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

TensorFlow从0到1系列回顾

上一篇 5 TF轻松搞定线性回归,我们知道了模型参数训练的方向是由梯度下降算法指导的,并使用TF的封装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0.01)(学习率为0.01)完成了机器自学习的过程。本篇开启梯度下降算法的黑盒一探究竟,并解锁几个TF API常用参数的真正含义:

  • learning rate;
  • steps;
  • epoch;
  • mini batch。
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_第1张图片
雪山速降

一般函数的最小值问题

4 第一个机器学习问题引入了损失函数的定义,即待训模型参数为自变量,计算模型输出与预期(label)的均方误差(MSE)。如下所示。

B-O-F-1 损失函数

所获得的这个新函数C(a,b)的最小值处的(a, b)值,就是我们所寻找的理想模型参数。就这样,一个回归问题变成了更加具体的求函数极值的问题。

更进一步,本节将之前损失函数自变量a和b一般化表示为v1,v2,把求解损失函数的最小化问题,转换为更一般的函数C(v1,v2)最小化问题,C(v1,v2)具有任意的函数形式。如果找到一般的函数最小值求解方法,那么具有特殊形式的损失函数最小值求解自不在话下。

对于C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变量的函数,可以通过函数极值点处的导数特性来获得多元方程组,直接求解极值点。但是我们准备放弃这种尝试,因为对于一个真实世界的机器学习问题,其模型的复杂程度通常会远远的高于线性模型,参数的个数也远不止两个,损失函数的形式会变成:C(v1, v2 ... vn),如果n数以亿计,用微积分的方法简直就是噩梦。

雪山速降的启发

把函数曲面的某个局部,想象成前面图中的雪山,如果想速降(以最快的速度下山),那么直觉上的最佳路径就是沿着雪山最陡峭的方向下山。

再打个比方,考虑有两个自变量的二次函数C(v1, v2),在三维视图中,它是一个曲面。假设有个小球靠自身重力滚落到曲面的底部,可以想象其路径也是沿着最陡峭的方向的。

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_第2张图片
梯度下降

如果我们不能直接看出函数的最小值,或者通过直接求解的方式得到函数最小值,那么利用雪山速降、小球滚落的启发,总是沿着最陡峭的下降方向移动,就会最快到达最小值点。

那么,“最陡峭”方向在数学上该怎么表达呢?

梯度的定义

微积分告诉我们,当把v1, v2, ... , vn各个自变量移动一个很小的值,C将有如下变化:

B-C-F-1 微积分

梯度定义有:

B-C-F-2 梯度

v的变化量为∆v ≡ (∆v1, ∆v2, ..., ∆vn)T,则C的变化量可重写为梯度向量▽C与v的变化向量∆v的点乘:

B-C-F-3 C的增量

梯度下降算法

直觉上,如果v朝某个方向上移动,导致C的增量是个负数,那么可以肯定C在“下降”。

开下脑洞,直接令∆v = -η▽C,其中η是一个正数,代入公式B-C-F-3有:

∆C ≈ -η▽C·▽C = -η‖▽C‖2 ≤ 0,此时∆C一定小于等于0,C在下降。

幸运的是,数学上可以证明对于一个非常小的步长∆v,令∆v = -η▽C可以使C的减小最大化。

总结起来就是:

  • -η▽C正是我们期望的∆v——移动方向是▽C的反方向,移动的幅度是η‖▽C‖
  • v移动∆v所造成的C的∆C,是-η‖▽C‖2

上面这个η就叫做学习率learning rate

回头再来看“最陡峭的一小步”的数学解释,那就是沿着梯度的反方向上走一小步。只要一小步一小步朝着正确的方向移动,迟早可以走到C(v1, v2, ..., vn)的最小值处。“梯度下降”,名副其实。

梯度下降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随机选取自变量的初始位置v(以后会专门讨论初始化的技巧);
  2. v → v' = v - η▽Cv(v移动到v',▽Cv是v处的梯度,η保持不变);
  3. v' → v'' = v' - η▽Cv'(v'移动到v'',▽Cv'是v'处的梯度,η保持不变);
  4. ...

v移动的次数,即训练的步数steps

v是各个自变量(v1, v2, ..., vn)的向量表示,那具体到每个自变量该如何移动呢?以v1,v2为例:

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_第3张图片
B-O-F-3 梯度下降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到此,梯度下降算法解决了如何寻求一般函数C(v1, v2, ..., vn)的最小值问题,再应用到机器学习之前,先别急,还差一小步。

B-O-F-2 损失函数

回到损失函数,再仔细看看其形式,发现它有个特别之处,即函数表达式与训练样本的数量密切相关,它是多个样本方差的累加,最后再求均值。一个样本集的样本数动辄成千上万,为了“梯度下降”一小步中要用到的▽C,这么多样本都要参与计算吗?

并不需要,实践中有巧妙的方法:

B-O-F-4 样本梯度均值

首先,损失函数的梯度▽C,实践中一般是通过样本集中单个样本梯度值▽Cx的均值得到。如果你对这个公式持怀疑态度,这不奇怪,一个简单的消除疑虑的做法就是用之前的线性模型和损失函数,用两个样本值分别计算一下等式两边,看是否相等即可。

对于样本集成千上万个样本,对每个样本x都求其▽Cx,计算量似乎更大了。先别急,往下看。可以用一个小批量样本,通过其中每个样本▽Cx的均值,来近似为▽C:

B-O-F-5 样本梯度均值的近似

这就是实践中采用的方法,被称为随机梯度下降法。那个小批量样本就是一个mini batch

把全部样本集分成一批批的小样本集,每全部遍历使用过1次,就称为1次epoch

据此,每个自变量更新的公式如下:

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_第4张图片
B-O-F-6 分量的增量

上一篇 5 TF轻松搞定线性回归
下一篇 7 TF线性回归参数溢出之谜


共享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CC BY-NC-ND 3.0 CN)
转载请注明:作者黑猿大叔()

你可能感兴趣的:(TensorFlow从0到1 - 6 - 解锁梯度下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