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与退

      近来看了两本关乎心灵成长的书,来自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和德国人托利的《当下的力量》。

      两本书都不同于一般的市面上浅薄的心灵励志类书籍,它们有较完整的世界观。前者结合了心理学和基督教智慧,后者重在哲学和宗教(特别是禅宗)的基础上去探寻智慧。在深刻的内涵之中用流行通俗的笔触授人以渔,都是能引发思考的好书。尤以结合起来读大有裨益。为何这么说? 因为两书在很多关键部位的观点大有不同,这让人不能一味的接受,必须自己去思考,以参与者的角度参与与两位老师的交谈中。

      《少有人走的路》着重讨论的范围非常明确,如自律、爱、意识、心灵成熟。作者把人生的路分成两种,一种看起来宽敞、好走、每个站点都有舒适的服务区,一条路走的人很多,而另外一条明显狭窄难走,满是荆棘,还是上坡,因而走的人很少。但是只有这条路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达到最美的风景—心灵成熟。作者强调,在这条路中,人必须直面痛苦,永远与负面战斗。这条通往真理的路艰难,伴随着无穷的痛苦,即便心灵逐渐成熟,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的痛苦也可能超乎想象,使人最终失败。有人会问:“如果如此这般,那为何还要奋斗呢?“作者认为,问这个问题的人,不配读这本书,图虚无的享受和轻松的人,有很多方法可以度过这一生,注定在多数人走的路上漫漫无期醉生梦死下去。所以个人认为作者看待人生的态度是很严肃乃至沉重的。书里还强调,懒惰几乎是最大的原罪,所有恐惧 贪婪 逃避皆来自于此。作者举出伊甸园的例子,夏娃在面对诱惑时,懒于去问上帝为何不能吃善恶果。可能害怕面对责备,终酿大错。而在艰辛的与内心搏斗的漫长岁月中,安慰来自于恩典,这恩典不是世俗上的关怀,而是上帝赋在人类潜意识里的智慧,现代人受弗洛伊德影响,往往认为潜意识里埋藏着很多愤怒和欲望,但这些邪恶和欲望何时进入潜意识呢?作者认为,愤怒和欲望乃人之常情,而因为懒惰,人们不愿直面与之战斗,所以压抑下来,才产生了心理疾病。我们每一次在“非懒惰”的态度面对人生问题,所获得的每一项启示,不过是重新认识了潜意识里原本存在的东西,意识和潜意识达成一致,实现心灵的成长。所以作者倡导的人生态度是:以上帝的恩典为后盾(潜意识里的智慧)直面人生的问题,严于律己,在自我搏斗中终实现意识和潜意识的完全一致,心灵成熟,达到上帝的境界。

        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全书倡导积极思考、正视问题、承受。就像书名《少有人走的路》,作者希望我们去前行,去“进”。而《当下的力量》全书我读到了一个“退”字。这两本书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认同一致,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是用词不同。《少有人走的路》用的是“心灵成熟”。而《当下的力量》则是“开悟”。

        本书所倡导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类痛苦的观察,作者觉得人的苦产生于脱离了本体和自然,而人类现有智慧下的思维是罪魁祸首,第一思维认同并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和定义,隔开了你和真正智慧的距离。因人的思维是语言式的,而语言和词语本身很狭隘,它们是指向智慧的手指,只能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只能是一个路标。而人类把抽象理解为具象。深陷于荒谬的逻辑中不能自拔、苦不堪言。例如“活出自我”四个字,人类对“自我”这个路标背后的真正意义尚不能理解,而把路标当作了目的,所以大多数人只活出了自私。第二思维往往受着时空的禁锢,“凡生者必灭”,时间永远是消逝的,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所以人总是在对过去的怀念和怨恨,对未来的期许和失望中难以抽身。所以作者强调人要退,退出受思维禁锢的一个小我。有一个小方法为你试着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思想逻辑,观察自己的情绪。不要加判断或谴责,此时你就终结了自己的思维,创造出了一个超越性的东西,按作者的说法,那是你更深刻的自我。里面也有了你身体的能量,在这种空白下,你高度警惕,但没有在思维,这就是冥想的本质。关于时间,作者为了表达思想,勇敢的把时间定义为幻象。他强调未开悟者永远活在这个幻象中,活在过去和未来中,幻象是虚假的,活在虚假里的人自然痛苦,而当下是真实的,当下不在时间之中,它接近于永恒的概念,是思维无法企及的领域。乃至现代人追求的幸福概念也受到了思维的局限显得不那么真实,比如住进新房的幸福产生于久无居所的不幸,孤独寂寞的不幸也产生于曾经品尝过的友情和爱情。我除了读到“退”,还读到了“顺”。作者强调不要抗拒很多事物,因为抗拒将会创造一个对立面,在争夺中,是输是赢都无法获得宁静。耶稣说把另一边脸转给他打,老子说夫若不争,都是在说,如果抗拒,就是认同。而只有退出,才能活在当下,而当下仿佛永恒,你将收获天堂般的喜悦和安宁。

        两本书都在追求智慧,消除虚无,追求至高境界的路上探索,一本要你进,一本要你退。一本要你战斗,一本要你退出。一本有着西方浓浓的进取精神,一方包含着东方哲学的画圆感。在读这两本传递智慧的通俗读本后,本人虽在感觉上较喜欢后者(可能是因为懒惰的原因)但也极为敬佩前者直面人生黑暗的真猛士精神。更需知还要思考,而此思考不同于《当下的力量》所说的“思维”。此类思考是属于当下时刻的,它属于进,也属于退。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