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飞白· 主播| 常浩来源 | 终身成长者(ID:zhshchzhzh)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一档云综艺《嘿,你在干嘛呢》应运而生。
这档节目,主要是以VLOG的形式,记录何炅、李维嘉、杜海涛温馨有趣的宅家生活。
因此,三人的住宅内景也首次曝光在了大家面前。
与维嘉和海涛颇为“热闹”和装饰丰富的家相比,何炅的家较为单调和冷清。
客厅设计非常简单,黑色的沙发、黑白元素的靠垫、黑色的桌子、白色的地毯,风格简约文艺。
厨房的摆设也相当简洁,就像样板房加上刚买来的一些简单的厨具。
中间有人敲门,何炅走出去打了招呼,镜头中看到客厅的另一角,也是简约空荡,处处透露着冷清的观感。
有人觉得这样的家太冷淡,没有烟火气。
有人看到了单身生活的孤独。
也有人从入镜的名贵家具中,看到了主人的身价。
而我却看到了一个高配的生活愿景。
曾经有人问雕塑大师罗丹:
“什么是艺术?”
罗丹毫不迟疑地回答:
“减去多余的部分。”
艺术如此,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人生的种种苦恼,大多是由于我们对物品的执着。
如果删繁就简,房子里的东西少了,也就不用多花时间在整理、清洁等工作上,不但生活因此变得更轻松简单,思维也得到了彻底的放空。
何炅就在节目中说,宅家的这段时间,自己的心比较定,看了很多书,有时候一天就可以读一至两本书。
这就是极简生活的好处,拥有的东西少了,物欲降低了,才能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有意义的事。
由此,心也变得更充盈、满足。
极简生活,才是一个人的高配。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5个方法。
你是否发现,当生活中充满了选择,人们反而会感到更有压力?
比如你现在打开一个购物网站,在搜索框输入“耳机”,网页上可能会跳出上百页的产品列表。
然后你开始挑选:
降噪耳机?超质音效?还是其他功能的耳机?
挑着挑着就忘记了自己最开始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耳机了。
市场上的选择越多,越让人想要“货比三家”,如果买不到完美的产品总觉得很不甘心。
于是选择,也成为了一种压力。
心理学家施瓦茨就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选择悖论,喻指这样一种现象: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有这样一个试验:
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
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
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
结果,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
原因很简单,面对过多选择时,很多顾客本能地会无所适从,他们心中有一个妄念:
这24种果子酱一定有最好、最具性价比的。如果选错了,岂不是损失?
与其如此,不如不买。
当有更多替代品出现时,做出的选择会花费更高的机会成本。
做出选择的过程也更昂贵,因为需要进行更多的比较,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同时,选择越多,我们做出选择时预期就越高,最后就越有可能感到失望。
所以,面对过多选择时,我们要先把可选择的范围缩小,当留下的只是少数有限项时,通过排序就好选择了。
选择太多,未必就好。
因此,学会做减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对夫妇,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家里总是其乐融融的。
有一天,农夫像往常一样去田野里耕种,结果他一锄头下去,竟然挖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
拿起来一看,发现是一座价值连城的金罗汉。
农夫高兴地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妻子和亲友。
他和亲友都乐不可支,决定办场宴席好好庆祝一下。
可是农夫的妻子却愁眉苦脸,有人好奇地问:
“你丈夫在田野里挖出了金罗汉,现在你们不愁吃不愁穿,还可以去住漂亮的大宅子,你为什么还整天闷闷不乐呢?”
