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苦难建国路

“秦王扫六合时,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的文治武功彪炳千古。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为后世的封建王朝设定许多套版(什么三公制,最重要的还是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也是大分裂后的第一次统一。强大的帝国背后是一代代君王励精图治的和众多秦国普通人的拼杀,其实秦国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外加一部血泪史。

大秦帝国的苦难建国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秦国的出生其实也没那么不好,远祖可是白帝少昊(黄帝的后裔),不知道是不是发家后的攀附,再稍远一点的祖宗可是伯益。可后来是一蟹不如一蟹了,近祖可是纣王身边的宠臣恶来,感觉这个名字都是比较凶恶的。《封神演义》中的他和费仲齐名,都是当时的嬖臣,这样的人肯定就是那些什么“为人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善诋毁他人,喜进谗言。纣王听之信之,枉杀无辜”。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被新朝所接纳,自然这家人的成分也就划为地主恶霸一类,不过这时候还没地主应该是奸佞小人。成王败寇,史书是由胜利者来盖棺定论的,也有说恶来善战,英勇无比。《三国演义》中曹操称赞典韦为“古之恶来”,典韦可是曹操的爱将勇猛无比,不能用这种大奸大恶之人来比方,不过典韦之死太让人大跌眼镜了,说明恶来是一员猛将,为殷商与周朝死战到底,新朝建立这样的人肯定不能宣扬,那就是一贬再贬。

扯远了,言归正传!岁月是把杀猪刀让好人坏人都变老了,岁月也是一捆忘忧草让人遗忘仇恨。就这样到了恶来的孙造父时,这可是是位传奇的老司机,他驾车带着周穆王到处兜风猎色,甚至带着穆王去昆仑山见到了美丽的西王母,见到了美丽动人的西王母,那周穆王自然而然就迈不开腿了,乐而忘归。“美若没有点遗憾怎能有那千般滋味”,如果不是这件事,周穆王肯定是不肯回家的,也只是希望能与西王母多聊聊天而已啦(别瞎想)。前方突然传来徐国君主称王,也就是徐偃王,称王无所谓呀,楚国一个子爵国都已经称王了,这个可以原谅,不能原谅的是这小子居然还造反了,真是老虎嘴里拔牙呀。周穆王非常着急,弄不好国家都没了,焦头烂额呀,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老司机造父,他驾车日驰千里(赶得上高铁的速度了),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穆王一高兴将赵城封给了造父老司机,看来学好开车是门好手艺。虎父无犬子,老司机的儿子至少是个小司机,老司机的孙子就至少会骑马,说来也巧造父的侄孙非子会养马,不管骑马还是养马反正和马扯上关系了。非子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小官,其实就是弼马温这种角色,并且还是个谦卑听话还乐得当弼马温,给周王的马儿养的白白胖胖的,周天子一高兴就讲非子封在秦地作为周王朝的附庸,但是离诸侯等级还差十万八千里,料想要她是妃子而不是非子,是不是会被封个诸侯?

 秦的祖先被封了附庸,虽然没有什么地位,但是有了土地,土地人生活的根本,这就有了立足的根本了。你不要以为就能如此轻轻松松的在这里立足,那时的秦地并非如今的六朝古都之地八百里秦川富庶之地,而是个实实足足的穷山恶水出刁民一片的边疆,那里西戎、犬戎环绕,他们野蛮作战英勇,茹毛饮血,常常入侵这个新兴的附庸国。非子的后人已经能够“入乡随俗”了,从当初无数次的问候周天子家人变成主动出击和这些野蛮人干,也正是如此他的后人秦仲与西戎作战有功被封为了大夫,地位得到了些许提高,但还只是大夫离诸侯还有段距离,也正是为了地位、为了土地、为了能在夹缝中生存,这位秦朝的先辈英勇的与西戎杠上了,但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秦大夫封地的地位还真有点像是给天子守国门的一个战略部署,按照现代来说是战略缓冲地带,说到这个有点生气,前几年听到一个专家说外蒙古的独立是天朝有意为之,作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一个战略缓冲,当时真想问候他的家人。

