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民:共享单车行业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

共享单车,终于在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我们的头条。目前,已知入局的企业有摩拜、ofo、小鸣单车、hellobike、汽呗、骑享、快兔、小蓝、优拜单车

等等,甚至有人说腾讯员工专用webike也有可能走向市场化。

有朋友说,共享单车行业早晚要凑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还有朋友语重心长的说,未来满大街上都是自行车的尸体。

共享单车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这个问题成为业界关心的要点。ofo的投资人朱啸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摩拜相比,ofo 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低。摩拜布一辆车,ofo 可以布 10 辆...成本低是王道,90 天共享单车的战争就会结束。"

赵宏民:共享单车行业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_第1张图片

我不认同朱啸虎“共享单车90天结束战斗”这个观点。

我得先坦诚,朱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互联网行业投资人,在他的投资推动下,滴滴、饿了么、映客直播等互联网优质企业如日中天,分别在所属行业处于头部地位。

如今,距离朱啸虎9月26日首次提出90天的观点已经过去45天了

。当然我不是来讨论接下来45天的事情,这样太欺负朱老师了,我只是把90天理解成“短时间”的意思了

赵宏民:共享单车行业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_第2张图片

朱啸虎“共享单车90天结束战斗”的观点,他估计是说:90天内,他所投资的ofo单车成为这个行业的终极老大,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像滴滴一样,其他任何共享单车企业都难以撼动ofo的地位。

从媒体传播力度来看,这个目标估计也是ofo崇高的发展目标,不可否认,ofo单车的市场竞争力是相当强势,整个共享单车行业也会高速发展。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这里谈一谈我为什么不认同“90天”的观点,这个说来话长了。Long, Long Ago...

我是一个资深自行车用户,从小学3年级开始到高中3年级,我每天骑自行车2、3趟去上学,高中的时候更是每周骑自行车往返30公里去上学,虽说车技一般,但是对自行车感情很深。

但是,我所看到的共享单车行业有几个发展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中的玩家们不会像其他行业一样摧枯拉朽般的确定市场格局。

特征一:市场足够大

共享单车不比共享汽车,滴滴、UBER均是整合社会车辆而不是自有车辆和司机,导致了硬性成本并不大。共享单车则不同,目前来看,几家主流的企业均采用自己生产制造单车的模式,这个在前期需要非常巨大的投入。

投入有多大?我们先看看先看硬件。11月21日左右,ofo创始人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现在有16万辆车,年底要有100万辆的共享单车。”刚刚布局了5个城市的摩拜单车的保有单车数量估计会低于16万辆。

共享单车这种模式,整个中国大概需要多少辆?现在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习惯正培养,我觉得第一阶段最少1000万辆。第二阶段,用户的使用习惯养成后,共享需求量可以达到5000万辆。

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我们先看中国的人口分布,我找到的一份老数据: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142个,其中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个,另外城镇人口总数已超过7.7亿。这么多数人,那么有多少人需要共享单车呢?我这么说吧,10月初,ofo的干爹滴滴刚刚回应有关部门说,上海有41万激活的滴滴司机,此外,上海还有约5万辆出租车,还有没算上易到、神州专车等。私家车的共享出行都需要约50万辆,那自行车的饱和需要多少辆呢?各位看官可以自行揣摩一下。

为什么说第二阶段,用户的使用习惯养成后单车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呢?因为目前市场上还有大量的私家单车,而随着共享单车的杀入,接下来用户购买新车的数量势必逐渐减少,等2、3年私家单车会成倍成倍减少,直至可以被忽略,相对应,共享单车需求量则会成倍增加。想想也明白,有不用修、不用操心丢,随时5毛可骑的自行车,反正我是不考虑再买自行车了。

特征二,战线拉很长

几千万辆车,造出来容易,然后还要确保每一辆车都可以使用,后期保养、维修等工作必须要做,一年下来,所花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不比造价少多少,这是行业内纵深战线。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ofo在西二旗一个区域就雇佣了30位搬运工来整理摆放自行车。呵呵,北京总共有18个区县,数不清的CBD。

几乎每个人都认可,市场是很大,面对整个中国如此庞大的共享单车潜在市场,如此巨大的投入,从培养用户习惯,到单车维护体系的搭建,不是1、2家公司就短期完成的任务,怎么说也需要2年才好下定论。

而且怎么挣钱,就像摩拜单车CEO王晓峰直爽的说:如果知道怎么挣钱,我为什么要投资人来跟我分钱,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继续发展,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

特征三:地域性明显和模糊

在无桩式共享单车出现之前,自行车出租领域往往都是各地政府出面主导实施的便民措施。现在来看,共享单车迅猛发展,似乎不再是各级政府主导和推动的。这种“便民工程”,各地政府是不可能不置之不理的,早晚要伸手管理,这个“伸手”的动作和手伸的长度,必定给眼下“单车大战”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正在努力将单车市场标准化,而倒逼各地有关部门来适应承认这个标准化,这需要一个过程。

网约车的相关政策已经磨合了3年多了,仍无定论。

为什么说单车行业又是没有地域性模糊呢?这体现在地域的纵深。我是这样假象的,比如在上海市中心某地投放100辆单车,一段时间后,这100辆单车会分布到方圆几公里任何地方。然后每一辆单车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向任意方向移动,那么这100辆单车流出上海市区,走向嘉定、昆山、苏州甚至更远的地方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图:某某单车散点扩散模拟图】

其实上面的5000万辆的讨论还没考虑农村,未来,我国的农村也会需要共享单车,如果这个模式真的靠谱的话。当下,大家都在疯抢核心城市市场,谈论农村的共享单车,怎么也要1年后罢。(全文卒)

文/赵宏民


赵宏民:共享单车行业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宏民:共享单车行业90天内不可能结束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