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苍老师,你们还要了解的日本|《菊与刀》

除了苍老师,你们还要了解的日本|《菊与刀》_第1张图片
穿和服的日本女人(图片转自网络)

说到日本,每个人出现的画面是不同的。有人说日本人彬彬有礼,有人却说残忍暴戾;有人说温和友善,有人却说虚情假意。谁都没有错。近期读《菊与刀》,对日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矛盾都交织成日本人的注解,并且千真万确。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极为温顺;尚武而又爱美;傲慢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软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控制;忠诚而又容易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向往新的生活方式。”

等级严森的阶级社会

我在帖子上看到一个在日企工作的网友吐槽:有一次他跟日本经理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同事们告诉他,不管你有什么理由,经理总是对的,因为他是你的上司。

日本人信仰秩序和等级制,这个特点表现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中,父亲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妻子须伺候丈夫,孩子们也须服从父亲,他有权决定孩子们的一切大小事务,包括他们的婚姻;长子,是除了父亲外,第二个有权威的家庭成员,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承担自己在这个家庭中应尽的义务。其余诸子因无望继承家业,可以自由离家读书与择业。有例子为证,2011年,纪录片《寿司之神》面世。纪录片主人公小野二郎所制作的寿司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当时,这位出生于1925年的老人已经86岁,但是他50岁的大儿子仍未接班。由于只有一人能当大厨,弟弟自己外出开寿司店,听说也经营得非常不错。

在社会关系中,等级制度也非常明显,比如武士的地位就比农、工、商这三个阶级高,哪怕商人比武士要富裕得多。当然,社会对武士的要求也相当高。人们认为,武士应当是无所畏惧,能够忍受极端痛苦的,否则他就不配当武士。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武士家庭的孩子,小时候被狗咬伤了睾丸,他的父亲带他去做手术时要求他不准哭,否则将杀了他。苛刻程度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富有的商人为了提高地位,会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挤进贵族阶层,比如让子女与武士通婚、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武士当养子,又或者将武士招为女婿。通过这些方法,商人获得了地位,武士获得了财富,可谓皆大欢喜。

除了苍老师,你们还要了解的日本|《菊与刀》_第2张图片
日本武士(图片转自网络)

不得不说的义理

有一年的新闻说,央视记者给福原爱送了一些亚运会的纪念章,爱酱连声道谢,并为自己没有东西回礼表示遗憾。

在我看来,这是日本人在义理上的表现。要了解日本人的种种行为,不得不提到日本人独有的“义理”,它沉淀在日本人的身体里,成为他们思想和灵魂的一部分。

对天皇尽忠、对父母尽孝(哪怕已经到了非常变态的程度),是义理;对有恩于自己的人所提的要求,哪怕非常不愿意接受,也不会Say No,是义理;接受了别人的好意而不能回馈,一定会心存不安,是义理……一切理所当然。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们现在常常会劝导别人“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自己就好”,这句话在日本行不通。他们觉得全世界都在盯着自己,若是失败,那是很丢人的事情;若是受到侮辱和诽谤,那他一定耿耿于怀,寻求报复的机会,又或者自我消沉,乃至自杀,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

近期有一部评分很高的战争历史片--《血战钢锯岭》,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士兵道斯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故事。显然,美国人崇尚英雄主义,赞扬同情弱者、拯救弱者的行为。他们也愿意通过大众媒体来宣扬这种价值观,让世界了解他们的理念。日本人可不认同。日本人的态度是,在战争中,要么赢,要么死。什么伤员不伤员的,那些人已经等同于没有价值的废物,哪有救治的道理。若是被俘虏或者被迫投降,那简直是永远抬不起头的事情,还不如自我了断,以免丧失了名誉,丢掉了义理。(说到这里,自动脑补电影中的片段--投降前,日本士兵企图扔手榴弹与美军同归于尽,接着日本将军切腹,迷之淡定)

谈中日共性

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日本人得克制自己的感情,让自己的行为得体。但是,也有例外。一般来说,老人和小孩是不需要压抑的,他们想发泄情绪,就发泄咯,开心就好。这便是U字型人生。用书中的话解释,就是“婴儿与老人有着最大的自由和任性度。幼儿期过后,约束逐渐增加,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并贯穿整个壮年期,持续几十年后再慢慢上升。过了六十岁,又基本可以像幼儿一样不为羞耻、名誉所烦扰。”

谈到小孩,必然谈到教育。我发现,在这方面,日本跟中国有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日本孩子因为抢玩具而不愉快时,母亲会劝大孩子忍让,“先把玩具让给比你小的孩子,过会等他玩腻了就不想玩了,玩具还是你的”。他们提倡“吃亏者占便宜”。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家庭是不是也很常见?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的(但我常属于年纪小的那一方)!即便如此,我更倾向于这种教育方式:玩具是你的,你有选择给或者不给的权利,不必为了大人的面子,去讨好一个玩伴。又比如,为了督促孩子早一点成人,日本母亲会使用一些嘲弄的方式——“哭什么啊,你看那个小孩就不哭”、“我不爱你了”、“把你送给别人”,这些话实际给小孩造成巨大的不安全感,也导致了他们成年后非常害怕被嘲弄。而类似的话,作为中国人的你我,小时候是不是也听了不少?(善哉善哉!)

谈到老人,似乎离不开婆媳关系。日本人尽“孝”道,可以到什么地步?书中提到:若母亲要他和妻子离婚,他就必须离婚。即使他爱自己的妻子或两人已经有小孩,他也得离婚。当然这本书于1946年正式出版,现在是公元2017年,距离现在已61年。想必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的进步,这种可怕的情况应该有很大改善吧。这就像,中国古代存在家长制、存在恶婆婆,但随着人们接受的思想逐渐多元化,观念慢慢变得开放,尤其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在经济与思想上变得更为独立,也大大打击了这些封建的产物。但问题是,如此根深蒂固延续了这么久的思想,能在一片国土中消失得干干净净吗?我不说,你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苍老师,你们还要了解的日本|《菊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