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感想2020-1-19

年前忙碌,十点半才回到家,逐一浏览了群里的发言,边读边体会内心——心若有波澜,身体会有反应。还算平静,所以写一些感想。

1、克说,关系是一面镜子。镜子是用来自我观察、自我觉知的——所谓自知之明,不是用来照别人的。因为,有了自知之明,自然能看见世界;若没有自知,就不能理解他人与世界,此时所谓分析观照,不过是把自己的心象投射到他人身上,并执为洞见。

2、公众心理中有一种奇妙投射现象:一群人把相近、相同的心象共同投射给一个人,被投射者也从中获得了某种心理满足或现实利益,于是主动迎合大家的投射心象,从而形成奇特的共生关系。小到学校的班级、公司的组织,大到追星族与明星、信众与导师……均存在这种心理共生关系。比如,明星必须迎合粉丝的投射与期待,否则可能引致粉丝群的剧烈反应,逼其就范,直至明星回归公众期待,完成了集体心象对明星重塑的过程。宗教组织、所谓灵性组织,亦然。在克眼里,这是相互利用相互剥削,是一种暴力,是发现真理的障碍,故毅然脱离通神学会,解散为他成立的东方明星社。

3、本群也算一个组织,人以群分,自然也免不了这种心象的投射与共生。比如,把自己对克的理解,以及这仁波切,那上师咕噜,上帝如来观音玉皇老庄……只要跟spiritual灵性粘点边儿的东西,一股脑儿投射到群里。这些心象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个群的集体无意识,形成肖斌所说的这个团体的“政治正确”。

4、比如,海客“老师”有了某种“光辉形象”,“有学识”,值得“尊敬”……如果海客满足甚至陶醉于别人投射的这种心象、这些标签,必然加倍迎合、合作,巩固该形象,此时就容易形成心理共生关系。此时,海客在群中期待的,不再是“真”,而是别人的认同、赞扬,这就是“心有所待”。海客需要觉察的是:他有没有从中获得满足感、陶醉感?为什么?是因为内在价值感空洞,需要不断填补吗?此时,无论沉醉其中,还是刻意否认掩饰,都是duality的“两边”。

5、如果海客的所言所为打了“光辉形象”的耳光,我会有什么反应?比如,海客踢人,还狡辩,还拿大帽子唬人,这怎么符合克读书群的管理员形象呢?这岂不与他的“光辉形象”大为抵触?他本该不食人间烟火,没想到竟然也是小肚鸡肠的俗货……此时,这层关系构成了绝佳的关系明镜。海客言行中究竟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是他需要自己觉察的事;我对海客言行的反应,是我需要觉察的课业。如果海客乖乖“认错”就范,就证明了我的正确,貌似大喜,但这很可能就共同钻入了心理绑架的圈套,从而强化了即有的心象和心理共生,这面关系的明镜就蒙尘了,我就无缘看到我的控制欲、改造欲。其实所谓“光辉形象”只是我编织的一道绳索,投射到别人身上而已。

6、克读书群或其他所谓灵性群,“集体政治正确”的正当性、约束力尤其强大。我仰视某某咕噜,必遵奉他的方法体系,奉为圭臬,守戒打坐调息,不敢丝毫偏离——这其实是落入现成的套中,是用理想来自我绑架。群中有对群主、对某某老师的集体无意识期待,比如,就该博爱无边,凡不符该心象的言行,则鸣鼓而击之,群主不辩解,则证明我正确;群主若辩解,就成了俗货,反衬我的不俗……一道非黑即白、买盐还是买糖的二元悖论摆开,一场绑架与反绑架的对阵摆开,看群主手段如何?……还是那句话,觉察,是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是觉察别人。

7、我当然不会踢@舍得,因为那样你就被成全了,就心安了,就失去了觉察那种微妙自责的绝佳契机,是吧?:)

8、这事纠缠太久了。若有自察自觉自知,则不枉此镜;若仍纠结于彼此的对错高下,则辩海无涯。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点感想2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