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

【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_第1张图片
大自然总能悦纳人的一切.jpg

01


踩在20岁的尾巴上,“30”,于我,竟成了梦魇般的存在。

虽然倔强地坚持,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自己,早已对中国所谓“传宗接代”似的婚姻,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现在才意识到,荣格先生所言的“文化原型”,对生活于其间的每个个体,影响到底有多深。

我不无悲哀地承认,“30”于我,或者说对所有的中国姑娘,其威慑力,实在不亚于当年那枚直逼广岛的原子弹。

文化对人的熏染,润物细无声、潜移而默化,它诱惑着我们去依从它的价值观组织生活,我们的人生列车一旦驶出所谓的常规“轨道”,我们就会显得“不正常”,而成为异类。

没错,亲爱的朋友,最近一年,“30”成了我的紧箍咒,成了我的审判书,成了我的眼中钉,成了我的肉中刺,它冲我鬼魅地偷着笑、殷勤地招着手、不温不火地说着教。

于是,焦灼就如烧在胃里的一团火,令我寝食难安、辗转反侧、彻夜无眠。

为什么?

古人云,“30而立”,而我距之,光阴不剩一二年,但仍“一无所有”。

“这样可不行!”我对自己默默地说,并迅速拿出日记本,任性地罗列出搭乘20岁这趟末班车,决意要完成的事:写完一部小说、读完200本书、存下一笔数额不小的存款、拿下两项权威的人事部翻译资格证书……

停笔后,我双手合十,祈祷上天冻住时间,或让光阴之车,掉个头、转个个儿。

打那以后,焦灼难安,就与我较上了劲儿。

【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_第2张图片
回到大自然中去.jpg

02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曾去一座古寺,拜见过一位禅师。

青山葱郁,朱门瓦屋,绿水环绕,听完我的絮语,师父带我沿着林荫道,一路往上走去。六月时节,山中虫鸣声此起彼伏,清风拂来,各种不知名的花儿,列队般,点着头,露着笑。

我们慢慢行,到达山顶,俯瞰山脚青灰色的宋城,师父开口说话。

“知道吗?释迦牟尼佛第一次看到一朵鲜花和在第五百次看到一朵鲜花时,能够感受到同样的喜悦。这是一种随时随地把自己调整到‘活在当下’的状态的能力。过去,无法改变,将来,不可控制,要与自己和解,活在当下。”

“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蓝天被高楼大厦分割成了碎片,物质生活富裕充足,大多数人快活地近乎麻木。但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掩盖不住内心的空虚萎靡。生活,就像作家张爱玲笔下的那张袍子,看似华美,实则爬满了虱子。”

悖论是,人拥有的,的确越来越多,但对这些拥有物却又往往‘喜而不惊、见而未见’,快乐,成了镜中花,而非杯中水,碰之无物、触之不得。

“各种负面情绪,如翻滚在洪水中的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沉积,不断发酵。那团瘴气,绕在心田,让人快活不得。而人与人之间,也因各种利益是非,变得陌生而疏离,孤单,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而解救孤独,没有他方,唯有‘把玩’,才是不二法门。”

学习悦纳自己,与自己和解,学会把玩孤独。

醍醐灌顶,如获至宝。

【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_第3张图片

03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细细梳理自己的情绪,我恍然大悟,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快乐,真地只因太看不起自己,却太看得起别人。

换句话说,人总在羡慕别人所拥用的,然后转而为自己的缺少,自责叹息。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直打着仗。

学习与自己和解,悦纳自己,实则是大多数人的必修课。

还记得卞之琳先生的那首哲理小诗《断章》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羡慕我,我在羡慕你,他羡慕她,她却又在羡慕他……我们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好,总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事实上,谁也不值得被羡慕,谁又都值得羡慕,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是别人眼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纵使你是萝卜,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一朵鲜花。

姑娘,你若是觉得自己30岁后,就已是人老珠黄、江河日下了,那就想想杜拉斯吧。

66岁的杜拉斯俘获了小她39岁的杨.梅勒,《情人》里的经典对白,想必就是杨.梅勒的心灵告白,“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来特地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美,与你那时候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说到底,价值判断,真是一个十分主观臆断的东西。

最近,在读美国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的记录资料,当了知被誉为“遗落凡间的天使”的赫本,竟然也嫌自己跳芭蕾舞的小腿不够纤细后,我才深知,这个世上,爱挑自己刺儿的人,实在太多。

