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9】以求存之规定,回归生存之正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教书育人,但是不教怪、力、乱、神。怪,是奇怪之事,难以捉摸的事。比如山怪、水怪或者树怪。力,就是勇力;好比某某大力士,力大如牛等等;乱,就是叛乱、悖乱,或者乱伦之事。孔子只讲正面教材,不讲反面教材。神,就是神仙,神灵。

       孔子不说怪,那是因为“语常不语怪”,意思说就说些大家日用常行的道理就好了,对于那些神秘莫测的怪异之事,说了也不能有个结果,还不如不说。

       孔子不说力,那是因为“语德不语力”。我们立身处世靠的是品德,而不是力气大。因此,谈论那些力气大的人,不能增进我们的品德,谈论也只是谈资。

       孔子不说乱,那是因为“语治不语乱”。多交流一些正面的治理教材,少交流各种离经叛道之事,也是给弟子们树立新风,不至于亦步亦趋。

      孔子不说神,那是因为“语人不语神”,从孔子一贯遵循周礼的礼仪可以看出,他是敬畏神明的,但是神明无法考证。如果有神明在,他们当然敬畏。所以儒家关于神明的观点是“如有神论”。西方的神是上帝,那是因为他们将神与人进行了分离,所以神对于信教的人来说,那是真实的存在。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国家,靠天吃饭。我们说人离世就是归西了,或者归天了,说明我们是天人合一的,这也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发展脉络。因此,儒家不肯定神一定存在,还是回归到人比较实在。

        不信神,甚至不许信神的思想,早于尧舜的时代,追溯到黄帝时代,黄帝的孙子颛顼(zhuanxu)打了一场政治战役,建立的政治传统,那就是“绝天通地”。也就是说断绝天地的沟通。这跟中国的权力来源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是靠天吃饭成长起来的民族,地少人多,为了避免大家相互争抢,形成了政权至上的权力架构。那么这种政权,本身就来自于农耕实践,而不是天赋神权。因此,如果谁沟通了天地,就等于打破了现有的权力架构,这是千百年来的积习。这也就是为什么儒家是务实之学,而不是务虚之学。这就是为什么王东岳老师说我们只有半个哲学家老子的道理。这跟西方的大哲的务虚之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务实很宝贵,那是生存之基础,但是务虚是余量的求存,同样也宝贵。如果以上逻辑成立,我们即便不信神,也得在务实的基础上,有务虚的安排。怪力乱神是旁门左道,我们要回归到天性正道。所谓正和奇胜,这也可以运用到我们求存的策略中,或许是人类最好的安排。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9】以求存之规定,回归生存之正道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9】以求存之规定,回归生存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