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意大利因为疫情发展迅猛,封闭了全国。
紧接着,全球很多城市开始限制人们出行,到目前为止逾26亿人被“禁足”。
人们隔离在家不出门,所有的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都被关闭。
检查防疫情况的意大利巴里市长看着曾经充满活力如今空荡荡的街头,忍不住落泪。
但意大利封城10天后,有一张照片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了:
疫情下的威尼斯运河从浑浊变得清澈,暂时无人打扰的运河里,有小鱼和天鹅自在地游动,还出现了60年难得一见的海豚。
无独有偶,我们14亿人“禁足”在家的日子里:
四川卧龙有两只大熊猫宝宝在马路上悠闲地散步;
武汉二环的公路上,有野猪在欢快地奔跑;
南京一处未开工的工地上一只狐狸上蹿下跳玩得不亦乐乎;
广东阳江海陵大堤湿地发现了60只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
......
这一幕幕让人感到新奇的同时,也让大家突然意识到:
疫情让一切“暂停”了,我们停止活动的两个月却好像成为了很多动物的欢乐时光。
原来,这片土地不只是人类的家园。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是这个地球的拥有者,不断通过科技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变成更高效更宜居的样子。
但在这个渐渐被钢筋水泥布满的地球上,为了生存而努力着的,绝不仅仅只是人类。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车辆人流川流不息的背后:
是太多的动物流离失所,是地球另一端的生命在等待死亡。
寒冷的北冰洋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却是太平洋海象的天堂。
这里终年被海冰覆盖,海象们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觅食,想要休憩的时候便四肢舒展地趴伏在冰面上,饿了的时候就跃入海里美餐一顿。
然而这样惬意的生活,却在某一刻戛然而止。
随着全球气候升温,北冰洋的冰川不断融化,太平洋海象赖以生存的冰面不断消失。
无法在海面上休息的它们,不得不一边躲避着北极熊的捕食,一边朝着几百公里外的海边陆地游去。
于是,一处面积有限的海滩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象栖息地,有超过10万头的海象聚集在这。
但是海象的体积庞大,数万只一同栖息在这个海滩上,十分拥挤。
对于它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踩踏事件常有发生,不少海象就这样在混乱中被踩踏致死。
为寻得更为宽敞的活动空间,一部分海象迈着鳍状的四肢奋力往80米高的悬崖上爬。
这是出于绝望,而不是它们自己的选择。
可是这个悬崖并没有给它们生的希望,爬上崖顶的不止海象,北极熊也如影随形。
不少海象一路艰辛地爬上陡壁后,又被北极熊吓得慌不择路坠入山崖,再也没能回到海里。
另一部分海象虽然躲开了外部的威胁,但饿的时候又不得不回到海里觅食。
陆地上的它们视力极差,往往一不小心就从高处摔下,上百个海象就像是排着队从悬崖“自杀”似得滚下,画面触目惊心。
一眼望去,海滩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尸体,而这样大规模的死亡事件如今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我想,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意识到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在一点一点地恶化,但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料到,这个后果是如此的惨烈。
而海象食物链上端的北极熊,处境也同样让人痛心。
夏季越来越长、越来越热,冰山消失的速度难以想象,没办法在浮冰上捕食的北极熊,只能常常挨饿。
万般无奈之下,它们不得不像海象一样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和食物在海里游上几百公里。
毕竟不是海洋生物,当茫茫的海面上没有一块浮冰能让北极熊休息一下时,它们很可能会因此累死在海里。
有摄影师曾在人类的居所附近拍到了一只北极熊,它瘦骨嶙峋,每走一步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饿惨了的它,最终不得不在陆地上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
就这样“从骄傲的捕猎者,沦落到以人类残羹冷炙为食的拾荒者”。
幸运的是,这次它找到了人类剩下的食物。
可是,下一顿呢?没有人知道它还能坚持多久。
近几年,被活生生饿死的北极熊不在少数。
有科学研究称:
北极的冰川正迅速融化,照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再过20年,整个北极可能处于完全无冰的状态,2040年,北极所有的动物或将失去它们的家园。
我们或许可以安慰自己,并不是人类亲手将它们猎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确实是因为我们而走向死亡。
地球人口激增,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面积锐减、重工业环境污染,碳排量超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却让处在气候变化前沿的极地动物们承受着由此带来的后果。
烧了5个月的澳大利亚山火,想必大家都还记忆犹新。
在这场山火的肆虐下,15万公顷的森林被烧毁,10亿只动物丧生,考拉功能性灭绝,不少澳洲居民因此流离失所。
还有一类不曾受到大家关注的生物,也遭遇了这场超级灾难,那就是珊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珊瑚色彩斑斓,十分美丽,为鱼类提供了食物,还是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但它也异常脆弱,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澳洲持续的大火,造成海水温度高了2-3摄氏度,这看似稀松平常的影响,却给珊瑚带去了灭顶之灾。
随着海水温度的快速上升,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大量离开。
珊瑚与海藻之间的共存关系被打破,成片的彩色珊瑚开始变得像骨头一样惨白,而后死亡。
不仅仅是澳洲大堡礁,全球各地的海洋皆因为气候变暖出现了珊瑚白化。
它们似乎也在进行一场自救。
有纪录片拍摄团队曾从直升机上方俯瞰海面,发现海面竟闪烁着奇怪的荧光。
当他们潜入海底:发光的竟然是珊瑚。
为了保护自己不受高温伤害,珊瑚体内产生了化学遮光剂。
那点点荧光仿佛是珊瑚在对人类说:“拜托看看我,救救我......”
