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朋友圈

苏轼的朋友圈_第1张图片
@黄建新

前两天,我看了一部关于苏东坡的纪录片,发现他和北宋的许多文化名人有交集。来,让我们看一看他的朋友圈,顺带梳理一下他的人生。

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二十岁那年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离乡赴京赶考。他们那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1),因为当时的考试类似咱们现在的闭卷考试,欧阳修见到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好文章,以为是他的学生曾巩(2)写的,他老人家一谦虚,苏轼被点为了第二名。

约十年后,王安石(3)变法开始,因为苏轼写文章没有禁忌,心里有什么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又如其弟所言:'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陷入了乌台诗案,被关130天。如不是王安石等人替他求情:'圣明时代,不杀有才华的人。',他差点被处死。

那年正月初一,苏轼被贬官黄州,他在黄州谪居五年,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过程。《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等,都创作于那个时期,达到了他文学、艺术成就的高峰,几乎可以为宋朝代言。期间,米芾(4)曾去拜访过他,《枯木怪石图》就是那次相聚的产物。

苏轼从黄州返京时,路过金陵,曾去拜望王安石。虽然当初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变法,两人算政敌,但那都属于君子之争,在这次千古一遇中,王安石对苏轼的评价是:不知更几百年,才有如此人物。

苏轼从杭州返京后,尝参加过一个著名的文人聚会,在《西园雅集图》中,我看见了秦少游(5)的名字。

1085年,宋神宗驾崩,司马光(6)组阁,苏轼在十七个月内,从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阶,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但就像王朝云夸他的那样'不合时宜',因为他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的为政原则,为司马光不容,就主动申请,去杭州做了太守。黄庭坚(7)曾写信力阻,未果。不过幸亏如此,才有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政绩工程。

大概是因为苏轼治理杭州有方吧,1091年,他又被调回京,官升至礼部尚书。但终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又被贬惠州。苏轼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再艰难的困境中,他也能找到细小而具体的快乐。但也正因为这点,有人(张敦,气死我了,为啥他偏姓张)看他高兴就不爽,最后一竿子把他贬到了海南儋州。三年后,宋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轼再次被朝廷启用。但在回来的路上,终因年事已高,病逝于常州,享年65岁左右。不过我倒窃喜,他的人生,没有经历金兵南下的离乱之苦,这也算稍稍安慰的地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轼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