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做减法(Progressive subtraction)

#微写作#第75天

昨天听设计原理的课程,当中提到一个重要设计原则叫做progressive subtraction,它指的是一种将产品从最初的复杂设计逐渐进行简化的过程。我们从一些著名品牌的logo变化,比如苹果、星巴克、可口可乐以及诺基亚的logo等等,就能明显地看到这种趋势。

为什么会有这种趋势呢?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二八原则思想,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产品它真正有价值的,被经常使用的功能实际上只占所有功能的很少一部分。优秀和伟大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会花时间来识别出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功能和特性,然而将这些功能去掉,与此同时强化那些有价值的功能和特性,把这些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做到极致。

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试错过程。一般来说,产品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哪些功能和特性是用户需要,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做加法的方式来了解用户,但是随着我们对用户了解程度的加深,我们就能很准确的判断出哪些功能和特性是用户不需要的,这些功能和特性就是需要减掉的那部分。这样我们就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哪些最重要的功能和性能上,通过强化和优化这部分功能和内容,来提升用户的体验。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产品都违反了这个progressive subtraction的设计原则,他们永远都在做加法,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这是因为做加法要比做减法容易太多。减法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用户,去思考自己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是一个极其费脑的过程,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大家的一种普遍共识就是功能越多越好,产品的更新和迭代就是一个不断增加新功能的过程,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减法的重要性。

之前有个朋友更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原话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意思大概是,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很乱的话,那么他的脑子也一定是混乱的。的确如此,外在世界是我们内在世界的一个体现,一个简单好用的产品背后一定有着清晰的思路作为支撑。一个不断做加法的人,他的思路一定是混乱的。那些只做加分而不做减法的公司,他们一定不清楚他们要解决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也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因为做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忙碌来掩盖心中的焦虑感,然而这些忙碌是否真的有价值,这后面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觉得一个非常好的产品,首先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也就是你要帮用户解决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其次,产品设计者要清楚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产品其实只是一个载体,它背后体现的是设计者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他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产品的设计和迭代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认知升级的过程,对自己最初的假设进行反思,通过用户的行为和反馈来洞察人性,然后将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体系在产品上。

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先做加法然后在做减法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品牌,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当作是自己的产品的话,那么我们也需要有这种逐步做减法的意识。当然,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尝试来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但是当我们有了足够了解之后,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做减法的过程,确定自己专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是指技能或者职能领域,而是要明白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价值的体现,而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需要很多综合技能和全面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在考虑自我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想自己能做什么,或者拥有什么技能,而是要思考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解决一个问题你需要有很强的洞察和思考能力,你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这背后需要很多能力的支撑。事实上,不换一个人拥有怎样的技能、知识,或者高大上的思维能力,最终的价值都是体现在问题的解决上,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永远只是他人解决方案当中的一个执行工具。

我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这便是我接下来做产品设计时需要思考的最关键的问题。我过去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积累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拥有更多解决问题的视角。


逐步做减法(Progressive subtraction)_第1张图片
苹果logo的演变过程


逐步做减法(Progressive subtraction)_第2张图片
星巴克logo演变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逐步做减法(Progressive subt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