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还是很奇妙的,你永远想不到,一个英语老师会有一天跨界做手机。
罗永浩的新手机R1,以及最新推出的“锤子电脑”——TNT工作站(严格上来说是一个显示器),虽然在推出后广受诟病,罗永浩的吹牛功夫大家还是很认可的。
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三线厂商,罗永浩的锤子科技能在传播上获得这么大的声量,新品发布会能有这么高的关注度,全部归功于罗永浩的“吹牛营销”。
很多人说老罗的吹牛水平堪比相声演员,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我认为老罗的吹牛水平已经超过相声演员了,反正我觉得郭德纲的相声听起来没有罗永浩的发布会有意思。
吹牛营销
很多人觉得吹牛很虚,不如踏实做产品。还有人说罗永浩要是踏实做产品,早就成了。
这话听起来没错,但是颠倒了逻辑关系。吹牛和做产品其实是两回事。要是没有罗永浩的吹牛营销,锤子可能早就倒闭了;锤子科技没做起来,是营销之外的其他方面不行,跟吹牛没有太大关系。
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说,吹牛营销是肯定有用的。只是客观来讲,吹牛营销更适合一些“感知价值”不是很强的行业,比如保健品、早教等,这些行业的产品都比较虚,好不好消费者短时间内也很难感知,即使在用过之后,效果也很难判断,全靠商家“吹”。
相对来讲,罗永浩所在的科技行业太实了,从业人员都猴精猴精的,各种对比、各种评测、各种销量数据。你一吹牛,就露馅了。如果老罗做的是保健品市场,比如推出一款颠覆国产牛奶行业的“天然无添加全绿色奶粉”,质疑声音肯定没这么大。但你在手机行业做一款号称颠覆苹果的手机,人家一看参数、一看评测、一看销量,就知道你在吹牛了。
营销和魔术一样,本质上都是欺骗的艺术。过程当中,都有包装和夸大的成分,把卖点放大到极致,就成了今天要讲的“吹牛营销”。大家如果好好研习本文的“吹牛营销”的技巧,在营销和创业实战中又会多一个厉害的武器啦。
回到正题,我研究了大量罗永浩的吹牛案例,将罗永浩的“吹牛营销”拆解为四个关键点:
1.梳理吹牛的对象
2.和行业大牛对标
3.靠转折制造戏剧感
4.带点幽默
大家在做营销的时候,如果按照这四点好好吹牛,即使做不成“罗永浩”,至少也可以做成罗永皓、罗永晧、罗永悎。
1.梳理“吹牛的对象”
很多人认为吹牛就是天花乱坠的胡乱一吹,其实不对,吹牛也是要讲逻辑,讲方法论。不然就成了绿皮火车上的茶杯大爷,不会有人待见的。
你要吹牛,首先应该找好吹牛的对象。不要等气都吹出去了再到处找牛。
比如罗永浩,吹牛主要是围绕三个对象:产品牛逼,公司牛逼,自己牛逼。
下面看一些例子:
a.吹自己产品牛逼: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锤子黑色版可能是史上最接近完美的黑色版智能手机。”(自己标榜自家手机“史上最接近完美”,当然,加了个限定语“工业设计”。)
b.吹自己公司牛逼:
“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上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而我之前总是低调地用人民币去估它。”(标榜自己公司未来将成为“千亿市值”)
c.吹自己牛逼:
"托马斯·骆说的好,不过还是保守了。用户体验、审美、营销推广、恋物、完美主义倾向这五项我都不输乔布斯,只差了一个现实扭曲场,但我人格力量远胜,加上这个行业全是土鳖和笨蛋,不骄傲地说,胜算很大。"(自比“乔布斯”)
很多创业者,自以为会吹牛,其实吹不到点子上。一会儿吹自己团队牛逼,一会儿吹产品厉害。大家学罗永浩,也不能生搬硬套。“吹牛营销”本身是个商业行为,也要将战略聚焦。因为你没有罗永浩那么大的传播声量,所以一定要把有限的气,集中“吹”到一头“牛”上。
大部分情况,我都建议大家:如果要实地的去实践这些吹牛营销的技巧,还是应该主要围绕在“吹产品”身上。
2.和“行业大牛”对标
怎样让一盘番茄炒蛋卖出高价,答案是把它放到高级餐厅里。
怎样让它卖出更高的价格,答案是把它放到富豪的慈善晚宴里。
罗永浩深谙自抬身价的技巧,时刻注意和“行业大牛”对标,所以言必称苹果、乔布斯,偶尔也会踩同行前辈(小米雷军、魅族黄章等)。不论是捧还是踩,其实都是一种对标。久而久之,会有部分受众真的在潜意识把坚果手机和其他一线品牌放在一个层级来看。其实按照商业体量来说,锤子科技是一个三线厂商。
“我们做两到三代产品之后,灭掉苹果是没有问题,只要我们做成功了两款产品,第三款产品一定是去北美卖的,我不满足在中国做一个企业,没什么大意思 ”(准备灭掉苹果)
"当然,牛逼吹得非常保守,比如我就不觉得我们的第一代硬件产品从工业设计和工艺上能全面超过iPhone。"(自家手机要超过iphone,但不是全面超过)
