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即是宇宙

当彗星来了,我们便拥有许多个夜晚去欣赏她。闪亮于夜空拖着长长的神秘感,你无法熟悉她,只能任它慢慢的远去,然后留下慢慢模糊的记忆。你更不曾在这些特别的夜晚,想象着或许可以发生一些令你终生难忘的事。

《当彗星来临的那一夜》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概念中的世界。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不停的在做选择。小到中午吃鸡蛋羹还是虾饺,大到高考志愿填清华还是北大,都是选择。但是在现在我们所在的时空中,那些未被选择的选项后面的世界也许存在,但是无法到达。

如果按照平行观来说我们每做一个选择,就会分裂出一个平行世界,每个世界都相连通。所以在厌倦了自己所在的世界之后,谋杀了最理想世界中的自己,希望能够取而代之。听着有没有很熟悉?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要是那时候我.....就好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那个理想的自己,在心里一遍一遍描摹着自己完美的样子,如果有机会,我们是不是也会放弃现在的世界,不顾一切的去成为那个完美的自己?

我们现在所处于的世界中就如电影里反复提到的薛定谔的猫,对于我们这些物理思维尚停留在牛顿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量子论距离生活有些过于遥远了。当然,我们不用去考虑电子双缝干涉里观测者对实验结果毛骨悚然的影响,不用理会延迟实验表达的因果倒置到底说明了什么,宏观的现实世界乖巧的按照我们常识中的物理定律在运行:大街上汽车不会乱窜,火车按照时刻表稳稳的停在眼前,库里投出的三分球总是画出一道抛物线落入篮筐……就像电影里提到的薛定谔的猫,我们不必去想象猫在箱子里又死又活的叠加态,我们直接打开箱子看到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猫或者一具尸体,物理学家解释,说这叫退相干,叠加态因为观测产生退相干塌缩了,所以我们幸运的不用面对微观世界的光怪陆离。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抉择或许是困难的就如薛定谔猫般无语,猫处于死了没死 、 活了没活得状态 。当你一回头量子坍缩 ,取决于波函数的坍缩的薛定猫, 生死叠加, 从而映射出平行宇宙, 永生与死亡 。你在这个空间活着却在另个空间死亡,个人认为量子坍缩速度随说是超光速 ,但如果达到多维宇宙的共存关注人少 , 或许坍缩速度就会减慢 。 可笑之极的还是所谓量子自杀。 所牵扯出来的量子学并不扯淡 , 但却违背了现实社会的四维生物,我们其实都是量子,取决于你所在的平行世界里存在的次数 ,上亿上兆亿。 才导致我们所在这个维面世界的存活时间 ,当你在其他位面的人被关注后, 你在维面世界也就在慢慢坍缩,但实质并不算死亡,又是一个永生,下一个你将出现在下一个维面世界。量子学所涉及的平行位面和薛定猫成功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生命生生不息,世界在坍缩但也在轮回。

我想《彗星来的那一夜》并不打算用高深莫测的量子物理概念去把观众带入逻辑的圈套里,尽管逻辑构思非常严密精巧。相反,镜头展示多世界的互相干涉,只是借用了量子物理理论构建起了故事所必须的框架:平行世界由选择产生,如同一颗大树分出无数的枝桠,每个枝桠又再次分叉,无数次的分裂,让每一个平行世界都可以回望到同一个遥远的起点彼此却又面目全非。也许在一个世界里,迦太基毁灭了罗马,庞贝没有败给凯撒,孙传庭剿灭了李自成…也许在一个世界里,你压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你的赌博式的投资大获全胜,你的爱人从未离去…我想,在一个历史无法再次推演的世界里,我们很少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哪怕是回望。而这,是这个现实世界最大的幸运,也是最深刻的遗憾。

                --------送给我的室友刚元选择是很悬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即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