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我有很强的收集癖。

2019-01-0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的时候,学校门口卖大富翁的游戏棋,就是那种几个人一起玩,扔骰子绕圈走然后到处买地收过路费的桌面游戏。我当时很小,在班上也不爱说话,整个人内向的很,也没有朋友可以陪我一起玩。况且那个棋还要五块钱一套,对于当时那种一毛钱都能买好几个棒棒糖的消费环境来讲无异于是一笔巨款。

        但我还是一点一点基本把学校周围摊位上每一个我看着可能会好玩的游戏棋都偷偷的买回了家,一共怎么也得有个几十套吧。

        可是也没有人陪我一起玩呀,于是我就自己跟自己玩,一个人扮演好几个角色,玩的不亦乐乎。玩着玩着,我发现这些游戏棋都是一个套路的(年纪小还不懂开发商怎么骗钱的),于是我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套,拿一张纸画了个棋盘,绞尽脑汁想那些稀奇古怪的“命运卡”要怎么写才好玩,还动手做了好多小房子的模型(那个时候游戏棋还只能买地,不能盖楼),写了满满一个小本子的游戏规则,甚至想着这东西要不要寄给哪个公司让他们帮我出个游戏(展现了年少的无知和幼稚)。

        我记得刚刚做完的那会,心里满是丰收的喜悦,和那种“自家孩子怎么都好”的盲目自豪。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总是自己跟自己玩(所以怎么都玩不过自己),没过多久就产生了审美疲劳,虽然还曾认真的想过要不要往里面再加点恐龙大象什么的,但是终究没有成愿,最后被叠好了收起来,放在了倒数第二个大抽屉的左手最里面的角落。

       

      后来长大了一点,我开始买各种各样的杂志看。什么读者,意林,青年文摘;萌芽,最小说,课堂内外,巅峰时期曾经一周买十多本杂志放在课桌里,看都看不过来。当然,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看意林,那是我刚开始接触鸡汤暖文,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后来一个月一本已经完全不够看了,就开始慢慢扩大了阅读范围,涉猎的类型也从励志文一点点逐步扩大,到忧伤很明媚的《最小说》,到躁动露骨的《萌芽》,到浩荡广阔的《九州幻想》,到新奇魔幻的《科幻世界》。我不断的切换着所钟情的作者,所沉迷的世界,仿佛同时置身于无数个不同的星球,并乐此不疲。到如今,这些杂志很多都已经不再发行了,很多作者也早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写作大手,但我很感谢当年他们带我领略过的那些奇妙的世界,填补了我懵懂无知的年少时光。

        再后来又过了几年,我开始买各种各样的游戏。从最开始的支持国产而买的《仙剑》系列,到后来开启steam后的各种喜加一,我断断续续的买了很多。与买杂志的经历很相似,最开始也只是买了一款游戏,彻彻底底的玩了个底朝天,刷了不知道多少遍。然后才开始一点点接触到其他种类,到如今,知道有哪些游戏好玩一定要入,然后等着打折入了手之后却再也没怎么动过。时间和精力是一个方面,另外的,也越来越让我看清自己。


图片发自App


        我在不断的变化我所收集的对象,但每一种都能够提供当时的我最需要的东西。小的时候想要玩,长大了想要获取知识,到现在想要排解无聊的时光。他们的经历都如此相似,都是从最开始的一个机遇开始,然后慢慢的开始扩散,到后来的逐渐乏味,再到最后的“泯然众人矣”。

        而这一路行程,与其他任何的人生经历,比如工作,比如爱情,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可能无非就是我们选择停在哪一步上,或者选择什么方法,来让故事继续下去吧。

        但这段路,也有它的价值。就像小时候自己做的游戏棋,就像读杂志后屡次冲动写下的小说第一章,它可能并不完整,但是如果能够把握住某一次机会,也许真的会影响故事的走向,引向另一个结局。

        时光交替,我们不断长大,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以收集,但这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经收集过简单易得的东西,需要更大的刺激来满足空虚。   

        也许换句话说,实现梦想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填补内心最大的空缺的征途呢。惟愿在经历了如此这般之后,能在下一场的奋战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