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20个版本迭代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历经了20多次功能迭代和版本更新。偷时间,记录下来。

1、基于用户反馈,从信息架构的层面对产品导航进行重构。

小蜜点:如何处理来自运营的需求?
... ...

小蜜点:如何处理来自老板的需求?
... ...

小蜜点:需求是如何变异的?
... ...

2、用户进入产品,找不到北,不明所以,不知道要干啥,云云。对主功能进行了阶段性的规划,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分3个版本迭代。

小蜜点:信息架构是如何变异的?
... ...

小蜜点:如何发现新的需求点?

5W2H+用户访谈

3、经过用户访谈,初步确定,将业主提问这一需求提升至产品的核心诉求,升级为问答,并对问答的业务流程、信息架构、交互视觉以及提醒机制进行完善。

小蜜点:如何找到抓手?
一个产品,一定要有一个钉在用户心里的功能或体验。马上提问,5分钟内就会收到真实回答,这就是聚居带给用户的,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众多装修达人即时响应。这个聚居问答,能存在用户深深的脑海里吗?

小蜜点:用户的困惑与产品的困惑
当你站在用户身旁,默默地观察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时,你会大吃一惊:这么明显的一个模块,TA为什么就不点进去呢?这么大个红点,用户难道看不到吗?这个功能名,用户怎么是酱紫理解的?用户的本能理解和已有习惯统统用在你设计的这个无比“新颖”的产品身上,用户碰了一鼻子灰:为什么“我”不是我的工地,我不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东。当你发现,你的设计与用户的认知差距十万八千里时,你的困惑就来了。

小蜜点:如何设计规则?
这个是我做产品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也是收获最多的。什么叫规则?规则要定制到什么程度?规则如何设计得灵活、可拓展?规则是基于产品功能和用户行为抽象出来的通用的、可定制的运行机制。每个用户在你设计的规则下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各自的玩法,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化实践。

4、在基本确定了产品的核心诉求、业务流程、信息架构之后,形成产品运营策略,从用户、内容、行为以及推广人员指标的综合统计和分析,实时跟踪和引导新用户,获取第一轮运营下的种子用户。

小蜜点:种子用户是怎么来的?
发展种子用户,这是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必须要迈过的坎。具体策略不在这里赘述。看一个公司的运营后台,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该公司的大体状况,因为方向盘、发动机和指南针就在运营后台。

小蜜点:用户在想什么?
首先,什么是新用户?新用户有哪些种类?其次是引导的方式,不同类细分/目的目标/场景下的用户,如何区分引导?基于用户所想、所要,渐进引导。

小蜜点:告诉用户什么?
网站想要让用户知道什么?想给用户传递什么点?我们使用了场景化设计,手绘+UI,结合装修线下的实际场景,植入聚居核心诉求,以此拉近与业主的距离。

5、UI:是的,UI也需要迭代。刚开始页面没有任何UI规范,脏乱差,无任何一致性可言,第一版优化的是整体风格,确保整体风格是一致的,第二版是优化页面为空状态下的提示,但是用户反馈还是没有层次感、吸引力,看上去像个未成形的产品;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精致和流畅贴心的细节体验,撬动用户的那根神经。

小蜜点:UI如何演进?
一层:产品的UI如何演进?整体规划、渐进变装,还是紧跟产品步伐、步步推演?二层:UI设计师如何演进?唯产品是从,还是高层建瓴?仅仅说出你的观点,够么?产品多少要知道点UI,什么是好的UI,什么是差的UI,为什么?同样滴,UI也要知道产品为什么这样设计,接下来怎么走,什么样的交互和体验才是最棒的,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是最佳的?眼界和能力不止于UI,更要深入需求、产品、交互和用户体验。

小蜜点:从角色、场景与用户目标出发。

每个功能都有它的目标受众和使用场景。

总结:
1、具体环境,适时调整:
1)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流程、组织架构,创业公司有创业公司的灵动、扁平,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交付物和协同,以前那套繁杂的评审会、PRD,针对公司具体情况,做出渐进式的变更,交付物从最初的PRD+Axure原型+业务流程图+功能结构图,简化为一张大图(页面流+交互标注+流程图+结构图),原先的PRD+Axure内化为产品内部的梳理和存档;协同从最初的无主题发散讨论(讨论不叫讨论,脑暴不叫脑暴)+枯燥的需求评审会,演进为:主题讨论、头脑风暴和功能用例评审,将大需求渐次切分为单一功能用例,缩短评审时间和开发时间,加速单一用例快速迭代;
2)协同:一是组织扁平化,运营、产品、UI、前端、开发、测试,同步开工、实时沟通,在确定基本的框架后,全体动工准备,依次推动和跟进。小伙伴们一致在同一条需求上快速跑通;二是使用项目协同工具Worktile。

2、快速响应:将需求拆分为:日常反馈、产品需求,之前的做法是将各种小需求融合为一个中等版本的需求,统一交付开发,对用户、运营的响应就比较慢,逐渐演变为:定义需求优先级,日常需求中的加急需求直接对接开发进行更改,产品需求化大为小,整体规划在前,小功能分步快上。

3、玩转测试:通过内外测、外网测、线上体验,不同人在不同阶段进行轮番测试,开发快速响应。

4、习惯:一是每日晨会和晚会;每周六先总结,再对下周需求优先级进行定义,形成初步的分工和配合(时间2个小时左右),每周一晨会对本周要做的事进行强调(时间15分钟)。

5、节奏:我们的节奏是一周3个包,周二/周四各发一个小包,周五发一大包,周六完善,并形成下周的版本规划。

反思:
1、欲速则不达:由于对需求的处理和设计比较快,会出现,设计不充分,开发不够严谨,经常出现线上产品的体验问题和bug。

2、跟进质量:需求设计时产品能够达到90分以上,测试时产品不足80分,上线后产品不足90分。跟进频率、跟进质量需要提升。

3、需求分级:也就是定义需求优先级,由于来自各方的需求层出不穷、变化无穷,怎么破?版本规划的再好,也顶不过临时加进来的紧急需求,如何速配各方需求?

4、分工与协同:是按照功能模块来走还是按照客户端来走,还是随机应变、无定向配合,这些都是问题,配合协同好了,团队氛围就好,出岔子,大家一起扛;有所偏倚或者分工不明晰或者变动过甚,小情绪是有的,更重要的是价值的体现。

5、学习与分享:这是我一直都在践行的,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时间,定期给自己放空。单个分头学,然后团队分享;定期集体总结,共同进步。

最后,送上两句话:
第一句是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3个月就是一年
第二句是我文绉绉的腔调:一群疯子,聚居于此,誓要改变些什么

最后的最后,致我们这群疯狂的小蜜蜂们!!!我们必须是最棒最棒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个月,20个版本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