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之争

应用之争_第1张图片
应用之争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内容如火如荼的一年。什么是内容?在我的认知里,内容的对立面一直是形式。做网站,或者博客,有一句话叫做「内容为王」。这句话是告诫站长们,不要醉心于网站花哨的排版和特效,或者是SEO的奇技淫巧,只有持续不断的提供给用户有价值的原创内容,网站或者博客才能长久获得流量。

这跟内容创业推崇的原创,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地位有所下降,社交和内容平台的地位上升。内容相对于形式,地位更上一层楼。

但其实,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就内容而言,形式固然是它的对立面,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视角,在另外一个视角,内容的对立面,是应用。

就像名词的对立面是动词一样,应用和内容不一样,它不直接提供信息,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或者说计算能力。

最近,内容领域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苹果公司判定微信公众号文章的赞赏必须走内购通道,作为应对,微信直接取消了苹果手机中的赞赏按钮。这一事件,被很多人认为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但其实,苹果和腾讯早就交上手了,那次是应用号的命名权。

作为继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等另一项重磅功能研发的应用号,在发布在即时,突然改名为小程序。很多人认为,这是苹果认为应用号这个名字,冲撞了他的「APP STORE」的名字,腾讯为了应用号能顺利在苹果平台发布,不得已改了名字。

在苹果公司再次出手,打在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赞赏按钮上之后,微信小程序的更新速度突然加快了,连续几天,天天更新,一反以往克制的形象,各种劲爆的开放功能层出不穷。我不认为这是个巧合。

内容之争,如火如荼,应用之争,事关生死。

我记得,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人们在那艘巨轮出海时感叹:「连上帝也无法让她沉没!」然而,一座小小的冰山就让她沉到了水底。

更加鲜活的例子,是诺基亚。我们都是她陨落的见证者。在她最鼎盛的时期,面对她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也会很自然的感叹:「连玉皇大帝也无法撼动她的地位!」但结果是怎样,我们都知道了。

有一个段子说比尔盖茨经常告诫他的员工保持危机意识,说微软公司无论什么时候,都很可能在十八个星期内破产。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做生态。如果把生态比作一座森林,那么内容就是森林生长出来的花草树木,和活动的大小动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有生机在,很快它又可能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那么应用是什么呢?其实,应用就是那「春风」。森林的今年再繁盛,来年环境突变,春风不再,土壤变质,即使没有野火,也会迅速衰败下去。

于是,又有一个比尔盖茨的段子说到,即使微软破产了,只要我拥有微软最核心的二十个员工,十八个星期后,我又能重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微软。作为操作系统厂商,它的计算能力,都在核心员工的脑袋里存着呢。

微信是一个超级应用。虽然超级,但只是一个。一个应用难以撑起整座森林。为了能涵盖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计算,它推应用号,是势在必行。

苹果早已形成一座极其繁盛的森林,而且微信是这座森林里最为粗壮高大的树木之一。如今,这棵大树意识到自己可以吸收另外的养分、阳光和水,可以形成自己的森林,并开始着手实施。

于是,一场大战也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这还远远不是应用之争的全部。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森林还有很多。对于中国来说,每一个有着自主应用商店的手机品牌,都可以是一座森林。华为、O/V、小米甚至锤子。微信的小程序也同时威胁着这些森林。但并非每一个公司都像苹果一样重视这块,或者即使重视,也没有实力作出明显的应对。

我们可以试着猜想一下,当大部分的计算功能,必须通过微信平台来作出,到了那个时候,应该是手机的应用商店求着微信在自己的这里发布和更新了吧?当然,他们更应希求的是,微信不要发布一个微信手机出来。

这篇文章是我近段时间内的一些想法,今天勉强成篇,但我其实对于生态中应用的位置与作用并没有想清楚,所做的类比也十分牵强。虽然如此,但我认为一切想法仍然是有价值,而这一篇文章可以作为这些想法的1.0版本。

可惜的是,微信对于文章的修订版本并无支持。所以的文章,一经发出,无法修改,即使是错别字也不行。

为此,我找到一个变通的办法,通过在「阅读原文」处添加一个素材库里的文章链接,来达到链接某篇文章不同版本的目的。

素材库里的文章,在预览模式下得到的是临时链接,但可以在自定义菜单里找到它们的永久链接。而未发表的素材库文章,通过测试,是可以即时更新的。

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连载文章。这样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链接到一个可以随时更新的总目录了。


坚持独立思考,欢迎关注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用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