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肉麦饼

前几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很回味。孩子们如我一样,喜欢汪老冲淡有味的文字。我们先是模仿汪老的语言风格,做了一次“写300字左右的小短文”的训练,介绍家乡小吃,小菜也可以。孩子们写得有模有样,滋味绵长。后来,我们把300字的小短文,写成了完整的文章。

批阅完孩子们的随笔,我简直就是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花生就有油炸花生,水煮花生;黄瓜还分拍黄瓜,花式黄瓜;还有其他来自永康、武义、丽水、浦江的各种小吃,纷纷呈现在孩子们笔下。我不禁咽着口水,与同室同事朗读分享。

今发学生应瀚《永康肉麦饼》一文,与君分享我家乡美味。

永康肉麦饼_第1张图片
永康肉麦饼

美术老师布置我们画一张画,要有家乡特色。我没多想,就画了一座西津桥,桥头是几个永康侬,正在烤肉麦饼,一群人在一边,拿着饼,吃得大快朵颐。画的左侧,我写了几行字:

永康侬素喜肉麦饼。肉麦饼圆形或三角,饼体饱满,皮黄酥脆,食之齿颊留香。

我喜欢吃永康饼。

这是一只有故事的饼。相传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回到故里,总要吃上几只肉麦饼。现在,在外谋生的永康人回到故里,亲人总要烤几个永康饼安抚一下游子、归客的思乡胃。若是家里来客人,永康侬也以饼招待,这是永康侬待客中的高规格。

永康肉麦饼制作简便,但配料讲究,做工考究。主料是面粉和五花肉,一个圆饼的用料,大约是五花肉100克,面粉200克。辅料有梅干菜或雪菜,还有姜、葱、料酒,适量。先和好面,揉成面团,醒发约半小时。

这半小时,刚好可以做馅。五花肉切碎,大小介于肉丁与肉末间,然后加入葱白、大蒜、料酒,去腥;加一点点生抽,提味。待腌出底味后,在肉里和上梅干菜,或是雪菜,随意。搅拌均匀,馅即成。

馅做好后,面团也基本醒好。将面重新揉光滑,搓成圆团,再用擀面杖把圆圆的面团擀成圆形薄片,中间厚四周稍薄的为佳。在皮不破的前提下,面片越薄,饼的口感也越好。自然,擀面的技术也越好。做到这一步,大约完成了做饼程序的三分之一。

接下来,将肉馅放在面皮中央,撩起皮的一角,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把面皮的边捏到一起,就像做包子一样。与做包子不同的是,做饼需一边捏面皮,一边把空气兜到饼里面。最后封口时,将面皮轻轻一提,空气就全进去了,鼓鼓的。一压,饼里面的空气就像逗你似的,东躲西逃,可好玩了。技术是否精湛,是可从这一环节试出来的。一看饼上的纹路,细密、匀称的是好手艺;二看饼里的空气,能把饼做得鼓鼓的,肯定是老手,不论年纪。

烤饼,讲究火候,若是用柴火灶,更是技术活。火太急,容易烤焦;太温,烤出来的饼,硬硬的,口感极差。因此,你可不能小瞧烧火婆或烧火公,在这方面,年轻人绝对敌不过年长者。好在聪明的永康侬发挥了永康五金的优势,生产出了电饼铛,了却了烤这一环节的技术难题。也有用烤箱的。无论用哪种方式烤饼,都要观察饼皮的变化:饼皮微黄,便可将饼翻个面;这样正面烤,反面烤,需四五个来回,烤至两面皮黄如橙色,即可出炉。

刚出炉的饼,胖胖的,很可爱,是因为饼内的空气,遇热膨胀,又不破皮。此时说“秀色可餐”,绝对不是虚言。梅干菜和着肉香,亦足够让你垂涎欲滴。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吃永康饼也是。你得用竹签或筷子头,在饼沿戳一小洞,泄了热气,才能下口。否则非烫你个嘴角酥红、起泡不可。

吃永康饼,不用加其他佐料。不过,若是能来一碗白粥,或是面皮剔透的小馄饨,倒也是很不错的搭配。

很多年前,永康肉饼只要两元一只,我爸说,更早些,只要一元呢。现在,一般是五元一只。永康饼连锁店“品丽州”是八元一只,它打的是天然牌,用两头乌猪肉。我戏称“品丽州”是永康饼中的富贵一族。价格,贵是贵了,味道嘛,我可吃不出贵气来。

我喜欢自己家做的肉麦饼。我家做的肉麦饼稍微细致,其他工序与人无异,只是在拌馅时,我家喜欢加一个鸡蛋。这样的馅,烤出来后,肉更嫩,爽滑。你不妨一试。

饼,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暑假,在宁夏旅游途中,一间肉麦饼店扑入眼帘。一个小孩叫了出来,大人们的目光随即都集中在那家小店上,忙让司机停车,然后成群结队下车买饼。在宁夏吃到的饼,虽然小,而且贵,但吃在心里却是暖暖的。我还仿汪曾祺的诗作,题了一首小诗:

宁夏路上少行人,忽见饼店口水生。

麦饼一个能果腹,口口留香长精神。

饼是能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喜悦的。自从校园内开了个饼店,同学们常去买,老师们也爱吃。它卖的是永康三角饼,制作方法与圆饼无殊,不同的是,饼的尺码大了一些,然后一切为四,就成了三角形的永康饼了。据说,这是更传统、更家常的制作方法,其味依然撩人动心。

我爱永康肉麦饼。

永康肉麦饼_第2张图片
欢迎关注公众号“子归清欢”      http://mp.weixin.qq.com/s/NqeBJpwgZWBsvsHBm37Img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康肉麦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