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父亲的称谓竟有八十多种 你知道多少?(下)

称自己去世的父亲

36.亡父

《后汉书·董祀妻传》:“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37.考

《尔雅》:“父为考。”

38.皇考

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39.王考

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王考夏卿”,称其父曰王考。

40.显考

《后汉书·傅毅传》:“奕世载德,迄我显考。”

41.府君

韩愈《沂国公先庙碑》“兵部府君祭东室”,以府君称父。

42.家府

《朱子语录》:“府君、夫人,汉人碑已有之。府君如官府之君,或谓之明府。今人亦谓父为家府。”

43.先君子

《礼记·檀弓》:“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

44.先君

《魏书·穆绍传》:“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

45.先大夫

《后汉书·逸民传》范晔论:“先大夫宣侯尝以讲道余隙,寓乎逸士之篇。”范晔父谥宣侯。

46.老大夫

周密《癸辛杂志》:“余为儿童时,侍老大夫为建宁漕属官。”

47.先父

《左传·成公九年》,钟仪曰:“先父之职官也。”

48.先公

陆云诗:“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49.先臣

君前自称其亡父。《左传·昭公三年》:“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杜注:“先臣,晏子之先人。”

称别人去世的父亲

50.尊先

《晋书·秃发傉檀》,傉檀谓敞曰:“孤以常才,谬为尊先君所见称。”

51.尊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称自己的本生父

52.本生父

《明史·毛澄传》:“今兴献王于孝宗为弟,于陛下为本生父,与濮安懿王事正相等。”

53.嫡父

《画墁录》:“临潼驿有俚妇,儿三人皆售诸过客。二为正使,一为郎官。郎官者,县人田升卿也。田登第,嫡父自陈,升卿大怒。”

54.亲父

《庄子·寓言篇》:“亲父不为其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称义父

55.义父

《洛阳伽蓝记》:“隐士赵逸云是晋武时人,晋朝旧事多所记录。正光初来至京师,汝南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

56.假父

《唐书·李锜传》:“番落健儿,皆锜腹心,称锜为假父。”

57.养父

《旧五代史·谢彦章传》,谢彦章“幼事从周为养父。”

方言称父

58.爹

《广韵》爹字在三十三哿,注云:“北方人呼父,徒可切。”

59.八八

60.巴巴

《茶香室三钞·巴巴妈妈》:“按巴巴俗呼父也,字亦作爸。”

61.爸

《正字通》: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加父作爸字。吴人称父曰爸。

62.㸙

《广雅》:“㸙,父也。”《玉篇》同。《广韵》:“吴人称父。”

63.阿社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雒家谓公为阿社。”王念孙云:“社与㸙,声相近。”

64.阿翁

《小知录》:“周秦晋陇,皆曰阿翁。”

65.郎

《北史·节义传》:“李宪为汲固长育,恒呼固夫妇为郎婆。”朱珔曰:“盖北朝称父曰郎也。”

66.郎罢

顾况《囝》诗:“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自注:“囝音蹇。闽俗称子为囝,父为郎罢。”

67.郎伯

《送秦少章从苏公学》云: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伯前。

68.罢罢

关东称父为罢罢。

69.老子

《晋书·孝友传》:“潘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骠谓贼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老学庵笔记》:“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又《正字通》:“自江北至北方,称父曰老子。”

70.大老

江州民称大老。

71.老相

《正字通》:“吴下称父曰老相。”

72.阿伯

吴俗称父为阿伯。

73.鲜甲

《北史》名父为鲜甲。

74.阿多

《唐书·德宗纪》:“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又,荒俗呼父为阿多。《海录碎事》:回鹘为父曰阿多。出《会要》。

75.多

《隋书·回纥传》称父为多。

76.英贺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遂立子视连为世子,委之事,号曰英贺郎。英贺,宋言父也。”英,或作莫,字形相似也。

77.巴驼

《真腊风土记》呼父为巴驼。

78.子了秘

《花笺录》:“高丽国方言,父曰子了秘。”

僧尼称父

79.俗父

《刘克庄集笺校》:“学佛者以师为父,以父为俗父。”

称同母异父

80.继父

《仪礼·丧服·期服章》:继父同居者,传曰何以期也。夫死,妻稚子幼,子无大功之亲。与之适人,而所适者亦无大功之亲。所适者以其货财为之筑宫庙,岁时使之祀焉,妻不敢与焉。若是则继父之道也。同居则服齐衰期,异居则服齐衰三月。必尝同居,然后为异居。未尝同居,则不为异居。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称谓录》卷一)

传承经典,步道天下。虽千夫指,吾往矣。

我的微信:nietianya,每天有人生感悟的文字。还有一个收费课程,欢迎热爱国学的你加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对父亲的称谓竟有八十多种 你知道多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