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白安平关于全新绘画概念的论述――《四维画》

对加拿大温哥华部分个展作品的解析

                      作者:白安平

       我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所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当中多少获得了些艺术创作灵感,即把通常所说的“四维空间”概念想方设法在画面上体现出来。依据爱因斯坦的概念,宇宙是由空间和时间来构成。“一维是线,二维是面,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0维是点,没有长、宽、高。一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高。二维是由无数的线组成的面,有长、宽没有高。三维是由无数的面组成的体,有长宽高。维可以理解成方向”。 

画家白安平关于全新绘画概念的论述――《四维画》_第1张图片
《空间与时间的对话 2069》(丙烯画)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说,人们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就会构成四维空间。而在于画面上的四维空间,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人们的感知程度,都无法能真实体验到一幅画的画面所带来的四维空间感。既然是空间加时间,如果想把《时间》这一维表现在画面上真是难之又难。如果颜料能够一直移动,一幅画如同电子荧屏一样变来变去的话,或许可以认为画面上体现出了《时间》这一维。但这样的绘画作品,目前还没有出现,或许未来会出现能流动的颜料,在画布上游来游去,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果真那样,这样的画面只是颜料游动自然形成的艺术风格,毫无画者主观情感的融合!那么,就不可能在一幅画上体现时间的概念了吗?不能表现动态空间了吗?世界上有很多解不开的迷,这些迷不是解不开,而是还未找到解开迷的方法而已。

       佛学中有一“卍”(或相反方向旋转)字,据说它象征光,也象征浩瀚无穷的宇宙。“卍”字表现宇宙的动态之相,有气流浮动之相。我正是从佛学中的“卍”字中启发到创作灵感,试着把一幅画画成从上下左右四个角度(或许更多角度)都能欣赏的作品。让一幅画不仅从一个视觉角度散发出它的艺术气息,还可以随着画面角度的转换,让每个转换角度后的画面都能给人带来又一新的艺术感受!并且这四个角度的不同画面从构图等方面都是一幅完整的,有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的绘画作品,决不是单一构图单一造型愚弄世人的绘画作品。创作这样的作品,我依然追求似像非像的艺术境界。我觉得当一幅画通过转换画面角度被重新欣赏的过程正是《四维》概念当中所提及到的“空间+时间”的概念。虽然转换画面角度的过程是短暂的,但还是有了“时间”这一维的融入。通过融入《时间》这一维,画面才有了新的艺术语言。在新的画面形成过程中,这个《四维概念》(空间+时间)当中所提及的《时间》这一维是必不缺少的要素。必须强调的是,不是转换画面角度的过程中有了《时间》这一维的融入,这个绘画作品就是“四维画”。在我作品里或许融入了《四维概念》当中所提及到的“空间+时间”这一概念,并且每个角度的画面都会给人新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四维画》有四个角度(上下左右)的艺术画面和想象空间,每个不同角度的画面都可以有自己的题目。我命题我的作品时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角度。其实另外三个角度还可以有相对应的题目。这个题目可以由作者凭借自己的感受或者自己的主观意图去命名,也可以完全由欣赏者自己的身心灵感受去命名。因为即使是同一个视觉画面给每个人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有的人看了或许是像猫,有的人看了或许像别的什么了。所以四维画的命题是自由的,就像传统绘画作品中《无题》题目的作品,但又不同于《无题》题目的作品。观赏者更是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一幅《四维画》每隔一时期根据所在环境,或者根据自己的心情自由变换欣赏角度。至于以上我所提出的《四维画》理论能不能成立,我画出来的作品是不是“四维画”,就由智者来评定吧,我没有资格说我提出了“四维画”这一概念。其实,很多人的作品,尤其是抽象类的,很大程度上已经符合《四维画》这个理论,只是没能提出这个理论而已。我的作品是“四维画”也罢,不是“四维画”也罢,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只要能让人们体会到全新的视觉感受,陶冶情操,让人们思考、无限想象、感受到我的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或者是观赏者自己能有独特的艺术感受,那我的艺术创作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佛家曰“心生万法”。我悟为万法即万象,艺术创作亦如此。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多彩!每部艺术作品都能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每种新构思的艺术作品都能和而不同,百花齐放,才能丰富整个艺术作品的多样性。用中国画笔墨画《四维画》,绝不可把传统中国画笔墨章法忽略,而是更要注重中国画的技法和笔墨情趣。让我看来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了墨的章法气韵,如同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个性!