 给天子守了近百年国门,秦人暴霜露、斩荆棘,一直惨淡经营,也慢慢逐步适应了西锤的恶劣环境,逆境成长的人要么奋发图强,要么就自甘堕落走向然后灭亡,秦人想改变自己的地位那么只能在逆境中不断摸索前进,其实力也与日俱增。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周幽王和他漂亮的小娘子褒姒瞎胡闹,该做的事情都做了,那么自作孽不可活的时候到了,引起犬戎的进攻导致身死国灭,漂亮老婆也被掳走了。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太害怕犬戎了,老子的仇也不报了,反正他是咎由自取,甚至连祖宗的基业和故都也不要了,史学家平王东迁到了成周(今洛阳),建立东周,说白点就是实实在在的逃蹿。周平王一想这次逃跑多亏晋文侯姬大爷、郑武公姬大叔和秦大夫赵大爷等等大爷大妈的帮助,有功就得赏,不能再让秦大爷当附庸了,封为诸侯吧。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平王的一句话让奋斗了百余年的秦国终于第一次能够与齐楚晋这些大国甚至宋卫虢这些小国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了。由于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平王始封为诸侯,爵位为伯爵,竟比楚国爵位还高了一等,而且周平王还给了一张空头支票那就是“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虽然秦国如今得到了身份地位,象征性的得到了周天子的大家之地岐山(周天子也真是真的,不被灭亡才怪,冒青烟的祖坟之地给了秦国,那么不是等着别人冒青烟发财了么),但是地处西陲,周围布满了戎、狄部落,可谓地非好地呀,还是得在夹缝中求生呀。秦襄公想想周平王也真是坑我,给点地还是在别人手里,当年还把亲妹妹缪赢送给戎人和亲,怎么想怎么想都心有不甘,而且越想越生气,一气之下觉得不在自己手上那只能自己去抢了,于是连年向戎、狄发动进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终于攻到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退回西垂故地,最后还因此挂掉了,不对现在是诸侯了应该是薨了(有点像被大炮哄一声然后歇菜了)。接下来肯定儿子接着来完成老子的事业,就行愚公所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虎父无犬子,襄公的儿子文公也是没事就和戎、狄干仗,干着干着终于赢了一次,把底盘扩大到了岐山以西,还收编了周朝的遗民,这下子算是大发了。他不仅会打仗还会他文治,为了不让人忘了自己,他设置史官记事,不然这些历史天知道。制定了罪诛三族的法令,秦国法令真是狠,这时已经显现,是时秦人始完全定居从事农业,奠定了秦国的农业基础。而后的子孙还是不停的和戎人争斗,越战越勇嘛,秦人把戎族人越赶越远,底盘也越来越大,顺带还灭掉了小虢国。秦朝一天天强大起来,在西陲算站住脚了,但是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和中原大国还是无法相比,那么还是只能乖乖地当孙子。

 秦国建国后几乎都在考虑征战这些外政,内政似乎还可以,基本上做到兄友弟恭,百姓安居,对王位的僭越之心比较小,要知道那时候当国君有多危险,好几个基本上都死在征伐西戎的事业上,还不如乖乖当个闲散贵族。内政不修外政怎么能发展的好呢,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秦国的王位传承可不是兄终弟及,但自宪公到穆公这一段时间却是兄死弟及,不知道是弟弟太强大了还是儿子太孬了。宪公死后的太子居然被大臣给废掉了,立了幼子出公(记住这个出,有这个字的都没有好下场,此以后再表),这是个黄口小儿,应该说好控制,却被三父那些大臣控制下场就是被宰掉了。也不知道三父这几个大臣是脑袋短路还是缺根筋,居然把被他们废掉的太子秦武公又拿回来当国君,那等着他们的就是掉脑袋,全家都掉脑袋。秦武公还是比较有武功的,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武公的后代那就更厉害了,他儿子公子白没能继承大统,他的子孙就以白为姓氏,后代出了武神白起,他还有件武的事情就不值得提了,他死后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这种没有人性的制度居然活到了清朝初年。武公死后弟弟德公继位,可能他胳膊比公子白大,他继位后就迁都到了雍阳,虽说在位两年却灭掉了芮国和梁国,然后秦国的国君就在他儿子手中传递了。秦国国君的武功都很好,不是说他们会江湖的功夫,他们打仗真的厉害,秦宣公居然和大国晋国干上了,晋国是大国,发展肯定与秦国有难免的摩擦和碰撞,没事就找这个新兴的小弟秦国麻烦,最后秦国也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了,和晋国开战,居然打赢了,以后秦晋干仗就越来越多啦。秦国也不再与蛮族开战了,开始敢于和东方文明的诸侯国开战了。那也就不再自认为是蛮夷之族,也不再甘于偏安于荒凉的西戎蛮族的土地了。别人也来说秦国是蛮人,秦人这是有了土地走了身份了,可是得不到尊重,那么这个也只能自己争取了,开始向那些所谓的文明的国度进军了,自此也不再自认为低人一等了。但是怎么样使得秦国更强大呢?宣公和弟弟成公没时间想了,就给弟弟任好了,秦国的建国之路可谓坚信困苦。

大秦帝国的苦难建国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帝国的苦难建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