想要与自己和解,悦纳自己,如禅师父所说,就不要去抱怨已成事实的东西,因为无法改变。但却可以通过努力,让未来往好里行去。

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那就自己生产出金钥匙来。

我来自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时,班主任耳提面命,日日叮咛,“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但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高考那座独木桥,我的同学基本都顺利通过了。十年后,从小城市出来的我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通过努力,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境遇。

不是“天生丽质难自弃”,那就好好吃好早餐、按时睡觉、定时运动、好好爱人,培养出“健康美”来。人们不是常说,30岁之前,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容貌是自己给的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怀抱善良的心,日子久了,这些内在修炼都会外显为美丽的容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抱怨,同自己斗争,不如行动起来,改变自己。

况且,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足够好,只因惯于斗自己的争,忘记了而已。就像赫本,她的美貌与优雅,令多少人艳羡,但,她本人似乎并不以为然。

就好像,当我向朋友倾诉,扼腕离“而立之年”相去不远,却依旧“茕茕孑立、一无所有”时,朋友就会特别不能理解,“哪里的话,Y,你的那份努力与独立,令多少人羡慕,那可是最大的财富。”

与自己和解,发掘自己的长处,点亮自己的闪光点,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比毫无参照系地与别人瞎比较,进而活在因落差而生的挫败里,实在划算太多太多。

【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_第4张图片
一花一草一世界.jpg

04


人,生而孤独。

这“孤独”的滋味,距“30”愈近,很多人的体会,似乎愈强烈。

前几天,朋友S打电话给我,元旦举办婚礼,希望我能前去分享他的快乐。我吓了一跳,因为不久前,才听说,因为女方家父母不同意,他与交往了5年的女友正式分手。

觉出了我的疑惑,S大方地说道,Y,大姨介绍的,各方面都还匹配,将就算了。一个人在外打拼,你也知道,孤独得很,有个人陪着,日子才能过。

我愣在电话这头。

多少人,因为无法享受孤独,选择了将就凑合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只是,也有太多匆匆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回来劝告我,宁缺毋滥。

只是,我的朋友S,大抵和我一样,模糊了“孤独”、“寂寞”、“无聊”的概念,胡乱将自己的不快扣在了“孤独”头上。

今日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读到这样一段话,“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和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

孤独是高贵的,是内心思想的充实,寂寞是平庸是感情上的匮乏。

读后,深为认同。

大多数人如我般的“焦灼”,实则源于“孤独”,而非“寂寞”和“无聊”。后两者,属于物质层面,寂寞时,找个人来陪,无聊时,找点事去做,就好了。太好排解。

我们最深的“不安”,与精神层面的“孤独”相关。因为不管你对哲理家多么无法苟同,你却始终也回避不了“生死”这个自打人类存在以来,便困惑着人类的问题。

既然要死,又何以要生?既然要生,何以有意义地活?哈姆雷特说,“to die or to live,that is a question”,抛给我们的,正是这一哲学问题。

谁也回答不了,谁也解释不清。于是,恐惧衰老与死亡的那份孤独,成了人类永恒的命运。

但解答不了,不等于放弃追寻答案。禅师所言,把玩孤独,不无禅意。在我看来,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接纳孤独本身,学会与孤独友好相处。就像很多灵修心理学家提倡的那样,接受自己的情绪,是赶走情绪的前提,越抗拒的东西,它的效力反而越强大。孤独,作为一种情绪,在发生的当儿,一定不要立刻想着去逃脱,要试着去接纳它,引导它。

孤独感,很不舒服,我深有体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抗争后,当孤独感来袭时,我会深呼吸,承认自己确实正在经历孤独,同时告诉自己,孤独,作为一种情绪,来了就会走,要对它有耐心。试过好几次后,内心渐渐真是平静了下来。

第二,利用孤独,把它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事实上,宁远有本散文集,书名就叫《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当我们接纳孤独后,完全可以不必束手就擒,任凭孤独消耗我们。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去做一些“美好”的事。

什么是“美好”的事儿呢?在我看来,事无大小,只要于人于己,能带来美好的感受与体验就值得去做。跑一小时步,做一顿美食,看一本小说,缝补一件衣服,或者像“洁癖”如我般,每周末打扫公共客厅、清理楼道“忘却”的垃圾......这些都是。完全沉浸其中,体味自娱自乐的快乐,孤独也就成了一种财富。

接纳孤独,把玩孤独,活出摇曳多姿的生命来,是每个人的生命课题。

姑娘们,愿你也能精进努力,放过自己,悦纳自己,把玩孤独,行走到通往美好的大道上。

最后,将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宋代词人朱希真的《西江月》送给大家,望你也能喜欢。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性•态度】临近而立,孑然一身,渐知须“悦纳自己”并“把玩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