画家白安平关于全新绘画概念的论述――《四维画》_第2张图片

  《青年画家白安平挥毫书写草原文化》

                       文/姚镤

       白安平,著名画家齐白石门人靳志通先生弟子,毕业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归国华侨,海外联谊会理事。

       出生于孝庄皇后故里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自幼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给予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在他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对佛家思想的个人见解。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偈语颇富禅机,晦涩难解。他从艺术创作角度去理解佛家三重境界之说,他个人的理解为,即是“似像非像”的艺术境界。齐白石有关造型的著名画语——“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则有欺世之嫌”。在他看来,不拘泥于任何一个极端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是他艺术表现的追求!他说,大写意画得太像了,就等于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态表现,淡化了个人情感的抒发。相反,过于强调神韵、淡化原本客观事物的形态,让人根本看不出表现的是什么了就是“欺世之嫌”。他的作品多以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的龙马题材作品为主,为弘扬中华民族龙马精神。“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白安平拜靳志通先生为师后,传承了靳老师传统技法大写意题材作品外,还主张以中国画笔墨韵味画出中西方相结合的现代派新画风的作品。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多彩!每部艺术作品都能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每种新构思的艺术作品都能和而不同,百花齐放,才能丰富整个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创新不等于完全把传统中国画笔墨章法忽略,而是更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升华。如果说为了创新,完全把中国传统笔墨之精髓忽略,那就不是创新!尤其是墨!让他看来墨就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了墨的章法气韵,若是把墨只当做单纯一种颜料的概念去创作作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

      特别想说明的是,以上观点只是他个人的见解,还望大家批评指正。他认为自己不是“画家”,在他心中,真正能达到被大家称之为“画家”要具备很高的修养。“不论是知识方面,还是艺术表现方面,做人方面更是如此!”他说,自己只是一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普普通通的美术爱好者,以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感受!倾诉着对过去人生的经历,梦想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是“一名美术爱好者,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

     冲云破雾,倒海翻江,屈曲矫健,气吞万里,白安平笔下的水墨龙画艺术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大胆的泼墨,洗练的用笔,生动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传达了神话之龙的威风与正气、雄浑与壮志。

      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如黄河滚滚,波澜壮阔,奔涌而至;有的像铁骑突出,剑戟铿锵,天旋地转;有的似数把琵琶弹拨《十面埋伏》,此起彼伏,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有的若神姿仙态,耕云播雨,撒下一片赐福人间的祥音。走近他的画面,那种笔墨的聚散与点线的疏密藏露,那种黑白的对比与浓淡的虚实相生,一切都是阴与阳的轮回与追逐,是那样的随心所欲,又是那样的合乎理法。笔墨在这里交织成节奏与韵律,使龙的形象聚合成多姿多彩的意象。一个又一个龙腾虎跃的场景,一组又一组龙飞凤舞的图画,或叱咤风云,或顾盼生情,或遨游沧海,或扬威天穹,那时济世的抱负,那巡行太空的责任,那呼风唤雨的气派,那威严与慈爱,那神奇与豪放,都一一写进他的图画中。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刻画马形象的艺术大家和佚名的能工巧匠,留存下来不少绘画和雕刻的精品。唐、宋、元时代曹霸、韦偃、韩幹、李公麟、赵孟頫等,高超的艺术技巧名存千古,但作品均为工笔。画马的写意水墨艺术兴起于20世纪,先驱和领军人物当推徐悲鸿无疑。徐悲鸿笔下的马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他多描写处于动态中的马,意在用奔马的形象暗喻中国社会之变革,歌颂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奋起之精神;二是他吸收西方画写实造型技巧,注重写生,在深谙马形体结构的基础上塑造形象,以形写神;三是注意发挥笔墨的功能,使其与马的写实造型有机融合。

     白安平的大写意画马,启蒙老师是科尔沁草原走出去的在京画家包布和、白色音两位老师,他在向两位老师学习笔墨技法的同时,慢慢也摸索出自己的绘画风格。 他传承了现实主义精神和形神兼备的传统,并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和研究心得有所发挥,创造了有自己个性特色的艺术面貌。他既画出了激昂状态下运动着的马,也画出了静态中悠闲歇息的马;既有马的群奔,也画它们安适、和平友好地相处,也有马家族形影不离的聚合,白安平描写的各种状态的马,似乎更赋予它们以“人情”味,更强调马刚毅而温和的性格特征,表现它们与人亲近的关系。

     白安平的创作讲究笔线的力度和墨色的运用,笔墨狂放、富有激情而有神韵和趣味性,赋予绘画语言更多的写意性和观赏价值。白安平画的马“其骏在骨,其秀在神,其韵在墨”,是非常恰当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画家白安平关于全新绘画概念的论述――《四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