但遗憾的是,人类并无察觉。
而它们的自救也只是垂死挣扎,两个月后,那些艳丽发光的珊瑚便迅速白化然后死亡。
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逐年升高,也让海水酸性增加,没有珊瑚能在这两种变化下幸存。
大约25年后,所有的海洋对于珊瑚来说,都将难以生存,那么那时就意味着这些存活了2亿5千万年的珊瑚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而这是一整个生物系统崩解的开始。
如果珊瑚灭绝,海洋系统中将有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也会跟着灭绝,整个海洋生态圈几乎就全完了。
一旦珊瑚礁消失,海岸线也将失去天然屏障,沿海城市将时刻受到巨浪的侵袭,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可怕的是,近日,有国外科学团队研究表明:
珊瑚表现出了与约6600万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时一样的特征,这预示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已经到来。
上一次,地球上的霸主恐龙消失,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终结。
这一次,不知道会轮到谁身上,人类的命运又将如何?
有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是残酷的,就算没有人类,地球的整体气候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收起你的同情心吧。
可事实当真如此吗,很多动物在这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人类早得多,如今却因为人类的活动,灭绝的灭绝,濒危的濒危…...
也许没有人类的世界,它们会过得更好。
三十多年前,一个人类最大的灾难现场或许能印证这个答案。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突然爆炸,四个核反应堆全部炸毁,这次灾难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爆炸于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直接导致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立即撤离,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核污染区域在未来2万年内不宜居住,人们再也无法返回他们的家园。
本以为这里将成为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鬼城,没想到仅仅十年的时间,植物开始在城市的废墟中生长。
随着森林的自我重建,动物也开始出现。
20年的时间,这里的动物数量与欧洲的荒野区域几乎相仿。
濒危的蒙古野马出现在了切尔诺贝利地区,在这座城市自由地走动。
森林的头号捕食猎者狼群在这里聚集,数量甚至是外部的七倍多。
人类无法生活的地方,却成了一个野生生物的乐园。
你看,没有人类,大自然也会很快自愈,动物们也会继续繁衍生息。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曾预想了:
如果人类消失,世界会怎样?
人类消失后的若干小时,电力系统瘫痪,全世界灯光陆续熄灭;
人类消失后的1年,自然力量开始占据上风,植物到处疯长,猎食动物开始习以为常地在城市里生活;
人类消失后的50年,地势较低的地方成为了水城,沙漠地区的城市最终也回归沙漠;
人类消失后的500年,这是一个腐蚀和毁灭的时代,人类文明绝大部分建筑在这里已经被毁灭;
人类消失后的1000年,城市再也无法找到人类活动的痕迹,除了丛林什么也没有;
人类消失后的一亿年,大自然可能已经将人类文明的所有证据清除,或许只有历史悠久的巨大石建筑能留下一丝痕迹;
所以,动物不需要怜悯,大自然也不需要,人类是否消失,它们根本不在乎。
地球有它自己的免疫系统,或许我们所遭遇的一切灾害,不过都是它自我修复的必然结果罢了。
我们毁不了地球,只会毁了自己。
《大自然会说话》中有一段大自然的自白:
我已经度过了四十五亿年,是你们人类存在时间的两万两千五百倍。
我养育过比你们强大的多的物种,也曾让比你们强大的多的物种因饥饿而死亡。
我的海洋,我的土地,我的河流,我的森林,它们都可以左右人类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人类啊,你们想怎样度过每一天,在意我,或者忽略我,我并不在乎。
你们的行为决定你们的命运,不是我的。我是大自然,我将继续存在,我随时都在进化,而你们呢?
是啊,我们呢?
全球气温不断变暖,海象集体“跳崖自杀”、北极熊被饿死,珊瑚走向灭绝......
这看似与人类不相关的事,最终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
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因为这不是在拯救地球,而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点个【在看】,人类该醒了。
图片及资料来源:
纪录片《我们的星球》、
《七个世界一个地球》、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追逐珊瑚》、
《大自然会说话》,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