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大法官刷屏了。确切的说,是大法官的一篇致辞演讲刷屏了。
今年6月初,现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的儿子初中毕业,大法官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简短的主题演讲。
演讲并不长,一共不到12分钟。但《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评论说,这是罗伯茨首席大法官本年度最好的作品。近日,《华盛顿邮报》把大法官演讲内容中的金句挖掘出来,引发了美国社交网络的疯狂转发。
在YouTube 上,该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143,137次,国内摘录、转发该演讲内容的一些微信公号,比如发表该文比较早的#这里是美国#,阅读量也轻松10万+,引起国人的疯狂转发和热议。
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不同于各类名人励志演讲,这次大法官给大家灌下了一大碗毒鸡汤。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法官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照例要祝你们好运并送上祝福了,我不会这样做。”
“这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但我很遗憾的告诉你们,这其实是你们生命里最容易的阶段。”
“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们能时不时地遭遇不公,唯有如此,你们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们尝到背叛的滋味,这样你们才能领悟到忠诚之重要。”
“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感到孤独,唯有如此,你们才不会视朋友为理所当然。”
“我希望你们常被人无视,唯有如此,你们才能懂得倾听他人有多重要。也祝你们感受切肤之痛,从而学会同情。”
“无论我祝愿与否,这些事都会发生”大法官轻描淡写的给这些跃跃欲试要放飞自我的毕业生们浇了一盆冷水。不仅如此,他还评论或者说重新诠释了人们经常鼓励毕业生“做自己”的话:“除非你完美无瑕,那么这句话绝不意味着不去改变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不应当做自己。”
即便是大实话,说起来也是颇具警醒和反讽意味:“你们也是享有特权的一群年轻人,我的建议是,不要表现得高人一等。”
看完是不是感觉提神醒脑、晶晶亮透心凉?
大法官是谁?
约翰·罗伯茨,当今美国权力中枢TOP3的人物,哈佛正牌精英,哈佛历史学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首席大法官助理,26岁就被里根看重,27岁就成为白宫法律顾问处二把手。2005年9月就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17任首席大法官,是美国两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两次登上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大法官的儿子毕业的学校,叫卡迪根山中学(Cardigan Mountain School),是美国顶级私立中学。顶级到什么程度?每个班平均规模不超过13人,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只有1:4,必修课包括帆船、高尔夫、皮划艇,是很多精英家族传统就读学校,尤其是像大法官这种典型的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中的精英阶层。
价值观与情感的共鸣
过去我们听过的每一个毕业典礼致辞的嘉宾演讲,都是各种鼓舞和励志,听完让人热血沸腾。而大法官的发言分分钟让人感受清凉舒爽的社会现实,发人深省。李开复、牛文文等大V纷纷转发评论。
这一位老爸也真是用心良苦。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而言,千篇一律的大道理其实很难进到他们的耳朵里,尤其对这一群特权阶层的经营子弟。所以大法官换了个新的视角去讲,在用现在年轻人习惯的“黑”方式,祝福年轻人“遭遇不幸”,这在一向以鼓励孩子自信为核心的美国文化中,是非常特别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大法官个人感悟和人生体会的公开陈述,用机智幽默的、妙语连珠的方式,真诚无比的宣泄个人理念和情感,没有花团锦簇,没有虚情假意,不煽情也不讨人心欢,但是却能直击心灵。文章之所以能被疯狂转发,是因为它唤起了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尤其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大法官的发言,其实强调的就是挫折教育,这与国人经常说的苦难哲学异曲同工。从“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千百年来,国人总觉得吃苦和人上人有着莫名的关系,信奉挫折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来得越早越有价值。
而在当前社会,人心浮躁,年轻人普遍心理脆弱,用个时髦的词,叫“抗挫商”低,社会缺乏挫折教育。作家余华说,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很多优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儿的人。让年轻人能够扛得了事儿,面对逆境也能迅速成长,能够摆脱困境,超越困难,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共鸣。
成功不是你有多强,而是因为你格外懂得并珍惜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把别人的善意和帮助当作额外的恩赐,才能学会感恩,学会自立。所以最关键的不是遭遇困难,而是在苦难中有所反思,从困境中汲取营养。
最后,鲍勃迪伦的歌词真的很好:愿你双手永远忙碌,愿你脚步永远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