农夫的妻子答道:
“因为我们不知道另外的17个金罗汉在哪里。”
《礼记》里有句话:“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欲念太多,导致本该快乐的农妇却整天闷闷不乐,本来幸福的家庭也变得不再幸福。
如果农妇懂得减法思维,减去欲念,痛苦自然也就少了。
那么,如何让自己减去欲念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整理家中的物品开始,实操“断舍离”。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
君子不役于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自我为中心,减去欲念,少点痛苦,此为幸福。
做减法,并不是为了减而减,而是为了更好才减。
这也是精要主义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精要主义是英国作家格雷戈·麦吉沃恩在《精要主义》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追求工作精粹切要的理念及系列配套做法。
概括一下就是:
做事追求“更少,但更好”。
它要求的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少数对的、更重要的事情。
美国硅谷有一位颇有才干的咨询顾问萨姆,他在岗位上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对很多要求甚至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结果,他终日奔波于各种会议之间,企图让每个人都满意。
然而,工作质量的下降,令他感到压力陡增,他仿佛成了处理琐事的专家。
工作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满足感,而且还让他费力取悦的那些人,也感到不满。
后来,他的一位好朋友给了他一个建议:
只做咨询顾问的工作,其余一律不做。
简单来说,就是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忽略其他一切别人要求的事。
采纳了朋友的建议,他开始想方设法不主动揽活。
如果兴趣不大,就不再参加电话会议;如果不需要信息,就不会再去旁听。
坚持了几个月之后,萨姆发现自己,不仅白天的工作时间更加充裕;
而且晚上下班回家之后,还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家庭生活。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些拒绝繁琐工作的做法,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主管没有为难他,同事们也没有怨恨他。
恰恰相反,他的工作,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所以如果想要成功,不妨先问问自己:
“如果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情,那会是什么?”
近两年有一句话很火: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这个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因为生活中,很多人就是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处理不好,最后只能不断降低标准,在将就和妥协中流于平庸。
如果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目标,对每一个目标打分;
筛掉得分低的,留下得分高的,倾尽全力,提升做事的价值,我们的人生就会越过越高配。
当我们放弃那些价值不高的事时,腾出的资源就是为了做到极致。
日本快剪理发店QBHouse的创始人小西国义曾讲述过自己的理发遭遇:
有一次他去一家理发店理发,等了很久,才坐到理发师的椅子上。
但是理发并没有立即开始,洗发小工们先是给他递上一条又一条热毛巾;
然后开始没完没了地按摩肩头和手臂,同时开始推销各类美发产品。
繁琐的理发流程,漫长的等待时间,令人生厌的各种推销,让他感觉理发体验很不好。
于是,他决定改变这个现状,并付诸了行动。
刚开始,他创办了QBHouse,只做剪发,染烫、按摩、推销等其它服务都不做。
每次剪发只需10分钟,价格也很低廉,只要1000日元,差不多是钟点打工族一小时的平均工资。
后来,为了能在10分钟内剪完头发,他还做了许多创新。
比如,发明专用吸碎发的设备,剪完免洗;
用店门外的灯号颜色,来显示店内是否有空位;
开发了一套不同于传统美发店的剪发组合柜,用来放毛巾、梳子、镜子以及客人衣物等。
诸如此类的创新,让QBHouse在快速剪短发这个服务上,做到了极致。
不仅成为了日本最成功的连锁理发店,还拓展到了海外。
QBHouse的这种策略和原则,就叫做单点极致,即选择并聚焦到一点,把事情做到极致。
它的单点,就是“剪发”,只做这个通常理发店中利润最薄的项目,不做烫染、按摩等其它服务,也不推销会员卡等产品。
它的极致,就是“10分钟快剪”,以节约客户的金钱和时间。
为了做到这一点,QBHouse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出新工具,并进行流程创新。
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正所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日本有一个短语,叫一生悬命,形容的就是这种状态:
在一个地方,用尽全力。
卡贝定律
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
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人们总是习惯将目光盯在自己没有的东西上,拼命地去争取、去获得,全然不管它对我们有没有用,会不会让自己满身包袱。
为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我们就需要舍弃这些包袱,即便它们有可能让我们获利。
比如,刚毕业的你想要在职场上升值,却因为迷恋某公司的福利和高工资,而放弃了另一家拥有更多学习机会的公司。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提出过一个卡贝定律,指的是:
放弃是创新的钥匙,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卡贝认为,如果努力争取的东西与目标无关,或者目前拥有的东西已成为负累,又或者劣势大于优势,那么不如放弃。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
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东西,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
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
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有人嘲笑猴子的愚蠢:
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
但如果自我审视一番,也许会发现,并不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人类亦是如此。
很多人正是因为不愿放弃眼前小利的诱惑,最终错失了一大片森林。
建筑师凡德罗有句名言:less is more!
表面看,减法生活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从深层来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境界。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给生活做减法,是一个人有意识优化自己生活品质的行动。
如果你需要一个触发点,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