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听歌时那些你听不到的东西

人的耳朵和眼睛一样,是有选择性的。相机模拟了我们的视觉系统,通过镜头调焦对我们拍摄的对象进行选择。同样的,录音设备模拟了我们的听觉系统,通过立体声技术还原真实的声音现场。但声音的选择和还原却不像拍照片那样简单,大部分声音现场都是通过采集不同的音源,再将其按照人类的听觉系统重新组合而成的。所以最终听到的声音虽然像是产生于同一个环境里,但其实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单独录制而成的。

我们最常听到的录音作品就是人声音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歌曲。在听歌的时候人们一般只会关注演唱者在唱什么,唱的好不好听,而忽略掉音质、伴奏等其他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主要注意的是音乐,也就是声音的强度和高低变化,而往往会忽略掉歌词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以一般我们听歌时很多东西都没有听到。

先说伴奏,为一首歌曲配伴奏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用某种单一的乐器,模拟人声的旋律进行简单重复,加强人声旋律的感染力。这种方式最简单,也不需要任何技巧,当然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如果再专业一点,同样还是单一的乐器,只是用不同于人声的旋律进行配合伴奏,这时候如果你只听伴奏,可能会听不出演奏的是哪首歌曲。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你去KTV唱歌就会发现,很多歌曲单听伴奏你根本猜不出是什么歌,甚至连唱到哪里都很难听出来,这就是因为它用的是和声伴奏。和声伴奏讲求的是和谐,就好像一个班里不仅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不仅要有能唱歌的也要有会打球的,这样搭配才显得比较和谐、丰富。和声也是讲求一种和谐与丰富,所以必须选择一些与人声旋律相搭配的音组成伴奏旋律,如果随便乱选,听起来不够和谐,如果都和人声一样,听起来又不够丰富。

单一乐器伴奏是最基本的形式,听多了会觉得有些单薄不够厚度。这时候如果还想再丰富一点,就可以加入更多的乐器进行多乐器伴奏。这其中有一样乐器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鼓。鼓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它没有音高(其实也有音高但是不明显),与别的乐器的作用也不同,其他乐器代表着旋律,鼓就代表着节奏。如果在时间线上绘制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纵坐标,节奏则是音乐的横坐标,旋律和节奏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全部。所以你必须把鼓单独拿出来考量,鼓经常成为一首歌曲的动力来源,你可以随便找几首歌曲感受一下,有配鼓的音乐节奏感总是特别强。

除了伴奏之外,歌词也常常容易被人们忽略。以前许多老歌的歌词总是完整的,甚至在其中讲述一个故事。但事实上我们听不到那么多内容,许多歌词都被我们选择性忽略了,导致最终听到的歌词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所以后来许多词作者也开始写支离破碎的歌词,用几句意思不明朗的话制造一种意境,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让人去发掘感受歌词中蕴含的深意。记得有人曾说“快乐的时候只听到歌曲,悲伤的时候才能听到歌词。”我觉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流行歌曲里面悲伤的情歌占据很大一部分,快乐的时候,人们跟着旋律一路听下去,很容易忽略歌词的意义;只有到了真正痛苦的时候,那些悲伤的词句便在某个瞬间发挥作用,让我们感同身受,甚至找来完整的歌词一一对应,在只言片语中寻找共鸣。

如果你仔细聆听,你能从一首歌曲中听到许多东西,齿音、呼吸、吉他打弦声,有的歌曲里还会故意加入一些其他的声音作为某种意义符号。其实这些听不到的声音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某个细小的声音细节常常让人难以忘怀。一段华丽的前奏,一个不经意的音转,都可能成为让我魂牵梦绕的理由。这些听不到的东西就像一朵花的枝叶,躲在娇艳夺目的花瓣下,精细雕琢着自己的纹路,每一片叶子都不同,每一片都蕴藏着奇异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24/听歌时那些你听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