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三课:分析和整理信息

文章标题:越爱发朋友圈的人越没心机

原文链接:http://mt.sohu.com/joke/d20170419/135107748_177578.shtml

前(前因后果): 作者突然被某位好友批评,自己天天事无巨细都发朋友圈,言过其实地引人注意,令人厌烦。但作者认为这只是单纯地记录日常,自己开心就好。我想知道这篇文章有没有为发朋友圈这个事找到一个好的支撑点和论据,论证呢。

因(相因相生):作者认为我的朋友圈我做主,发什么内容看自己心情,你不爱看就屏蔽。自己乐分享,不怕被共友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不像有的人遮遮掩掩或分组可见,谨慎点赞和评论。最后作者认为你觉得别人发朋友圈是闲着的,你刷朋友圈也是一样而已。还有其他可能性吗?很多......发朋友圈就是制造信息、分享信息,可能会有以下原因:表示喜爱,发泄消极情绪,获得认可,为了娱乐,满足认知需求,建立社会联系,自我表现,打发时间等,或者是孤独的灵魂渴望遇到同路人。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作者的信息去做想发就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自己心情,不用多虑为什么,轻松!这样子那些久未联系的朋友也能通过朋友圈知道我的近况。顺我者点赞,逆我者不看(帮主说的,哈哈哈)

果(自食其果):没有发朋友圈的话,你没有办法从我的朋友圈了解到我的一些事一些情,要是你想知道我最近怎么样了,就得打个电话或者换其他的方式和我增加链接了,这个也挺好的。有的人也会发了删,删了又发,这个属于正常的印象管理行为(具体的另外探讨)

适(适得其反):天天刷屏发朋友圈其实也挺烦人的,比喻那些文案写得不好的代购们,那些一个pose自拍的九宫格,那些有毒鸡汤太多太浓,那些超负荷的负能量等等内容让你消化不良,还出现心理不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真实地过自己现实的生活就够了,不需要发朋友圈去表达些什么,所以也会有《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等相反观点的文章。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每天的生活要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还要考虑一下什么的内容和文案比较有趣有料引人注意,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受众如何?乏善可陈的内容就没人看,没有点赞和评论了。不过也有的人自己不发朋友圈只看别人的朋友圈也不点赞不点评,像个隐者静静地看着朋友圈发生的一切。

边(旁敲边鼓):发不发朋友圈的争论,实际上朋友圈盛行以来,很多公众号文章都在为该不该发朋友圈或者怎么发朋友圈据理力争。有人将发朋友圈的原因归类为四种满足:过程满足、内容满足、社交满足和技术满足,满足人们记录、分享、互动的需求。心理语言学早有研究,通过一个人的文字或者说话等自然语言(包括内容,及人称、代词、助词等具体语法),可以大致判断人的性格、情绪、思考方式。

界(楚河汉界):朋友圈的设计理念是:分享。这个和QQ空间、微博以及国外的Facebook、Twitter一样。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分享内容,发布者和接受者不再是单向的关系,而变成了互动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这个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


回听课程再来一次作业。突然觉得发朋友圈也需要智慧,因为朋友圈也是个人形象展示之一的平台,用好了自然获益良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三课:分析和整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