年,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过时的话题。刘校长用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最新潮最紧迫的话题,素质教育写进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教师,应该把它看做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反思我们的教育,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实到位,甚或对其没有正确的理解,或者理解得很肤浅。学校重视社团建设,但涉及学生较少;教师有良知,知道认真上课,但缺少课改意识,依然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

刘希娅校长用谢家湾小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如何践行素质教育,如何做一名有良知和良心的优秀教师,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就是专家,从而完成蜕变。

将课改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完美的融合,她做到了学生学习质量全面的提升。她用谢家湾小学的腾飞体现了教育人的伟大情怀,那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喜欢她的话“课程是影响孩子们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

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创新理念,离不开课改,离不开对教育的热爱。刘校长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创编出小梅花课程,不仅整合了各科课程,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了课业负担,让孩子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实践,发挥特长。她认为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

课程建设,需要研究学生,研究课程标准,需要设计者的审慎的思考,需要团队的智慧。所有的这些,经过十三年的坚守、努力,最终成为影响全国的课程。谢家湾小学因此获得“中国质量奖”。

我自己,研究教材,落实“1+X”阅读目标,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这也只能称其为教材,而不是课程。三级三类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喜欢她的话“不负青春,不负年龄,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社会做点什么”。

每一份喜欢,最终化作前行的动力。或许终其一生,我只能仰望这些教育的大咖,但我一定是那个心怀温暖,陪伴着学生成长的老师,依托教改,将素质教育根植于心灵深处,并为之努力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托课改,让素质教育根植于教师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