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收集作者 2017 年 04 月期间的一些或成熟的或不成熟的想法。
字数约 3130 字;阅读时间约 6 分钟。
这只是一场作者论而不证的自嗨。
1. 和 L 君在大西南说潮汕话
月初陪 L 君去川渝一带游玩,在重庆北往成都东的动车上,发生了这么一件趣事——
L 君问我:「你说在这车上没人听得懂潮汕话吧?」
我:「应该没有,虽然是大西南的两座大城市,但无论如何潮汕人总没有广州那么多的。」
于是,L 君放心兼放肆地高谈阔论:「就是嘛!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这时,旁座一位男青年突然一脸坏笑地用潮汕话问道:「恁也呾潮汕话吼?恁岂是汕头伙?」
L 君于是忙着挖地洞去了……
2017年04月02日21:14:35
2. 粤疆大战:一样的菜,不一样的味道
广东队四个主力每人都领了 5 个犯规,我想起大二班级球赛,我两场共 9 犯,第二场直接提前毕业了。赛后对方师兄们说我防得凶,队友们则说我有血性。
后来我一想,其实更准确地说,那是一种想赢的欲望,以及沉浸比赛而已。
2017年04月07日21:29:33
3. 关于威尼斯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别致的「威尼斯情结」。
大一大二那会儿,鹭江地铁口的那家萨莉亚意式餐厅成了我和朋友偶尔去打牙祭的胜地。虽然到现在,萨莉亚在我和朋友心中都有点「意大利沙县」的感觉了,我们也打过了更多更好更高端的西式餐点牙祭,但因为是刚来这座大城市接触到的第一批事物,我的印象总是特别深刻。
最深刻的,是无论哪家萨莉亚,几乎都有的统一的室内装饰——威尼斯街景挂画。不可否认的,对于一个刚到大城市上大学的家伙,威尼斯挂画带来的「小资」假象,确实是真切而深刻的。
大二时,还看了 BBC 纪录片《威尼斯 (Francesco's Venice)》,主持人是土生土长的威尼斯人,以拉丁族裔特有的那种热情介绍着威尼斯——建城的历史、政治生态、水道、海产品、黑暗的中世纪、画家提香、音乐家维瓦尔第……
主持人 Da Molto 在威尼斯的某个海产摊点买了一袋类似牡蛎但可以生吃的海产,边吃边和店主谈笑风生,最后分别时的礼仪是很热情的接吻。
然后主持人登上一艘贡多拉,站在船头,点上一支烟,以拉丁族裔特有的忧郁望着前方的水道,又缓缓转过身来,面对着镜头,用意大利口音的英语深情地聊起威尼斯的历史……
(每当这样的镜头出现,我就免不了自行脑补我作为主持人在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形——
「Well, J-city...(J 市……)」我深情地抿了一口茶 / 抽了一口烟,然后转过来面对镜头,「**For years, as one of the cities among G-province, J-city remains so very low-profile. People either has never heard of her, or has not been all that impressed, without acknowledging any characters of her. (一直以来,J 市在 G 省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人们要么没听过,要么只有个大概的印象,但他们大多都不能说出 J 市究竟有什么特色……)」我又转过头去,又一口茶 / 烟,「Nevertheless, I'm always proud of her. **(无论如何,J 市总是值得我为之骄傲。)」
当然,我不打算在菜市场去亲吻某个卖海产的大叔的。)
而威尼斯,的确是一座特别的城市:由潟湖因地制宜形成的水城地理生态本身在全世界就绝无仅有;同时她是一座全民皆商的城市,商业的血液时刻淌动;一度是欧洲性爱和奢靡生活的代名词、化妆舞会和狂欢节之都;政治和文化上讲,一直以来,她不啻是意大利的异类,甚至还是欧洲的异类。
这样一座特别的有性格的城市,当看到含有诸如圣马可广场、叹息桥等地标或者她的河道的画面时,我是多少难抑心中那种轻轻的向往和想象的,难抑那份别致的「威尼斯情结」。
参考:[日]盐野七生. 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6.
2017年04月09日17:19:48
4. 无题
我们或许不喜欢我们所看到的,但那本身不是我们背过脸去的理由。
摘自:[英]Frances Larson. 人类砍头小史[M]. 海南: 海南出版社. 2016.
