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书声 2019 / 上善若水

《断舍离》读后感_第1张图片


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20多年前在寺庙借宿时,通过对修行僧生活的观察及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感悟出了断舍离的理念,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并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十几年的讲座,从而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也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就是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在不断地重复这些步骤的过程中,你也就不再需要收拾整理归纳了。断舍离的主角永远都是自己,不是物品,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经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只留下需要、合适、舒服的必要物品。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通过断舍离,你身边的物品都是经过你精挑细选的,这些物品也都是你最喜欢的朋友。而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就应该流向需要它们的地方,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为什么做不到断舍离

对很多人来说,要完全做到断舍离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为什么做不到断舍离呢?首先我们会不知不觉掉进商家的折扣和自己爱捡便宜的陷阱,完全忘记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君不见打折季和双十一、黑五时有那么多的人事后嚷嚷着要剁手,因为便宜和不自律买进了大量的对当下的自己不适宜的东西,所以我们很难做到断。另外有几种类型的人很难做到舍,一种是逃避现实型,这种人永远太忙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呆在家里也不想去正视某些问题,更不愿意花心思去收拾整理;一种是执着过去型,这种人即使现在永远不会用的过去的东西,也执着地留恋着,不愿意面对现实,所以永远也扔不掉东西;最后一种是担忧未来型,这种人对未来充满了不安,靠囤积物品获得安全感,所以他们也扔不掉物品。

如何才能做好断舍离

首先从解放思想、整理头脑开始,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我们要认清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在考虑物品是否需要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觉察自己心底深处的真正想法,我不要用的东西,可用可不用并不喜欢的东西,充满回忆但包含过多负面感情的东西,其实这些物品都会消耗你的能量,甚至会给你带来停滞运和腐朽运,不如扔弃。居住的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那么我们就应该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让家成为最舒服、最棒的放松之地。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要将时间轴锁定在现在。时刻问自己“对当下的我,这个物品有用吗?”聚焦于现在的物品可以分为每天使用,每个月使用一次、每个季度、每半年、每年用一次,也可以将它们分为日常和非日常两类。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为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使用一次的东西浪费时间和空间,说到底不过是虚荣罢了。另外很多人扔物品时因为东西还能用,会觉得非常可惜,如何看待可惜呢?断舍离认为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词,可惜应该是对物品的爱惜之词,既然觉得可惜就应该好好地用它或者与人去分享,而不是束之高阁。对人类来说,比起生存需要来,归属感、认同感等需要更为强烈,对物品而言如果你想物尽其用,也是一样的。物品也会因为你的忽视遗忘连自身的价值都否定了,与其如此,不如放它们自由,让它们步上新的旅程,送人,去二手店,重新在合适它们的地方发挥作用。

我们要解放思想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具有实际价值且发挥作用的物品,其实只占日常生活用品的两成,这两成就能搞定五分之四的生活状况,剩下的八成都是没用的,令人徒生困扰的废物,其实扔掉或者送掉它们更划算,也给自己节省了更多整理的精力和时间。

积极地履行断舍离,行动起来,随着对破烂IQ值的提升,到了高阶,你会只选择死党,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找回对自己的信任,使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而且断舍离是会传染的,先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高高兴兴的收拾自己的东西,潜移默化中可以将自己的家人及朋友,周围的人也卷入断舍离的漩涡中。这就好像是书声的丁布,他对阅读的热爱与热情,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也影响到了书声B群的每一个人,让我们都对阅读乐此不疲,乐于去跳坑去自虐。

其次,在书中,山下英子也探讨了断舍离实施具体的方案与技巧。如何断?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需的物品。如何舍?收拾没用的破烂,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的范围。如何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让自己心情愉悦。

断舍离实施的相关技巧

第一、聚焦于一个场所,哪怕一个抽屉也可以。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就能不知不觉中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第二、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如果重视健康及安全,就从生存的基本场所开始,比如吃饭睡觉排泄的场所(厨房、卧室、浴室等)。如果希望作用于心理深层,那就着手于看不见的场所、不想看见的场所。

第三、一切从扔东西开始。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首先就是减少,先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下手,对垃圾进行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分类之后扔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赋予物品生命力,扔的时候要对物品说对不起和谢谢,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如此一来,你就会重视你身边的每一样物品。

第四、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如图1所示厨房三分法,断舍离时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断舍离》读后感_第2张图片

第五、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如图2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如碗柜、餐具架等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重复实施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你的品位也会不断的提升。

《断舍离》读后感_第3张图片

第六、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原则。首先是方便,只需一个动作就能get到物品,简单省事不麻烦。其次让物品自立、自由又自在,打造视觉的美观效果。物品可以竖起来,可以分类排列,也可以卷起来,自在的放着,怎么美观舒畅就怎么来。

第七、提倡每次主义,无需囤积。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用每次采买的方式,都只买最当季的,保证物品既棒又新鲜就是最重要的。

断舍离的深层次意义

不断的断舍离,最大的获益是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带动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通过断舍离不断的让自己升值,扔掉多余的信息,扔掉消耗你让你痛苦的各种事物。最终实现对自己深刻、彻底的了解,实现自我完善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体验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断舍离其实就是一种动禅。

在持续的断舍离过程中,在筛选物品动手实践的同时,慢慢的去除自己的执念,人才能更加自信,在最初的阶段,选择是痛苦的,觉悟和勇气是必须的,但坚持下去,就能换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这种对未来的乐观心态。断舍离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启动自动管理,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利用断舍离不断的提升自己,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足够强大。

断舍离也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是自我探索的工具,等到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都恢复清爽后,也就完成了场的净化,存留下来的物品其实也是自观的途径。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是自身的投影,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思索自己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通过断舍离,让自己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那么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放下过去的自己,进而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那么别人眼里的你也会随之改变。你如何对待自己,也就决定了周围的一切。坚持断舍离,会让你有一种对生活对自己能够掌控的感觉,同时还能磨砺你的内在智慧。

成功者都是那些活在当下,能够真正实践的人,断舍离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活在当下、立刻付诸行动的生活方式落实在日常的收拾中,通过贯彻这种生活方式,超越自己,达到成事在天的心境,这也是断舍离所追求的状态,培养我们心怀觉悟与勇气的乐天精神。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让人变得快活是让一切变好的先决条件,通过断舍离,先让自己变得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来,帮助别人也变得快活,这也是断舍离更深层次的意义。

另外我们要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的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我们要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当缘尽了,就安然的放手并祝福,不仅对物品,对世间所有的一切要都能做到这样,这也就是断舍离的愿望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做选择的过程,在成长的路上你要具备选择力,选择让自己积极正面的物品,还有人和事。在选择力提高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需要记住,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以光想没有任何意义,行动才是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断舍离吧,just do it。


拓展小思考:

1. 平日里你能不能经常做到收拾房间?

2.收拾房间时你的打扫风格是什么样子的?

3.你不需要的物品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4.你眼里的断舍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断舍离》读后感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