"嗯,觉得自己可以接乔布斯班的笨蛋很多,我看好的只有这一个 ,苹果之所以成功,除商业模式创新之外,最重要的是乔布斯不仅是顶级艺术家,还拥有光芒万丈的商业智慧,于是苹果成为独一无二的苹果。国内的罗永浩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有非凡的商业智慧,个人品牌传播力也非常强悍,或许会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也未尝不可能。"(自比中国乔布斯)
“今天听到业界大佬说,老罗他们做得再差,也能做到一到两个魅族那么大。我觉得这跟骂人差不多,一些同事却感到很欣慰.....”(对标魅族,顺便踩一踩。)
大家要用这个技巧,也很简单,只需要找出你们行业巨头出来。在一些非正式对外的宣传渠道提及就好(因为正式渠道公开宣传可能会违反广告法),比如微博、第三方行业软文、推销场景、融资场景等。
比如我就可以这么搞,作为一个专业营销人。首先自己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里斯、特劳特,然后踩国内的专业营销人史玉柱、叶茂中等。只是我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诡异的走起了可爱路线。
比如做国产服装的,可以吹嘘自己的设计师以前是阿玛尼的,或者说自己款式、材质、加工厂和巴宝莉是一样的,公开说可能违反广告法,但是用第三方发声以及店员给顾客当面推销使用类似话术,是可以的。
其实吧,我老自称“营销界吴彦祖”,也是一个道理。
3.靠转折制造戏剧感
单纯的吹牛容易惹人反感,因为大家已经看过太多简单低级的江湖吹牛人士了。如果在普通吹牛的基础上,再往上吹一层。
我不知道罗永浩本人是不是学过一些戏剧理论,还是天生就是个“戏精”。他的吹牛文案不是单纯的吹牛,会包含一些喜剧转折在里面,和机场书店那些单纯吹牛的江湖术士还是有区别。至少显得逼格更高一些。而且戏剧化的转折也自带幽默效果。
"卖出去的产品要做好售后服务,这是做企业的基本原则,但卖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会刻意讨好或迎合各种脑子不好的消费者,好东西牛逼哄哄的摆在那里,你爱买不买。"(普通的吹牛也就吹到自己产品牛逼的层面,罗永浩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层“爱买不买”的态度,就更具戏剧化,更有逼格)
“把车停到公司楼下, 我摸了摸,给同事买的几盒炒面依然滚烫。去时的大雪完全停了,我打开天窗,车顶残留的雪落了我一头,能看到很多星星,凉凉的空气好得不像话,喇叭里的音乐也从重金属变成了钢琴曲…突然我就伤感起来了:你只是勤奋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结果很多你的同行就要倒闭了…生命真残酷啊。”(这是罗永浩管用招式,前面大段的叙事铺垫,让人找不着北,最后来一个吹牛转折)
“今天大家没太多事儿,还不到半夜十二点,就早早下班了。我一个人看着平庸的空办公室(租下来后没顾上重新装修),随手拍了张照片......后代的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可能很难相信,一个改变世界的传奇科技公司竟然不是诞生在一个屌屌的车库,而是在这么一个除了异常整洁,哪儿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写字间里。”(技巧和上面类似,大段生活铺陈加上吹牛转折。)
比如你开了一家面馆,如果拉个横幅出来,说自己“本面馆味道超级好吃,这条街绝对是第一!”会显得有些苍白,毕竟这种自吹自擂的话大家看太多了。
但你如果能用上罗永浩的转折技巧,就会生动很多,相应的转化率可能也会提高一些。
比如改成“大家可以去其他面馆尝试一下,他们正为争第二打得头破血流。”
另外,这样的素材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用途,可以拍成小视频上抖音引流,鼓励食客发朋友圈帮你传播。
4.带点幽默
很多创业者都以为大众讨厌吹牛逼的人,其实大家本质上是喜欢听别人吹牛逼的,只是反感自己不喜欢的人吹牛。
而要让大家能欣然接受你的吹牛,加点幽默段子进去是一个最简单的做法。
"放心,手机进展很顺利,胜利的结局完全没有悬念,如果不是热爱做这个,早就受不了这么不刺激的创业了。"(说自己创业不刺激,因为没悬念)
“才一个多小时就转发一万多了,心里突然有点慌:不知道这些人看了真东西有多好之后会疯狂成什么样子…”(担心受众看了真机之后太疯狂)
任何自吹自擂的事情,一旦沾上点幽默,就又可爱又有广告效果。
你的产品、你的文案、你的推广,很多时候需要有一些自吹自擂的场景,如果千篇一律的吹牛,受众容易疲劳,加点幽默进去,转化率和传播效果应该会更好。
比如开个餐馆,在店门口放块提示牌:“就餐请自备纸巾,小心美食让你泪流满面。”
这一技巧还有很多场景,考虑到我的读者智商一般会比普通人高30%-50%,篇幅有限,我就不赘述了。
另外,我的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我会讲一些私藏干货。没什么财务野心,想看鸡汤的朋友就不要关注了,心灵比较脆弱的朋友也不要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