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摩尔定律被发现以来,技术的进步就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而对应产品的价格也以指数级的速度向下降低,这种进步也使得人的学习、成长被牵动着向这个速度靠拢并最终形成指数型成长的路径。
完成这个认知并且坚定践行者会在这个社会里顺风顺水,反之则在焦虑中把学习与生活搞的一团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糟到一个人最终放弃主动成长。
举个例子,先把那个摩尔定律说明一下。
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与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时听到了她的抱怨,说她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她的客户。回到家以后,巴里和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工作的卫星通信小组的另外两名工程师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案——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计划构想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个好的创意吗?尽管伯蒂格遭到顶头上司的否决,这一计划却得到了摩托罗拉总裁罗伯特•高尔文的青睐并给予了支持。对于罗伯特来说,铱星计划是摩托罗拉技术高超的显示,具有巨大潜力,令人振奋,决不可放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考量,常规的手机通信需要依托大量的地面基站传递信号,两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在数千米之间才能使信号清晰稳定。问题是每个基站造价10万美元,即使在全球经济最繁华的地区建立基站也需要巨额的预算。这样算来,开展铱星计划尽管花费总量很大,但相比于难以计数的天量地面基站而言还是非常划算的。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来说,建立铱星群的挑战是一次经典的“技术拉锯战”——50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让他们在1998年将铱星首次投入使用。
铱星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它的天上部分是运行在7条轨道上的卫星,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着11颗卫星,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就像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因此被称为铱星。后来经过计算证实,6条轨道就够了,于是,卫星总数减少到66颗,但仍习惯称为铱星。
这些卫星可以覆盖全球,用户用手持话机直接接通卫星进行通信,而无需几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就可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通话。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都变得畅通无阻。所以说,铱星系统开始了个人卫星通信的新时代。
但是,摩托罗拉却幸福不起来,铱星系统从投入使用开始就直面破产的窘境——他吸收不到用户。从运行开始到最终铱星系统停摆也就发展了5万用户,而当时的手机用户早已过亿。
问题出在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降上。
一部铱星手机需要3000美元,每分钟通话费用达到3至8美元。而当时的手机进化到每部只有数百美元,每分钟通话费用几美分。
那么,普通手机用户的成本是如何降下来的呢?还是基站,此时一个基站的价格只有数千美元,是摩托罗拉公司建设铱星系统时的十分之一不到。
摩托罗拉公司就栽在摩尔定律上。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样每一次更新就是一种指数级的累积,类似于数学的幂次曲线。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也揭示了科技产品价格呈指数级下降的动因。
再举一个正向的例子,完成这个认知。
DNA测序技术,又叫基因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这部由A、T、G、C四个字母组成的卷帙浩繁的生命天书如同一座宝库,保藏着几千年来人们迫切想知道的秘密,DNA测序技术就好似"芝麻开门"这样的咒语,是我们打开宝库的金钥匙。
上世纪80年代末,人类开始基因排序。历时7年,完成排序任务的1%,人们面对着如此的推进速度几乎都放弃了有生之年体验到人类基因组排序的希望。试想7年完成1%,那完成100%是不是就700年呢!即使加大人力物力怎么可能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看到全部人类基因被解密呢?
实际情况是,此后4年人类基因组就被全部解密了。完成这项任务的内在动因就是“摩尔定律”。当基因研究被推进了1%时,下一步的研究是在1%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方法绝不是此前的一无所知,而是对1%成果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后的再认识,研究时间缩短一半,研究效率却提升一倍。以此类推,时间不断被缩短,推进速度却一次次的翻倍。到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耗资4.37亿美元,耗时13年全部完成。到了2007年,第一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诞生只花费了150万美元,3个月就搞定。2009年1月2日,美国加州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的科学家乔纳斯·考尔拉赫、斯蒂芬·特纳及其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将纳米技术与芯片技术相结合,发明了一种新型测序方法,速度是现有技术的3万倍。如今,一个普通人完成自己的基因测序只需将自己的唾液送到相关机构,数天后结果发回,而价格却从当初一个人测序时的数百万美元下降到了现在的一两千人民币。
按照摩尔定律的思维方式带入到自己的学习成长中,是解决学习和成长焦虑的不二法门
学习速度快,成长迭代快是当下人的共同需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却并不容易。
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供自己成长的好平台。不能否认的是,优秀的平台是稀缺的,只能是极少数人有机会参与期间并分享其中的成长。比如,机关及事业单位数千万人中,只有4%的比例进入处级以上行列得到相应的平台,分享那个平台的经验和利益。这里的难易只能用冷暖自知来形容;
二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优秀的团队中并得到提携、指导和帮助。这里所谓优秀的团队是指符合市场要求,且处于上升期的企业。比如初创时期的BAT,即使你当初可以进入这其中三家当中的任意一家,但你最终除了碰巧以外不会选择这三家,因为当时任谁也不会有那种战略眼光;
三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按照摩尔定律完成指数级学习与成长的自觉。就是说,对自己的学习成长路径的认知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达到指数级成长这个级别。
有的人有平台、有的人有幸参加了好团队、有的人认知能力超前,从而获得有效的成长。但即使一个人一无平台、二无团队、三无个人认知的情况下,注重由出口调整入口的学习成长方式是可以达到指数级成长的路径的。