2017年04月12日12:12:35
5. 记一次纯器乐音乐的具象化之旅
Steve Vai ——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吉他演奏者。
《For the Love of God》——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它是这位吉他演奏者最好的弹奏作品(之一)。
从我初中开始,这首纯器乐无人声的曲子给我的直观感受大多都是,它在体现某种挣扎、某种矛盾。
每次深夜独听,免不了会在脑海中构建、营造、具象化一个适合这些复杂情愫的场景——我听纯器乐的音乐时,总会作出这样的尝试。
对于《For the Love of God》,我每次都会想起在《天地玄黄 (Baraka)》——有另外相当一部分人会说这部 1992 年的片子是历史上最好的纪录片——里看过的日本舞踏表演 (Butoh Dance)。
那是无法让人轻易理解的现代舞,肯定会让你充满疑惑、震惊甚至恐慌;虽你表示不能理解,却能表现出一种基于人文主义的同情和对于别人心中某种激烈矛盾存在的承认。
此时,音乐在耳朵里聚集又涣散,或许脑海中的那个本我 (id) 亦然翩翩起舞,属于你自己的舞蹈,挣扎、思索、迷惘……仿佛无数次把自己打碎在地,却又重新拼凑、振作起来 (get yourself together) 了。
(除了《天地玄黄》里这段舞踏, 或许《轮回 (Samsara)》——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这是同一位导演近 20 年后对历史上最好的纪录片所做的最好的继承——中的一段行为艺术家 Olivier de Sagazan 的惊心动魄的表演也同样适用于这种挣扎和矛盾,《轮回》里的这段行为艺术和《天地玄黄》里的舞踏想来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7年04月14日14:25:26
6. 「包你痛苦一生的药方」
约翰尼 · 卡森版
- 为改变心情或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 妒忌;
- 怨恨;
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果皮里呢?
查理 · 芒格版
- 要反复无常;
- 不要从别人的成功 / 失败中借鉴经验,不要去钻研你的前辈们最卓越的研究成果;
- 遭遇失败后,要消沉、一蹶不振;
- 告别客观、公正的态度;
参考:查理 · 芒格 1986 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包你痛苦一生的药方》
2017年04月17日17:42:26
7. 《速 8》之后
大三那会儿,在跟一位朋友交流时,我写道——
(2015 年)4 月还去看了《速度与激情 7》,怎么说也算这一系列的经典影迷。来了大学后我也算看了不少电影,其实我列举一下我花钱上影院所看过的,不难看出规律的:《变形金刚 4》、《敢死队 3》、《速度与激情 7》、《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无一例外有个特点:都是续作。这倒是挺有趣的。电影口碑的影响对我来讲是比较大的。看场电影对自己来讲也算某种投资吧,毕竟不想投入 2、3 小时去影院观看一部对它的了解仅仅基于其自身宣传的电影,存在风险。如此难免裹足不前,而续作也不尽然都是佳作,但是的确就不大想冒险去看新的,可能的确个人来讲我是比较怀旧的吧。
毕业后至今,到院线看的还有《碟中谍 5》、《谍影重重 5》,以及最近的《速度与激情 8》。
续作的水平究竟怎样?我认为无论如何,对续作的评分多少都会受前作影响。电影艺术,本身也就是个很主观的东西。看的这堆续作,在我看来,多是「良+」级别的衣钵继承。
而除了与两年前相同的「不愿承担风险」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基于「情怀」的动机:毕竟,我能看到的范 · 迪塞尔、杰森 · 郭达、马特 · 呆萌、阿汤哥、约翰尼 · 德普、史泰龙、尚格云顿、州长们卖力打斗的场面真的只能是越来越少了,看一部少一部(不过理论上讲,倒是没有哪位明星的电影是看一部多一部的)。在画面视听不退步,剧本不要烂得太彻底的前提下,算是值回票价了。
那些新出的、对视听效果的要求不那么高的,在等一段时间后,风评稳定了,待在家里自己看也不迟。
第三个我执迷于这些续作的因素,是因为,至今好像的确没什么能有同等担当的系列打出名堂来啊(除了超级英雄那几波,漫威系列我也是看的)。上述看一部少一部的明星都是有自己的一批系列作为担当的(呆萌 - 《谍影重重》、阿汤哥 - 《碟中谍》、德普 - 《加勒比海盗》、范 · 迪塞尔 - 《极限特工》和《速激》,都是千禧年前后出名堂的;老一点的阿诺 · 州长 -《终结者》、史泰龙 -《第 X 滴血》等都是起源于 80 年代或更早)。但现在,似乎没那个繁荣年代那么多值得期待的系列了。
P.S.: 我第一部看的《速激》系列的片子是《速 3:东京漂移》,小六还是初一吧,老爸买的 DVD。现在看来,我对于我能成为这个系列的影迷表示稍有点心疼(主要是《速 5》拍得真好,里约大战之后我就坚定地入坑了),《速激》系列的导演或公关部门欠我一笔安慰费 / 代言费啊……
2017年04月19日11:36:00
8. 「说书人」
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性命呢?
摘自:[以]尤瓦尔 · 赫拉利.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02: 159.
2017年04月27日15: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